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海口湾畔,云洞图书馆的弧形轮廓与漫天红霞相映成趣,市民游客举起手机,定格动人一刻。前不久,海南海口发布晚霞预报产品,让“追晚霞”可预测、可规划。
晚霞是自然的馈赠,也是可挖掘的宝藏。发展“晚霞经济”,有助于将自然景观转化为可体验、可传播的消费场景。换言之,就是向诗意要效益——将晚霞带来的文化价值、情感体验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向诗意要效益,绝非只靠“老天赏饭”。海口晚霞之所以能迅速“出圈”,关键就在于准确把握人们的消费心理,为大家提供了情绪价值。社交平台上,“海口晚霞”与“放松”“疗愈”等关键词高度关联,反映了不少人对“慢下来”松弛感的向往。海口推出晚霞预报,突出“追晚霞”情绪价值,击中了人们的内心,踩准了文旅发展的节拍。以科技赋能文旅,发展“气象+旅游”,推动城市魅力同步升级。
延展诗意、释放效益,需要精心培育。近年来,当地围绕打造“晚霞IP”,衍生出新业态、新场景。比如,“落日音乐会”以晚霞为背景,提供沉浸式艺术体验;“落日市集”汇聚精品文创,让游客带走“霞光记忆”;“霞光旅拍”走红,成为文旅行业的新增长点。“晚霞经济”的潜力不仅在于观赏本身,更在于其衍生的消费链条。从单一的视觉享受到融合音乐、美食、文创的复合体验,不断拓展着文旅消费的边界。
“晚霞经济”的火热,折射出更深层次的变化。一方面,海口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优良空气为晚霞景观提供了纯净的“画布”。另一方面,当地持续优化滨水空间布局,云洞图书馆等文化地标沿海岸线次第“绽放”,滨海步道等公共设施不断完善,构建起观霞的绝佳“观众席”。当整条海岸线成为开放的“观霞长廊”,游客的停留时间便自然延长,商业配套、消费场景也随之丰富。同时,晚霞经济不仅是黄昏时分的浪漫,更衔接起了“白+黑”的经济链条,成为夜经济的“序章”,进一步激发城市消费活力。
赴一场日落,享一份美好。从自然现象转变为经济资源,从自然景观升华为文化符号,美丽晚霞正以独特审美体验催生文旅新热点。在被晚霞映照的天空下,演绎更多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的生动实践,就能更好推动“瞬间美景”转化为“长效经济”。
(摘编自《海南日报》,原题为《开发晚霞IP,向诗意要效益》)
《 人民日报 》( 2025年08月19日 05 版)
陈奕霖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