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千载韵悠悠
千百年来,文人墨客们写下了众多与湖陵城相关,凭吊怀古、游览胜迹、自然风光的诗篇。

如宋代陈师道《五子相送至湖陵》、《湖陵与刘生别》,明代普晖《过湖陵、鱼台题景》、唐文凤《鸡鸣台和刘通判》,清顺治年间鱼台县令王荣国《夜过湖陵城战场》等。
明代张弼《湖陵城》:汉楚英雄逝水东,萧萧荒垒几秋风。金戈铁马酣争地,付与寻常负耒翁。
阎尔梅于清康熙五年(1666年)来此游览,写下了著名的《游湖陵城》七首。
其一写道:“春来踏雪湖陵寺,遥见凫山接峄山。”
其二写道:“谁将湖陆唤湖陵,水落洼田麦万塍。”
其四写道:“嘉靖末年沙塞后,鸡鸣寂寂剩荒台。”
不仅交待了湖陵城的地理位置和别称,而且点明了湖陵城陷落的原因和时间。
清乾隆年间鱼台县令冯振鸿《湖陵秋泛》:烟波叹渺渺,刘项昔争雄。不见旌旗色,惟余芦荻风。斜阳飞鹭白,倒影落霞红。好趁清秋泛,尘衿一洗空。
清乾隆时期的沛人郝质玗在其撰写的《游昭阳湖记》,有关于湖陵城、鸡鸣台的详细描述:

乾隆元年七月既望,先从邵家渡登舟,泊采钟寺……又从而北征,登鸡鸣台,其神狰狞可畏。出步方与,履湖陵。王莽恶“陵”改“陆”。《沛志》言:楚汉相争,为汉所筑。
因思汉高皇攻湖陵不克,迨得天下。四年,差樊哙屠之,岂是汉筑?又曰:此秦时所筑,或者近是。因吊汉章帝,封东平宪王子为湖陵侯。
至今为荒烟蔓草,令人览之,不觉凄然泪下。是殆与秦之阿房、楚之章台、魏之铜雀同,荡然丘墟,化为尘埃矣!”

湖西反顽战役——程子庙战役
抗日战争时期,湖陵村人民配合鲁南军区部队、微山湖抗日游击大队,开展了湖西反顽战役——程子庙战役。
1944年5月,伪顽旅长周侗及其所属4个团约1500多人退守程子庙,负隅顽抗。
7月23日夜,鲁南军区政委王麓水按照中央军委、山东军区的指示西进讨顽,指挥参战部队将程子庙村严密包围。

24日上午,程子庙村群众把自家的屋墙掏开洞,让战士们穿墙而过,顺利接近敌人据点。
经数小时激战,击毙伪顽团长胡介藩、张海生等130余人,击伤300余人,俘虏伪顽旅参谋长何永春以下1000余人。
自此,湖西、湖东纵横百余里的区域大部解放,湖西和鲁南军区连成一片。由华中经鲁南、湖西通往华北的湖西秘密交通线完全为人民抗日武装所控制。

古城消弭,地名永辉
传统村落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尤其是像 坐落在古城址之上的特殊村庄,拥有古城(湖陵城)、古县(湖陵县遗址)、古台(鸡鸣台遗址)、古寺(湖陵寺)、古河(泗水故道)“五古”人文景观,文化符号、文物遗存、文脉史料极其厚重,值得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探索。
虽然湖陵古城被湮没在地下,但名字却被保存了下来并被广泛使用,文化影响非常广泛。

湖陵寺、前程子庙村、湖陵村(后程子庙)及城角王庄等,都因此城而得名。
清同治十一年,唐团首领唐守忠的次子唐锡龄倡率,唐团、北王团、北赵团等湖团团民捐资,在沛县大屯村创建了“湖陵书院”;
民国元年成立湖陵乡,驻地杨屯;鱼台县有“湖陵一路、湖陵二路……”;
沛县龙固镇建有湖陵公园。

饱经岁月的洗礼、冲刷,泗水改道,古城陆沉,湖陵城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步黯淡。
其址长存、其名永留,这一笔丰富、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将沿着人们繁衍、奋斗、发展的足迹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作者简介
王书法,字愍斋,徐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徐州市谱牒文化研究会会员、沛县孟母孟子文化研究会顾问、2023年度“徐州好网民”、沛县文旅推荐官、微山县运河文旅推荐官、丰县文物保护管理员。生于1996年2月,中共党员,大学学历,沛县鹿楼镇房庄村人。著有《愍斋诗集》、《愍斋羽士青春录》、《丰沛卧虎录》等文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