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通车在即,为贞丰县旅游发展注入强劲动能。通车后,贵阳至贞丰车程将缩短1.5小时,联动黄果树、双乳峰、三岔河等景区形成“一小时旅游圈”,沿线民宿、酒店及特色旅游项目将迎来发展黄金期。

一桥飞架,深山古村借“桥”生金。在贞丰县平街乡花江村,观桥位置极佳的桥缘居民宿已成网红打卡点,17间客房在通车前夕预订一空。
“天天盼着大桥通车,桥通了人流量就更大。很多人从北京、上海、重庆、江苏等过来的游客来村里面,就为拍摄建设中的大桥。”花江村桥缘居民宿老板林国权说。

大桥的建设点燃了平街乡的发展希望,多业态共振从“过境地”到“目的地”,平街乡不断完善设施,筑巢引凤,吸引外地客商到平街乡投资兴业。
“我看到平街以后的发展,旅游业值得我投资,在我心里总觉得值得我投资超市、民宿、台球、药店、母婴店整体打造这一块,看好平街的前景。”湖南客商宋智红说。

“大桥通车后,让我们平街乡‘桥’见乡村振兴新希望,这不仅是交通的变革,更是发展理念的跨越。我们依托‘桥旅融合3.0’战略,围绕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服务保障、带动就业等方面,全面推动旅游产业化发展。”贞丰县平街乡党委书记张德林说。
昔日茶马古道上的花江铁索桥,如今见证着“桥”联产业带来的升级。村民纷纷开办农家乐,推出特色菜品,外出务工者也返乡创业。村民梁再芳看准商机回乡经营农家乐,地道的布依族风味让生意红火。
“世界第一高桥在我们村这里,游客量越来越多,我的这个农家乐生意越来越好,这是我们发展的机遇。”花江村农家乐老板梁再芳说。

面对村民创业热潮,平街乡统筹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串点成线提升配套与服务,力促“流量”变“留量”。
“目前,我们修缮了古驿道等文化景观,新建观光步道10公里、民宿4栋、农旅融合交易平台18个、停车场3处,同步完善饮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引进客商开设特色餐馆9家、宾馆2家、民宿3家、综合购物超市3家,新增个体商铺144个,带动更多群众就业。”张德林说。
花江村坐拥北盘江大峡谷、茶马古道及浓郁民族风情,资源得天独厚。除沿江步道修建和茶马古道修缮外,观景台、休息驿站也在同步推进。这段时间,花江村乡村旅游配套基础设施正在抢抓工期,自项目启动以来,当地村民踊跃参与务工。
“现在我们做的是沿江步道的挡墙,为了赶工期,每天都有一二十个工人在岗作业。”平街乡花江村沿江步道施工工人余正福说。

“世界第一高桥开通后,交通更便利,游客能舒心观赏村寨、江景与大桥,为乡村旅游发展筑牢根基。”贞丰县飞虹管理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陈揆权说。
曾是重要通道的花江铁索桥,如今成了大桥的“前沿观测站”。桥头小吃摊整齐排开,香气四溢,大桥未通,“磁吸效应”已显,慕名游客让峡谷烟火气升腾。
“对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一直有一种崇拜之情,看到这座大桥之后,感觉心情很激动,让我想起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我吃到品尝到了当地江里的小黄鱼,感觉很不错,口感很脆。等到大桥开通的时候,我还会再来,我还想在这里再品尝更多的美食。”辽宁省游客李志锟说。

大桥带来的人流量,为花江村及周边村民开辟了新营生,依靠传统耕作的村民敏锐地抓住机遇,将自家的拿手好菜、峡谷风味搬到了桥头,小摊位承载着增收期盼。
“政府来帮我们整摊位,整水、整电样样都通了,关心我们发展,我租了门面做点生意,这里游客越来越多,我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平街乡花江村村民梁昌琴说。

花江峡谷大桥将打造国内首个集“桥梁观光+运动体验+旅游服务”于一体的桥旅融合综合体,彻底激活峡谷古村。“世界第一高桥+红色文化+民族风情”组合,使平街乡跃升为旅游热门地。
“下一步,平街乡聚焦‘世界第一高桥’旅游IP,深度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用好用活乡村生态资产,大力发展‘桥经济’,积极探索‘红色+桥旅+文旅+农旅’融合发展路径,不断丰富旅游业态,促进就业和产业升级,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张德林说。
大桥通车倒计时一个多月。作为国内首个“桥梁观光+运动体验+旅游服务”桥旅融合综合体,预计年接待游客突破200万人次。灯光秀、水幕剧场等夜经济项目将于国庆节前投运,延长游客停留时间。
记 者:汪贵宝
一 审:娄昌萍
二 审:李 勇
终 审:吴 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