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八街的海
文//信 真
是清晨的风先引我来的。
风里裹着点咸,像刚从海里捞出来的棉线,轻轻扫过脚踝时,我正站在火炬八街的街口。石板路带着前夜的潮,踩上去有微凉的润,抬头看,路是斜斜地往天上走的——不是陡峭的那种,是温和的、像被阳光晒软了的弧线,慢慢往高处铺,直到被一片蓝截断。

街边的房子都矮矮的,像从童话书里撕下来的插画。白色的墙被海风洗得发灰,却更显干净;浅蓝的窗框爬着三角梅,紫的红的花垂下来,在风里晃成一串小铃铛。有扇窗开着,飘出咖啡的焦香,混着隔壁花店的百合气,往坡上走,又撞见卖海产的小摊,塑料袋里的虾皮闪着银,腥甜气漫出来,和花香咖啡香缠在一起,倒成了独一份的味道。

坡上总有人停下来。举着相机的姑娘退着走,想把整条街和尽头的海都框进去;穿校服的学生骑着自行车往上冲,链条咔嗒响,到顶时猛一捏闸,车铃“叮铃”一声,惊飞了停在电线上的麻雀。我也跟着放慢脚步,看石板缝里钻出的蒲公英,绒毛被风吹得打旋,不知要飘向哪片浪。
快到坡顶时,海忽然就撞进眼里了。

不是循序渐进的铺陈,是突然的、铺天盖地的蓝。天是淡蓝的,带点薄云,像被水洗过的棉絮;海是更深的蓝,从街的尽头漫出去,远得和天接在一处,分不清哪是海的顶,哪是天的底。有艘白船在远处漂,像片掉在蓝布上的羽毛,不怎么动,倒显得海更辽阔了。
沿着坡往下走,海的声音越来越清。不是咆哮的那种,是絮絮叨叨的,浪头推着沙,沙又蹭着浪,“沙沙”地说个不停。有人脱了鞋踩水,裤脚卷到膝盖,被浪打湿了也笑;小孩拎着小桶,蹲在滩上挖贝壳,手指被沙埋住,露出的指甲盖亮晶晶的。

我找了块礁石坐下,看浪一次次漫上来,舔过礁石的纹路。阳光落在浪尖上,碎成一片金,晃得人睁不开眼。风里的咸更浓了,还混着点阳光的暖,像奶奶晒过的被单,裹着大海的味道。
街尾的咖啡馆挂着风铃,风一吹就“叮铃叮铃”地响,和海浪声叠在一起,倒像首没谱的歌。有个穿蓝布衫的老人坐在门口的藤椅上,手里转着个海蛎壳,眯着眼看海,看了很久很久,直到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老长,像要伸进海里去。

离开时回头望,火炬八街的坡还是斜斜地躺着,房子的颜色在暮色里变得温柔,尽头的海已经暗下来,浪头带着点银,一涨一落,像大地在轻轻呼吸。

原来这里不只是网红照片里的斜坡与海。是风里的咸,是咖啡香混着海产的腥,是老人看海的眼神,是浪头舔过礁石时,说给大地的悄悄话。这些细碎的、带着温度的瞬间,才是火炬八街藏在蓝里的真。

【作者简介】信真,1953年生。1973年入伍。历任北京军区党委秘书、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军区政治部秘书长,某甲种师政委,石家庄警备区政委。从部队退休后,放弃京城优越生活,回乡创业十年,组织退役军人、军烈属、困难户成立了天津龙鑫园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创办了有机生态果园,为乡村振兴做出了贡献。2024年,被评为北京军休榜样。爱好文学写作,有多部(篇)作品出版、发表,并多次获奖。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