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全面地展现云南发展成就与独特魅力,云新闻客户端开启“央媒看云南”特别策划,每日精选中央媒体对云南的最新报道,通过权威视角记录云南的变化与发展。无论是最新的政策解读、引人入胜的文化活动,还是感人至深的基层故事,我们都将一一呈现,讲好云南故事,共享发展成果。
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超90%
践行“两山”理念 让河湖水长清
云南大理,洱海海菜花花开正盛。当地制定实施洱海保护管理条例,落实环湖截污等工程措施,洱海流域城乡生活污水得到系统处理。如今,洱海的湖体透明度超过两米,连续多年水质考核评价为“优”,为海菜花等水生植被的恢复创造了条件。
天上的鸟、湖面的花、水里的草、草间嬉戏的鱼虾,洱海成了生物栖息的乐园。
(记者 寇江泽)
为支援中国抗战,两千多名飞虎队员献出宝贵生命——
“那段历史是鼓舞我们共同前行的力量”
“旧日朋友岂能相忘,友谊地久天长……”7月8日,“铭记英雄 共创未来”飞虎队主题历史图片展,在上海黄浦文化中心拉开帷幕,上海宋庆龄学校学生合唱团在开幕式上演唱歌曲《友谊地久天长》。
7月8日,上海宋庆龄学校学生合唱团在“铭记英雄 共创未来”飞虎队主题历史图片展开幕式上演唱歌曲《友谊地久天长》。本报记者 白紫微摄
飞虎队,是80多年前,中国抗日战场上,一支特殊的空中作战队伍。这支队伍的飞行员多来自美国,他们与中国军民并肩作战,屡次重创日军,成为抗击日本法西斯的重要空中力量。他们还开辟出被称为“驼峰航线”的空中生命线,一度成为战时中国与外界保持联系的唯一有效国际通道。
“追忆往昔,中美两国人民在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斗争中同仇敌忾,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结下了深厚友谊。”2023年9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主席格林和飞虎队老兵莫耶、麦克马伦,强调“新时期中美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需要新时期飞虎队员的参与和支持,希望飞虎队精神能够在两国人民之间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7月8日,美国参观者在上海黄浦文化中心观看“铭记英雄 共创未来”飞虎队主题历史图片展中的实物展品。人民日报记者 白紫微 摄
浴血并肩捍正义
1937年,美国得克萨斯州空军退役教官陈纳德来华担任顾问。在中国期间,他目睹了日本在中国的侵略扩张,听到不少日本侵略者的暴虐行径。1940年初,陈纳德再次来到中国。当年底,陈纳德组织志愿航空队的计划获得美国政府和军方支持。1941年到1945年,美国援华空军先后以志愿援华航空队、驻华航空特遣队、第十四航空队、中美空军混合联队等形式在华参战,协助中国抗击日本侵略者。
飞虎队员合影。科比斯图片社供图(影像中国)
“当年,外祖父在我母亲9岁时就前往中国。母亲一直无法理解外祖父为何一走就是那么多年,直到我们第一次来到中国,了解到战争年代在中国发生的事,她才释然。”陈纳德将军的外孙女嘉兰惠说,“中国人民克服重重困难、顽强抗击日本侵略者,值得敬佩。”
1941年12月20日,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在云南昆明上空与日军首次激烈交锋,6架日本飞机当场被击落,另有3架在返回途中坠毁。这场久违的胜利让昆明民众振奋不已。“连续几天,各界人士敲锣打鼓、燃放鞭炮,还带上云南特产宣威火腿到巫家坝机场为志愿援华航空队庆功。”滇缅抗战史学者戈叔亚说,昆明民众看到飞机头上的鲨鱼嘴图案,觉得像极了老虎,纷纷称战机为“会飞的老虎”,志愿航空队队员也很喜欢这个称号,“飞虎队”这个名称便广泛流传开来。
飞虎队的到来,为中国抗战注入了急需的空中力量。飞虎队与中国空军并肩作战,在滇缅、华中、华南等空战中屡次沉重打击日军,有力支援地面部队的作战行动。在中国期间,飞虎队击落日本军机2600多架,击沉、击伤舰船44艘,击毙日军6万余人,有力支持了中国抗战。“中美人民并肩作战,在一次次用鲜血凝聚起的胜利中结下深厚情谊。”戈叔亚说。
谈起1944年加入飞虎队的经历,莫耶记忆犹新。当时,已结束其他作战任务的莫耶本可以选择回家,“但我告诉指挥官,我想在陈纳德将军的指挥下为中国人民而战,于是我来到了中国”。此后,他在四川等地执行一系列任务,与中国人民并肩抗击日本侵略者。“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承受了太多苦难,做出了太多牺牲。”莫耶表示,“我们和中国军民一起与敌人顽强作战,保卫了中国人民的家园,这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经历。”
飞虎队不仅直接参与对日本侵略者作战,还参与建立了向中国运送急需物资的驼峰航线。驼峰航线西起印度阿萨姆邦,向东横跨喜马拉雅山脉、高黎贡山等进入中国云南和四川,全长约800公里。1942年5月至1945年9月,通过驼峰航线向中国运输的战略物资达80多万吨。
一部1944年拍摄的美国纪录片记录了当时广西、湖南等地民众帮助飞虎队修建机场的珍贵影像——穿着布衣的老百姓有的敲打石块,有的搬运土方,还有的身体前倾,拉着石碾平整路面。同期声解说令人动容:“你正在目睹一个奇迹。在不到3个月时间里,中国人建造了一系列机场,可以起降美国最大的轰炸机。他们在赖以生存的耕地上徒手建造机场,多达9万人在同一块土地上工作。”
一架飞机从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旧州机场起飞。瞿宏伦摄(影像中国)
位于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的旧州机场曾是驼峰航线的重要中转和补给节点,1941年动工修建。黄平县委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廖尚刚介绍,当时,来自黄平、余庆、施秉等10多个县的数万民众,在缺乏大型机械的情况下,依靠肩挑背扛完成机场修建,“机场不仅接收战略物资,更在保证航线通畅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守望相助见真情
1942年6月,飞虎队司令部由云南昆明迁至重庆白市驿机场,并进驻重庆珊瑚坝机场、梁山机场,湖南衡阳机场以及广西桂林机场等地,全力支援华中、华南等地抗战。
2024年3月11日,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副主席金坎农(左)及其丈夫在美国纽约参观“中美友好在广西”图片展。周焕新 摄(新华社发)
在有关梁山机场的历史记载里,威廉·瑞德的故事让人印象深刻。这位飞虎队员曾在一次空战后,用机身摇摆和手语鼓励另一架受损战机上的中国战友不要跳伞,并伴飞护其安全返航。1944年12月19日,瑞德在返航途中突遇日军袭击,被迫跳伞,不幸牺牲。93岁的重庆市梁平区作协名誉主席常开国回忆,当年他正上六年级,听到瑞德牺牲的消息后,“女生们都哭了,男生们攥着拳头。老师说:‘瑞德是帮我们打鬼子的英雄。’”2014年,瑞德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据统计,在驼峰航线上,每位飞行员平均飞3次就会牺牲。抗日战争期间,2000多名飞虎队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中国人民铭记着这些与中国空军将士并肩作战的飞虎队勇士的牺牲与付出。200多名遇险飞虎队员得到中国人民救护,数千中国军民在救援行动中献出生命。格林告诉记者,与欧洲战场相比,美国飞行员在中国跳伞后的获救几率要高得多。尽管自身缺衣少食,中国人民却把最好的食物、药品全部拿给落难的飞虎队员。
在飞虎队员夹克内侧下方或者背部,总能看到一块白布,上面用浓墨写着清晰的中文——“来华助战洋人(美国),军民一体救护”。这块布被称为“血符”,具有身份证明和申请救护双重作用,可以使民众在看到负伤的飞虎队员时及时救助。
戈叔亚曾带着这样一个“血符”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县寻找坠毁飞机遗迹。在澜沧江边,他遇到一名叫罗光浦的老人。看到“血符”,老人一下激动起来,“美国人特别高,太重了!”他给戈叔亚讲了多年前的一个故事:1944年,一架美国运输机坠毁,3名机组人员跳伞,其中约翰·卡瑞尔和罗伯特·若勒受伤。罗光浦和其他几名农民发现后,赶紧将受伤飞行员背到村中,把村里最好的木板房腾出来给他们疗伤。
2002年,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共同主办的“历史的记忆”大型图片实物展览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逾百名中美老兵参加。戈叔亚跟随罗光浦一同赴美,在活动现场,卡瑞尔一眼认出了罗光浦,两位老人紧紧拥抱在一起。“他们都哭了,在场的人也都非常感动,卡瑞尔一家人都在感谢罗光浦。”多年后回忆起那个场景,戈叔亚仍印象深刻。
7月28日,在湖北红安县李先念故居纪念园内,近百名美国飞虎队青少年夏令营成员在飞虎队员格伦·本尼达墓前献花。陈迹 陈少哲摄影报道(影像中国)
飞虎队员格伦·本尼达跳伞后,湖北监利村民和新四军战士经过近60天的“生死救援”,帮助他安全脱险;加布里埃尔·狄索斯威在河南新乡迫降后,当地村民连夜为他修建了一条上千米的临时跑道,供救援飞机使用……“飞虎队员英勇作战,摧毁日本在中国的重要军事力量,这一切都离不开中国人民的奋勇抵抗和全力支持。飞虎队员和中国人民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格林表示。
精神赓续向未来
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飞虎队的故事和精神依然在一代代人心中传承。“飞虎队精神代表着维护正义,代表着和平共存、合作共赢,代表着永恒的友谊。”格林的父亲是一名美国二战空军老兵,他从小听父亲讲过许多飞虎队的故事,一直对中国很感兴趣。
“1995年,一些飞虎队老兵受邀到中国参加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活动,我当时正在参与制作一部关于飞虎队的纪录片,有幸和他们同行,并与许多飞虎队老兵成为亲密的朋友。”格林说,之后他创立了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希望让更多飞虎队老兵回到中国走走看看。
“这些年,我们总共邀请了近500名老兵和他们的家属去中国参观。看到中国如今的发展,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一样的表情——骄傲而欣慰。他们认为当年的努力都是值得的,也感到自己参与了中国发展进程。”格林说。
2022年,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启动“飞虎队友谊学校和青少年领袖计划”。截至目前,两国共有超过110所学校加入,为促进两国青少年理解飞虎队精神、增进友谊搭建了稳定且长期的平台。
在重庆、昆明等飞虎队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一系列以飞虎队事迹为主题的纪念展览在重庆史迪威博物馆、昆明飞虎队纪念馆、云南抗战胜利堂等地长期举办。“我们希望通过这些真实的记录告诉大家,当今和平、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将飞虎队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云南飞虎队研究会副会长甘云表示。
飞虎队老兵麦克马伦(右一)参观昆明飞虎队纪念馆后写下留言:“时隔80年来到昆明,看到现代昆明的巨大变化,真是太棒了。”昆明飞虎队纪念馆供图
在昆明飞虎队纪念馆的“长空飞虎——飞虎队文物展”上,飞行员战服、护目镜、纪念印章等实物展陈,结合大量历史影像,把参观者带回那段历史。飞虎队老兵后人汤姆斯·温特参观后在留言簿上写道:“感谢你们展示这些,让后代真正了解飞虎队的故事,教育后代理解友好合作的重要性。”
那些承载历史记忆的机场也焕发出新的生机。2016年,黄平县对旧州机场进行重新硬化与升级。该机场于2018年获中国民用航空局认证,成为贵州省第一个A2级通用机场。如今,旧州机场不仅开展飞行体验、轻型飞机执照培训、空中游览等通航业务,也成为青少年航空教育的重要基地。
“我们需要书写更多像飞虎队一样的合作故事——为两国人民创造福祉,也为世界带来和平与繁荣。”格林说,“美中两国人民80多年前并肩作战创造的历史昭示:我们能够携手合作,并在任何事业中取得成功。那段历史是鼓舞我们共同前行的力量。”
(记者 白紫微 张驰 姜峰 陈隽逸;李玮参与采写)
云南弥勒:五彩云池景如画
8月17日,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锦屏山风景区脚下的五彩云池,碧水蓝天,倒影林立,吸引游人观光游览。普佳勇摄/光明图片
爱国将领柳树人:
血洒他乡护国门
在贵州省安顺市第一高级中学的校史馆里和教学楼走廊上,可以看到不少印有先烈英勇事迹的宣传展板,1942年牺牲于滇缅抗日前线的柳树人是其中之一。
柳树人的侄孙女柳青说,她每年都会去云南腾冲的国殇墓园,站在那里,能够感受到民族精神的强烈共振,也更能认识到和平的来之不易。
(新华社贵阳8月18日电 记者郑明鸿)
暑期托管:从单纯“看护”走向“托育结合”
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工作系教授高万红认为,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暑托班,能实现两方面价值:“一是动员更多资源投入托幼服务;二是让被托管儿童及家庭感受到社会支持与温暖,同时提升参与活动志愿者的社会责任感,令其更深地体会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形成政府、社会参与者、被服务对象等多方共赢的局面。”
(记者 杨飒;通讯员 杜泽锟)
把思政课搬到抗战纪念地
在学生们眼里,一件件文物、一张张照片、一桌一椅、一草一木,都是历史基因的活态传承,通过收集原始图文资料、录制讲解视频、撰写报告等,拼接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烽火记忆。2023级国际贸易专业彝族学生阿的姆佳忍,以普通话推广为契机,回到云南宁蒗彝族自治县老家,用双语记录滇西各民族抗战支前的故事,举办抗战故事会、排练情景剧并录制视频短剧,让滇西各民族团结抗战的史诗在新载体中薪火相传。该校“红旗篆刻团队”的杜奕明,以抗战英烈、著名战役为题材创作篆刻印章100余件,将抗战精神“刻印”到心里。
(记者 耿建扩 陈元秋;通讯员 李栋)
充分释放消费大国的市场潜力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人民美好生活的“晴雨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使消费潜力充分释放出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作出明确部署。推动中国在“制造大国”的坚实基础上成长为超大体量的“消费大国”,既是遵循经济发展内在规律的应然之举,也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实际举措。
一
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正经历深刻重塑,我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此背景下,消费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愈发关键。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依托规模庞大且素质优良的劳动力资源、高效的政府投资和持续深化的对外开放,中国建立了全球最完整的制造业产业链条,制造业规模在全球占比达到30%以上,连续14年居全球首位,是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但从消费方面来看,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约为55%,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
成长为“消费大国”是破解内外困局的关键抓手。“十四五”期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60%左右,消费主引擎和稳定器作用不断增强。我国即将进入“十五五”时期,加快成长为“消费大国”,是释放超大规模市场消费需求,打破外部需求高依赖度的关键举措。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增长,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也在持续优化升级,加速成长为“消费大国”,既是应对消费结构变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
成长为“消费大国”体现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责任担当。中国消费市场的转型升级,是重塑全球经济格局的关键变量。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加快推进在“制造大国”的基础上成长为“消费大国”,以“市场开放+消费升级”“更大程度开放+深化服务”的确定性抵消地缘冲突、贸易壁垒等带来的不确定性,促进全球供应链体系不断完善,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产—消”协同发展,稳定世界经济局势。我国超大规模的消费市场将为世界各国的企业提供重大机遇,巨大的消费需求将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中国动能”。
成长为“消费大国”是中国经济更好融入世界经济潮流的重要契机。从世界经济发展规律来看,人均GDP突破1.2万美元后,消费主导型增长的“窗口期”会加速到来。2024年,中国人均GDP已超过1.2万美元,国内消费市场不仅规模庞大且增长态势强劲,已形成超大规模市场优势。2024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8.79万亿元,消费结构持续升级,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已达46.1%。在这一关键时期,加快向“消费大国”转变,是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举措。
二
推动中国在“制造大国”的坚实基础上成长为超大体量的“消费大国”,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以收入分配改革为基石,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提升消费能力,提振消费信心。首先,更大力度稳定和扩大就业,优化产业结构,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健全劳动、知识、技术等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劳动者工资决定、合理增长、支付保障机制。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收益分配机制,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其次,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政策,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水平,加快完善养老服务体系,重点加强失能、高龄老年人照护服务。完善城乡居民医保筹资机制,在持续扩大基本医保覆盖面的同时,逐步提高医保报销比例,强化医保统筹保障能力特别是大病保障力度。推进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扩面提质、均衡普惠,降低家庭教育支出负担。最后,加强市场监管。加大对消费市场欺诈、违约、侵权等行为的整治力度,优化消费环境。
促进产业链和消费链深度融合,实现以产业发展促进消费升级。首先,建立“消费需求牵引产业升级、产业升级满足消费需求”的良性循环机制。瞄准居民消费升级锚点,加快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通过完善标准、加强质量监管、计量和认证等举措,支持产品品质和服务能力过硬的国产品牌的崛起。其次,提升服务品质。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持续深化电信、教育、养老、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开放。引导本土企业探索服务新模式,通过发展社区智慧养老、在线教育、沉浸式文旅体验等方式,提供更多元化、更高品质的公共服务。最后,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借助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释放农村消费潜能。
打造城乡互促、内外畅通的消费生态,提高消费能级。一是加快县域基础设施建设,激活县域消费潜能。以县域基础设施建设为载体,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通过“数字赋能+物流进村”模式,让更多县域居民更快融入全球消费网络。发展县域特色农业,实现县域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化,充分释放县域消费活力。二是主动参与全球消费市场布局。继续扩大高品质消费品和服务的进口,办好进博会、消博会等展会,让中国消费者共享全球的好产品好服务。鼓励引导中国企业“走出去”。支持中国企业通过跨境电商、海外并购、设立海外办事处等方式进军海外市场。三是推动构建更加公平的国际消费合作机制。通过加强政府间对话与民间交流,搭建互信合作框架,完善跨境消费规则和标准认证体系,既为全球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也推动中国消费能级不断提升。
建立和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进一步释放消费潜能。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再分配调节机制,支持发展公益慈善事业,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和财富积累机制,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形成有效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合理调节过高收入的制度体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导,建立高质量消费供给体系。通过提升产品和服务的创新能力,创新消费场景,布局消费新产业,扩大公共产品供给面,优化商品和服务供给结构,提升供给质量,进一步提高消费者的消费满意度。
(作者:冯朝睿,系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教授、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快递业规模效应持续放大
夏日避暑游也推动行李特产寄递需求明显上升。为更好服务广大游客,顺丰速运针对不同寄递需求制定相应物流方案,帮广大消费者解放双手、轻松出游。比如,在云南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游客落地机场可前往顺丰服务站点,将行李从机场寄往入住酒店、景区、商业街等;也可在酒店等地直接下单,将行李通过顺丰直发机场,实现“人箱分离”。顺丰速运在各大景区部署人员和揽收服务点,与商家展开合作,方便游客随买随寄,解除游客“买买买”又“拎不动”的后顾之忧。
在云南保山,中通快递联合保山现代物流产业园布局智能云仓,实现“产地直采—云仓集货—快速分拨”一体化运营,不仅降低了农产品损耗,也大幅提升了运输时效。
(记者 吉蕾蕾)
云南日报-云新闻 出品
编辑:郭星余
云南日报-云新闻 观云南 知天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