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博物馆年均接待游客从1997年开馆后的70万人次,到新一轮考古发掘后的130余万人次,再到新馆建成后超过600万人次。”8月19日,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万千气象看四川·文旅融合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德阳专场上,德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怡亮出这组数据,展现出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德阳速度”。
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明确,支持德阳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扛起省委赋予的重大使命、把握发展机遇,德阳底气何来?思路何在?
看底气
拥有“世界级IP”和两大旅游环线
“世界三星堆·安逸游德阳”10个字概括德阳的区域文旅品牌。
三星堆作为德阳最具辨识度和国际认可度的文化印记,新一轮考古发掘持续引发全球关注和热议。2023年7月以来,三星堆先后在秘鲁、希腊、美国等地举办了14场海外展览。“看展览后想到三星堆遗址亲眼一睹,是很多人热切的期盼。同时,国际旅游城市要有核心竞争力,三星堆无疑是最具独特性且不可替代的抓手。”黄怡介绍,2024年,三星堆累计接待游客超600万人次,门票收入超3亿元,文创产品收入超2亿元。
“安逸”两字承载着自然、文化、民俗三重维度。“大自然赐予了德阳龙门山脉、龙泉山脉等资源,老祖宗留下了德阳文庙、德孝城等文化资源,老百姓创造了绵竹年画、仓山大乐等民俗生活。”黄怡说。
丰富的资源赋予“文旅+百业”“百业+文旅”更多可能性。当前,德阳正加快打造龙门之巅·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天府冰雪小镇、云溪谷漂流、文博半山等串联成线的避暑休闲目的地。
黄怡表示,德阳紧邻成都,坐拥大龙门山、大龙泉山旅游环线,依托都市圈内最佳通勤,既能满足成都都市圈2500万“圈里友邻”的近郊体验,也能契合各地来客的观光愿景。
理思路
不断创新“文化+场景”模式
坐拥三星堆这一世界级IP,德阳如何利用其影响力辐射全域?答案是:打好“文化+旅游+百业”融合牌,以项目为抓手、场景为纽带、服务为保障,将“网上热度”转化为“线下流量”。
“我们要让场景更新颖,把游客吸引过来。”德阳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何学军表示,德阳将以三星堆为核心,创新“文化+场景”模式,重点打造“三星堆—古蜀文明线”“熊猫专列—工业遗产线”等精品线路,串联金沙遗址、庞统祠等文化地标,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遗产走廊。同时,通过“三星堆+”模式,与剑南春、绵竹年画等优势资源深度合作,实现品牌联动发展。
依托三星堆的全球影响力,德阳的营销触角正积极伸向世界。“我们将借力三星堆全球巡展、国际友城推介会等,定向吸引免签国客源,并联合头部旅游平台推出多语种定制线路,让国际游客无忧畅游德阳。”何学军介绍。
“我们正主动融入成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推进总投资千亿元的百个重点文旅项目,将世界级资源转化成世界级体验。”黄怡表示,德阳正强化城市文化的国际表达,开展文化基因解码行动,规划建设一个个“德阳之窗”,打造世界一流的旅游地标、文化地标。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游飞 陈丽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