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线(国道317、318线)甘孜段,是贯通川藏的重要交通命脉,也是近年来的旅游热线。“此生必驾”,寄托着多少人的梦想和情怀。对于长年扎根高原的甘孜公路人来说,这条路早已和自己血脉相连。
这是一条美丽的公路,沿途都是旖旎的风景,厚重的人文遗迹;这是一条英雄的公路,它穿越险峻的高山、幽深的峡谷、湍急的江河……70年前,军民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感天动地的筑路壮歌。这是一条温暖的公路,在白雪皑皑的雪域高原,公路人一次次施予的抢险和救援,让驾乘人员感到温馨和安心;这是一条通向未来的公路,它汇聚起沿线汉藏人民的美好心愿,向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光明前景飞奔。
2024年12月25日,川藏公路将迎来胜利通车70周年。近70年沧桑岁月,对人的一生来说,相当漫长,这条被称为“天路”的国道线,镌刻着军民们筚路蓝缕的奋斗历程,记录着公路人无数个日日夜夜无私奉献的点点滴滴。这近70年沧桑的岁月,在历史的长河中,又是浓墨重彩的一笔,那些凝聚着生命与鲜血、汗水与泪水的如歌史诗,筑路军民与几代公路人铸就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还将不断被续写、被歌颂、被传承。
在将近70年时间里,一代代甘孜公路人在前辈筑路英雄的精神鼓舞下,扎根高原,流血流汗甚至献出自己生命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不能被时光冲淡,不能被岁月遗忘。2021年,甘孜藏族自治州公路建设服务中心经过认真研究,决定组织相关人员并邀请专业作家,编写出版一本反映国道川藏线甘孜段公路人近70年奋斗的口述史图书。通过这本书,全面回顾甘孜公路建设的历史沿革与演进过程,通过公路人尤其是老公路人的倾情讲述,生动还原当年艰苦创业和辛勤养路、护路的光辉历程,从而让更多后来者了解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使“两路”精神代代相传。因此,这本书的出版,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
川藏线甘孜段,是川藏公路的起始段,是全线建设中难度最大的路段之一,同时也是“两路”精神的重要发源地、延续地,全国公路行业先进模范培育地,全国公路行业榜样传播地。近70年来,甘孜公路建设的管养史,实际上是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甘孜州公路交通从无到有,一步步实现公路畅达,当地人民从脱贫到小康再奔向共同富裕的开拓史;同时也是筑路先辈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冒寒暑、斗风雪、战水毁,不断与大自然抗争,奋力铺筑民族地区平坦大道和维护民族地区公路交通畅通的奋斗史;是一代又一代的甘孜公路人坚持传承、弘扬“两路”精神,扎根高原,无私奉献,不断超越自己,奋力推进甘孜公路交通事业向前发展的传承史;更是谱写民族团结、军民团结华丽篇章的跨越史——这样的题材值得大书特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是国家的主人,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的历史节点,在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历史机遇面前,要传承弘扬好“两路”精神,使新一代甘孜公路人在新时代创造更大的荣光,为不断延展的历史卷轴书写亮丽的一页,就应该不忘过去,不忘初心,永担使命,勇毅前行。这就需要将老一辈公路人的故事以及路二代、路三代接续奋斗的口述史,用文字和图书的形式记录下来,让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传承,激励着后来者不断奋斗。
甘孜藏族自治州公路建设服务中心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本书的编写工作,派出精干力量,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克服了重重困难,查阅了大量的档案资料、报刊、图书,纵横2000多公里,深入国道317、318沿线与部分重要支线,采访了数十位基层养护站的一线干部、职工;在成都市内和郫都、大邑、新津等地采访了多位退休职工。通过不懈努力,终于等到了该书的完稿。本书共分为“进军川藏线”“雪山点头彩云把路开”“天路沧桑”“雪线上那一抹橘红”“最美的路最美的人”“历史丰碑上深深的辙迹”六个部分,清晰地再现川藏线甘孜段的筑路、养护的历史,讲述了几代公路人接续奋斗的故事。令人感到遗憾的是,一些亲历者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还有一些员工因年龄和身体等原因,没有参与进来;一些离国道317、318线较远的分局,这次也没有采写到。然而,这本书只是甘孜公路历史记载的开端,相信以后,我们还将有更多的机会展示甘孜公路人的风采。
川藏公路胜利通车70年,这是一个光辉的时间点,是几代甘孜公路人用血汗乃至生命铸就的丰碑。这是一个崭新的起点,“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传承“两路”精神,接过老一辈公路人的接力棒,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前进方向、凝聚奋进力量,迎来甘孜公路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明天!
作者:代大鑫
来源:天路见证
图片:呷绒拉姆
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等的知识产权,请联系删除(邮箱:glyhjs@126.com),另本头条号推送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头条号运营方无关,内容真伪请读者自行鉴别,本头条号不承担任何责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