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千载春秋流转,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亘古如初。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生动展现陇南市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修复及绿色产业发展领域的丰硕成果与创新实践,陇南市生态环境局与陇南市融媒体中心联合策划推出“生态陇南·绿色家园——探秘自然保护地” 全媒体主题宣传活动,聚焦陇南得天独厚的生态宝藏,深入探访辖区内国家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湿地公园等众多自然保护地,全景式展现陇南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决心与担当,讲好陇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故事。
万物生境 生态共赢——走进官鹅沟国家森林公园
总面积50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400米以上,年平均降水量638.8毫米,年平均日照2095小时……这里就是青藏高原与秦巴山系碰撞出的地质宝藏,更是陇南沃土上山水相融的绿色明珠——陇南市宕昌县官鹅沟国家森林公园。官鹅沟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陇南市宕昌县西北部,2003年10月晋升为国家级森林公园,2022年7月创建为国家5A级风景区,创建区域总面积达66平方公里,由官珠沟、鹅嫚沟和雷古山三大核心游览区组成。山崖嶙峋、草木葳蕤、飞瀑流泉,岁岁枯荣的高山草甸和终年不化的雷古雪山形成了绝妙的对比,湖泊、瀑布美得各有千秋,数十种国家级保护动物和上百种植物资源,形成了一座镶嵌在山水间的天然动植物“博物馆”。歌山画水,生态向兴。近年来,宕昌县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升环境卫生整治成效,全面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深入推进生态修复工程,并依托优越的生态资源,着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建设打造官鹅沟大景区,组建官鹅沟大景区管理委员会,对整个区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保护、统一建设、统一执法、统一管理,把生态资源优势逐步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目前,景区内依法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范围,面积已达到大景区总面积的78.28%。森林景观、草原景观、地貌景观、水体景观、天象景观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在这里交相辉映。森林覆盖率83.6%、空气质量优良率99.7%、地表水水质达标率100%……一组组向优向好的生态“指数”正在成为诗意官鹅生态建设的跃动脉搏。
冉创昌 摄
生态筑基:从“靠山吃山”到“护山养山”
过去,官鹅沟区域林深树茂、山地陡峭,虽然人口密集,农业基础却十分薄弱,群众不是靠山吃山就是外出务工,森林采伐让这里的林木资源日益紧张,同时也让这里的生态环境逐步退化。
如何让资源可复制,让生态可持续?这是摆在宕昌县面前的一道“必考题”。
面对紧迫的形势,宕昌明确目标、清晰路径,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一场从砍树到种树,从消耗生态资源到培育生态资源的绿色转型“攻坚战”正式打响。
持续推进官鹅沟区域生态修复工程,通过荒山造林、义务植树、退耕还林、修复退化草原、退化林以及林相改造、水土保持和全域禁烟管理,让全区域森林郁闭度有了显著提升,形成了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扎实开展污染防治攻坚,制定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细则,开展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全域实施污水管网建设改造,着力改善环境卫生;加速构建绿色发展体系,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建立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新建多个乡村建设示范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
精心呵护之下,官鹅沟区域的生态基底日益夯实。如今,漫步官鹅沟,处处都是生机勃勃的自然美景。
白唇鹿、金钱豹、云豹等几十种国家级保护动物和省重点保护动物在这里繁衍生息;红豆杉、秦岭冷杉、连香树、鹅掌楸等50余科1000多种植物在这里交织成林;黄连、细辛、虫草、贝母等100多种药用植物在这里肆意生长;全区域负氧离子浓度高达每立方厘米18000个,被誉为“天然氧吧”。
“官鹅沟在2003年10月晋升为国家级森林公园,2022年7月成为国家AAAAA级风景区。区域内整体空间布局特点突出,动植物分布多样,生态环境优美,自然景观奇特。依据《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有关指标,经专家评定,官鹅沟国家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为一级。”宕昌县委常委、官鹅沟大景区管委会主任汪小波说。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踏入官鹅沟,四季美景尽收眼底,层峦叠翠与碧波荡漾相映成趣,深刻诠释了绿色之变、生态之美的无限内涵。
冉创昌 摄
自然作笔:“守”住一方青山常在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下,官鹅沟林场副场长台丽玮和同事们已踏上巡山路。从山脚沿着蜿蜒山路一步步深入密林,这是他们日复一日的工作常态。
“我们正在进行的是有害生物烟雾剂防治演练工作,主要是通过释放烟雾状药剂,以烟雾形式弥漫树林,均匀覆盖树体,达到杀菌杀虫、抑制病菌传播的目的,这项工作为了保障森林资源健康发展,遏制林业有害生物传播和蔓延。”台丽玮介绍道。
这仅仅是他们工作中的一小部分,官鹅沟林场更主要的任务集中在天然林保护修复和公益林建设上。
森林健康的守护,藏在细节里。
近年来,林场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扎实推进两项工程,确保15万亩森林资源得到有效管护。同时深化建设平安林区工作,全面落实8311工作机制,严格野外火源管控,进行入山登记制度,常态化开展森林防火宣传,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共享信息、联合演练,形成森林防火合力,并有效开展防汛防灾禁毒工作,持续加强资源管护工作,不断创新“人防+技防”的管护模式。
“我们的管护人员每月平均要巡山20次以上,这山里的泥巴路哪里高哪里低,哪里该拐弯儿我们都一清二楚。”台丽玮说。
“像守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台丽玮和同事们用精心的管护,守一方青山常在,成为了宕昌县坚持绿色发展的缩写。
宕昌县长期坚持“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的原则,将“两山”理念贯穿于官鹅沟国家森林公园生态保护始终,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护碧水”行动、大气污染防治等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并以智慧赋能国家森林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建立野生动物监测体系,在布设红外相机、设立生态廊道、保障野生动物栖息地连通性等方面久久为功、常抓不懈。
经过多年努力,官鹅沟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高达75.1%,区域负氧离子浓度1.8万个/ cm³ ,地表水水质达标率100% ,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7% ,生态系统更加稳定,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自然为笔,青山作卷。十五万亩林涛阵阵,从“管林”到“育林”,官鹅沟正一笔一划绘制出更丰富的生态图谱。
冉创昌 摄
产业赋兴:让好风景变成“好钱景”
初夏时节,官鹅沟景区迎来旅游旺季,景区周边的民宿比之以往更加热闹,步道上行人往来络绎不绝,各个景点前满是拍照打卡的游客。
立界村村民张贵江的家就在景区的“三叠湖”景点附近,依靠景区资源,他将自家的小院改建成了民宿,为游客提供餐食和休闲娱乐等服务,年平均收入能达到10万元。
“我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看到家乡发展得越来越好,2019年回村开农家乐,我们一家三口自营,现在已经是第6个年头了,每年旺季的时候能接待不少各个地方的游客。”张贵江说。
立界村位于宕昌县官鹅沟国家5A级景区内,距县城仅有8公里。景区全面建设后,立界村抢抓机遇,多渠道筹集资金改善基础设施,多方位挖掘资源潜力发展旅游产业,多载体树立文明新风推动基层治理,将村落的“美丽颜值”有效转化为“美丽产值”。目前,全村建成农家乐和农家客栈48家,能够同时满足2000余人住宿就餐。
“现在村里有一半多村民都在从事和旅游产业相关的工作,近几年,我们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超过1.4万元,比2015年增加180%,旅游产业已经是我们村的支柱型产业了。”立界村党支部书记杨昊说。
多年来,宕昌县把旅游产业作为战略首位产业,以官鹅沟被列为甘肃省重点建设的大景区之一和宕昌县被确定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坚持高标准规划、多渠道投入、快速度建设、严要求管理、全方位宣传、全产业带动的景区建设总体工作思路,不断完善规划,整合核心资源,丰富旅游内涵,优化全域生态环境,持续为产业发展、乡村振兴释放生态红利。
“官鹅沟大景区内9个行政村通过‘支部引领、合作社运作’模式,实现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目前,景区周边已建成13个乡村旅游重点村,96家农家乐、137家农家客栈年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直接或间接带动3.2万人就业。”汪小波说。
以生态为发展底色,助推乡村振兴更有成色,官鹅沟大景区收入从2014年收入不足200万到2023年的5267万元,十年内增长26倍,成功走出了“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振兴之路。
冉创昌 摄
共生共荣:用山水拥抱未来
在官鹅沟的生态答卷里,“保护”与“发展”从来不是单选题。
从“砍树人”到“护林员”的身份转变,从“卖木材”到“卖风景”的产业升级,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正转化为看得见的金山银山。
走进官鹅沟景区指挥调度中心,“科技感”十足的大屏上,各类数据正滚动更新,景区入口、检票处、观光车中转处、各个景点上,监控摄像实时记录监测景区运营情况。
“我们这里的好山好水好生态每年都会吸引一大批游客来旅游体验,今年‘五一’期间更是火爆出圈,几天内共接待游客10.27万人次,比2023年同期增长55.13%。”官鹅沟景区监控中心副部长王延军介绍道。
与此同时,依托森林公园得天独厚的林草资源,官鹅沟大景区探索出“林药共生、林蜂共养”的特色路径。建立道地药材与森林形成立体种植模式,建成中药材博物馆和集农业休闲观光、中药材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百味中药材示范园,开发60多个特色药膳和康养养老旅居游系列产品,既提升旅游附加值,又助药农致富增收。
大力发展中蜂养殖,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7900余户贫困户发展中蜂养殖,依托景区丰富蜜源建成“宕昌百花蜜”全产业链。完成野奢度假酒店、新坪玻璃水滑道、缸沟羌韵花海等建设,招引鹿仁共富村、招云境官鹅羌邸等项目,延伸了“食住行游购娱”产业链条。
15万亩的原始森林化作天然氧吧,丰富多样的生物群落成为自然的科普课堂,官鹅沟正生动演绎着新时代的“靠山吃山”。
“可以说官鹅沟良好的生态释放出的红利为宕昌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新动力,而发展的新成果新前景又不断引导着官鹅沟的保护建设持续向好向优。”汪小波说。
如今,在雷古山观景台极目远眺层峦叠翠与碧波荡漾相映成趣。宕昌正在用孜孜不倦的努力证明——只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就能实现从“环境换取增长”到“环境优化增长”的历史性跨越。
用保护赋能发展,用发展筑基未来,官鹅沟这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的“绿色宝藏”,正以山之仁、水之灵、林之秀、文之脉、智之新,见证着绿水青山间书写的无限可能。
冉创昌 摄
(文图/ 记者 张埥 冉创昌 李鹏杰 王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