文|牛星钧
夏夜的海风裹挟着麦芽香气,霓虹映照的碰杯声中,一场为期30天的夏日狂欢在青岛崂山画上句点——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崂山会场于8月16日正式落下帷幕。
这段时间里,这里共举办各类主题日等活动700余场,累计接待游客78万人次,销售啤酒12.6万余升,拉动周边酒店商超、重点餐饮企业和景区景点实现营收4.68亿元,释放出文旅消费“乘数效应”,让啤酒香在崂山区山海之间飘扬。
在这场欢宴的余韵中,崂山文旅产业转型升级与消费新范式的探索路径逐渐清晰。
节庆新高度:从“啤酒狂欢”到“文化现象”的跃迁
崂山会场作为青岛国际啤酒节的“元老级”阵地,历经35届积淀,早已超越单纯的饮酒狂欢,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
步入啤酒城,“一城双景”的沉浸式设计让游客瞬间穿越于中西文化之间。中式雅韵街区里,非遗剪纸艺人在灯笼下巧手翻飞;时尚欧情街区中,比利时精酿的醇香弥漫夜空。
这种差异化体验的背后,是崂山会场对文化表达的深度思考——让传统与现代在碰杯声中和谐共鸣。
值得一提的是,国际化成为崂山会场的鲜明底色。
崂山会场汇聚了来自11个国家的18个品牌、93款啤酒,从德国精酿的醇厚到比利时白啤的清爽,到“国际友人主题日”特色活动,再到中、英、日、韩四语标识及翻译团队以及印制多语版《崂山区文旅指南》《“乐游崂山”十大旅游线路》,为国际游客推出了一系列专属便利措施,延续了青岛与世界干杯的精神内核。
在品尝过青岛啤酒与美食后,国际游客还可以参与国际游客专属打卡、非遗体验以及文艺汇演互动等环节。
崂山区正通过国际友人主题日、长滩市交流活动等创新举措,敞开怀抱拥抱世界,成为全球宾朋感受这座滨海名城活力的魅力之窗。
在“啤酒交易所”,游客化身“精酿操盘手”,通过智能酒柱观察10种啤酒价格的实时波动,每10分钟一次的涨跌机制让打酒充满金融博弈的趣味,游客们直呼 “比炒股刺激”。
这一场景迅速成为现象级打卡点,单日吸引上万人次参与,其成功模式更是复制至郑州、大连等城市。
科技赋能之下,潮玩街区的VR科技互动让年轻人感受未来感十足的啤酒之旅;青岛市博物馆的“博物馆奇妙夜”限时挑战活动,让游客们手持角色卡穿梭于展柜之间,通过解谜游戏让北魏石佛造像、白陶鬶等千年文物“开口说话”,古老文明在年轻群体的欢呼中重焕生机。
以上活动将崂山会场打造为现代人的“情绪疗愈场”,完美地契合了年轻人对“体验价值”的需求——他们购买的不只是啤酒,更是朋友圈的谈资与互动体验。
在此基础上,节庆也不再是短暂的感官刺激,而升华为可触、可感、可带走的城市文化符号。
文旅新范式:从“单点节庆”到“全域联动”的进化
据统计,全区主要景区景点累计接待游客485万人次,吃住行游购娱等社会消费27.5亿元。
数据背后,是节庆从“流量入口”到“消费引擎”的质变。
崂山坐拥“海上仙山”的天然禀赋,但长期面临“观光一日游”的产业瓶颈。如何让游客从“路过”变为“停留”?
此次啤酒节成为撬动景城联动的关键支点。崂山区敏锐把握啤酒节带来的巨大 “流量红利”,突破物理边界限制,创新打造 “山海城”三位一体的文旅消费新场景。
通过精心设计的交通接驳和产品组合,崂山风景区与世纪广场啤酒城形成有机联动,实现客流共享与体验互补,推动节庆效应向全域扩散。
本届首创“白天登崂山,夜晚饮啤酒”的景城联动模式。四大主题套餐将景区门票与啤酒节消费捆绑:“秀色可餐”套票融合太清景区与啤酒花园餐饮;“三味崂山”套票则以崂山可乐、白花蛇草水、矿泉水“三绝”深化在地体验。
交通联动正逐渐打破整个崂山文旅的空间边界。一条条直通接驳车穿梭于崂山风景区与世纪广场啤酒城之间,使游客留存率显著提升,成为串联山海与城市的金色纽带。
此外,这些套餐将景区联票与啤酒节餐饮服务深度结合,精准捕捉了游客“一次旅程,多重体验”的消费需求,使崂山风景区与啤酒节会场形成有机互补,打造都市休闲新体验,满足游客多元需求。
文化IP的产业化探索尤为亮眼。“崂山礼物”文创店展销300余款产品,其中限量“四季款流沙冰箱贴”以崂山春亭、夏瀑、秋宫、冬亭为意象,运用微流沙技术再现四时流转。
非遗市集则集结蓝印花布、崂山剪纸等技艺,游客在打酒间隙可体验漆扇制作、把脉问诊,传统文脉与现代消费在此交融。
崂山文旅产业正实现“单点节庆”到“全域联动”的进化, 成为全域发展的强劲引擎。
产城新生态:从“节庆IP”到“城市动能”的升华
这场盛会已超越欢聚本身,深度嵌入城市发展肌理,成为驱动产城融合的“活化剂”。
首先在于,产业对接的平台价值:16场主题日活动覆盖人才、科技、金融、交通等领域,将节庆狂欢转化为产业赋能窗口。
在人才主题日中,20余家崂山区“7+4+1”重点产业链企业现场招聘,海外留学生与高校毕业生在举杯畅饮间对接岗位6;科技主题日展示VR大空间等前沿技术,凸显区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活力。节庆正成为产业、人才、技术的“超级连接器”。
其次,消费链条的立体延伸:节庆经济拉动效应呈指数级扩散。
从此次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崂山会场能够看出,创新消费场景与惠民政策,正有效激活消费“一池春水”。
一方面,真金白银点燃消费热情。啤酒节开幕后,崂山区发放了200万元三季度餐饮消费券。
消费者不仅可在啤酒城外享受优惠,还能在“馋街醉巷”消费街区的20余家商户核销使用。据测算,这些消费券预计将拉动崂山区餐饮消费600万元。
另一方面,多元业态不断拓展消费场景:“青港澳美食文创嘉年华”吸引39家参展企业,带来130种美食、64种文创产品和16种酒类;“青岛台湾美食文创嘉年华”汇聚65个原汁原味的台湾美食文创摊位,品尝地道的宝岛风味;青潮谷子市集打造200平方米互动空间,潮玩品牌吸引年轻消费群体……一条“吃住行游购娱”的全链条被彻底激活。
这场持续30天的盛宴证明:最好的“欢聚”从不止于碰杯瞬间,而在于让狂欢的温度转化为城市前行的能量。
当世纪广场的灯光渐暗,节庆的狂欢终将退潮。但泡沫消散处,显露的是消费信心的重振、文旅产业的活力,与城市气质的蜕变。
当传统节庆与现代消费理念深度相融,一杯啤酒足以泛起撬动产业的涟漪。青岛崂山的故事,仍在杯中流转生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