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明市五华区西翥街道石岩箐村,依山而建的木屋民宿与青翠山峦相映成趣,游客晨起采露、暮归观星,品味松茸炖鸡、野菜团子等“土地到餐桌”的生态美食。西翥街道正凭借特色民宿+旅游,促进旅居经济的新热点。
“过路客”到“常驻民”的消费升级
“春有樱花缀满枝,秋摘核桃满山香,冬日晒着太阳喝下午茶,这才是‘春城’该有的样子。”在西翥街道二鸟宅民宿,主理人李晓洁站在爬满紫藤的木廊下,向记者描绘着村里的四季画卷。这家开业4年的民宿,依托昆明“四季如春”的气候优势,摒弃“标准化”复制模式,保留古朴木结构、石径等乡土元素,融入现代生活美学,为游客打造出“晨起采露、暮归观星”的沉浸式田园体验。
开业以来,二鸟宅民宿已接待了不少省外游客。李晓洁介绍,有省外游客以每月5000元的房租在此避暑常住。游客从民宿驱车前往麦和稻田、沙朗文创园,便能深度体验西翥民族生态风情。
不久前结束了三个月旅居生活的姜先生感慨道:“在大村社区就山小院体验感非常棒,村里的空气质量、食材品质和气候条件让我决定退休后常住昆明。”民宿主理人袁启明也表示,从3月份开始,陆续有旅居游客联系订房,目前居住时间最久的已有5个月。
而在石岩箐山谷的璞觉溪谷民宿,同样吸引着众多游客。“我们喜欢简单的生活方式,遵从‘大道至简,返璞归真’的理念。”民宿相关负责人介绍,山谷里有一条长年流水不断的小溪,民宿因此得名璞觉溪谷。溪谷三面环山、绿树成荫,是天然的大氧吧,能让游客找到婴儿般的睡眠。此外,民宿还配有琴、棋、书、画、茶、香、花等文艺活动,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
这种“候鸟式”迁徙趋势催生了新的消费需求。7月初,沙朗温泉酒店推出“双人30晚7300元”的“候鸟式”套餐,首月预订量便突破百单,其中60岁以上游客占比超八成。酒店总经理介绍,酒店整合了60亩白族风情园区资源,20余个温泉泡池、恒温泳池全部向住客开放,性价比是酒店的核心竞争力。
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西翥街道乡村旅游接待量同比增长17.5%,其中旅居游客占比超四成,成为增长主力。游客停留时间从过去的“一日游”延长至周、月级,部分外省游客甚至连续居住数月,将山野生活过成了“诗与远方”。
从“流量”到“留量”的治理升级
作为昆明主城16公里半径内的“后花园”,西翥街道依托昆肖公路、昆倘高速等交通动脉,将西游洞、松鹿部落等景区与云南国际高原特色农产品交易中心串联成线,形成“文旅+农贸”的产业闭环。西翥街道正以“温泉+”模式构建旅居生态圈,依托特色民宿,让游客从“过路客”变为“常驻民”。
面对旅居经济从“单点突破”向“全域赋能”的转型,西翥街道正谋划更系统的升级路径。街道曾开发了“漫游西翥”电子地图,市民游客通过手机端即可了解西翥街道的“吃住玩”所有资源。后期,街道将依托各产业链,整合推出“民宿 + 非遗”“民宿 + 农事”“民宿 + 研学”等主题线路。
从“春城花都”到“旅居胜地”,五华区西翥街道正以民宿为支点,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完善服务配套,让“候鸟”变“留鸟”,全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旅居目的地,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来源:都市时报
全媒体记者:佟薇
编辑:姜蕾
审核:赵茜
二审:陈唯一
终审:黄翼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