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岁月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地方,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散发着文化的芬芳,宛如遗落在时光深处的明珠,熠熠生辉。苏州山塘街,便是这样一处令人心驰神往的所在。它被誉为“姑苏第一名街”,有着“七里山塘”的别称,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也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图1、乘地铁到上海虹桥站汇合出发
2025年的暑假,我与老黄、老刘两位来自广西的老同学,在上海相聚,暂任“孙管干部”的我们,难得在周日抽出闲暇,相邀一同前往苏州,探寻这座古城的韵味,而山塘街,便是我们此行的重要目的地。
图2、我们四条汉子在苏州山塘街打卡
我们各自乘坐地铁,在上海虹桥火车站会合。虹桥地铁站,宛如一个庞大的交通枢纽,2号线、10号线、17号线在此交汇。我乘坐10号线抵达,地下层是川流不息的地铁,踏上地面层,虹桥高铁站便映入眼帘,而虹桥机场T1、T2航站楼,就位于虹桥站之前的站点,交通的便捷,让人不禁感叹现代出行的高效。
图3、上海虹桥站外景(网络图片)
虽然上海地铁11号线与苏州地铁已经连通,可直接乘地铁前往,但查过地图导航后,得知单程竟要三四个小时,且不确定是否有座位。想到要长时间站立,身体实在难以承受,斟酌再三,我们还是选择了高铁出行。
我们乘上了9:26的G7372次高铁,列车如同一头矫健的钢铁巨兽,风驰电掣般驶向苏州。仅仅37分钟,便抵达了苏州站。住在苏州的大学同学老凌,早已在出站口等候我们多时。老友重逢,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也是客居苏州的老凌却尽地主之谊,担当起我们的向导,带领我们转乘地铁2号线,仅一站路,便抵达了心心念念的山塘街。
一、唐白居易建起山塘街
正是立秋之后,晴空万里,天高云淡。
当我们顶着烈日,双脚踏上山塘街的青石板路,仿佛瞬间穿越时空,走进了一幅古老的江南画卷。街道两旁,粉墙黛瓦的房屋错落有致,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处处彰显着江南建筑的精巧与雅致。铺面里的商品琳琅满目,富有特色的小吃、精美绝伦的摆件、巧夺天工的艺术品,无一不让人垂涎欲滴,目不暇接。然而,在欣赏这眼前美景的同时,我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向了山塘街那厚重的历史,它历经兵灾战乱的浩劫,却依然顽强地浴火重生,每一块砖石、每一片瓦砾,都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沧桑。
图4、唐少傅白公祠(网络图片)
追溯山塘街的历史,要回到唐朝宝历元年(825年)。那一年,大诗人白居易出任苏州刺史。他一到任,便深入民间,体察民情。当他看到百姓前往虎丘极为不便,且山塘河一带河道淤塞,水患频发,便毅然决定主持开凿山塘河并筑街。在白居易的带领下,百姓们齐心协力,肩挑背扛,终于建成了“七里山塘”,形成了如今的格局。山塘街也因此被称为“白公堤”,以纪念白居易的功绩。
图5、唐少傅白公祠院内(网络图片)
在山塘街,有一处白居易纪念苑,苑内建有唐少傅白公祠。这座祠堂是为纪念唐代诗人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期间主持修筑山塘河堤的历史功绩而建的现代仿古建筑群。祠堂始建于清嘉庆年间,然而,命运多舛,原建筑毁于太平天国战乱,直到2006年,才完成重建。走进纪念苑,仿佛能感受到白居易当年的风采,这里陈列着唐代诗人与山塘街的渊源展陈,让人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图6、唐代大诗人、曾任苏州刺史的白居易雕像(网络图片)
唐代之后的宋代,山塘街因金朝攻入苏州而遭到破坏;元代时,再次遭受重创;直至明代,山塘街才迎来大规模的整修。然而,1860年,山塘街又被清军烧毁。此后,由于交通的滞后以及商业中心的转移,山塘街逐渐走向没落。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山塘街才在几番修整下,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形成了如今明清风格的商业街。
图7、苏州山塘街: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姑苏第一街”
山塘街以“白堤”为主轴,整体呈“T”字形格局,两侧以商业建筑为主。它可分为东西两段,东段大多是商铺和住家,热闹非凡,充满了人间烟火气;西段指半塘桥至虎丘山,整个街道呈河路并行的格局,沿街两侧的大多数古建筑,古色古香,韵味十足。
图8、山塘街图
图9、山塘街上游人如织
走进唐少傅白公祠,只见其主体建筑为三进式仿古院落,占地约800平方米,气势恢宏,庄严肃穆。入口处设有镌刻“山塘始祖”“乐府诗神”八字的大型照壁,门厅内立有2.6米高的白居易全身坐姿石雕像,他目光深邃,神态安详,仿佛在俯瞰着山塘街的变迁。
图10、白居易纪念苑大门,两边照镌刻“山塘始祖”“乐府诗神”八字
主展厅陈列着“白居易为民修山塘”巨幅工艺浮雕,采用花岗岩雕刻技法,生动地展现了当年治水的场景,让人仿佛能看到白居易与百姓们一同劳作的身影。西侧山塘清风廊展示着范仲淹等十六位苏州历史名人的青石碑刻,其中有碑刻楹联“五水汇阊门千年仍咏江南好,一堤连虎阜百姓犹思白傅贤”等名家题写作品,这些楹联和碑刻,不仅是对历史名人的缅怀,更是对山塘街历史文化的传承。
图11、山塘街街景
观瞻白公祠,我的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白居易在苏州写的著名诗篇。他在任苏州刺史期间,创作了多首诗歌,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忆江南三首》。该组诗以“江南好”开篇,为大家脍炙人口:“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描绘了江南的旖旎风光,第二首专写杭州:“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第三首则聚焦苏州:“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图12、白居易塑像(网络图片)
此外,他创作的七言排律《登阊门闲望》,也生动地描绘了山塘景色和社会现状:“阊门四望郁苍苍,始知州雄土俗强。十万夫家供课税,五千子弟守封疆。阊闾城碧铺秋草,乌鹊桥红带夕阳。处处楼前飘管吹,家家门外泊舟航。云埋虎寺山藏色,月耀娃宫水放光。曾赏钱唐嫌茂苑 ,今来未敢苦夸张。”这些诗作,如同一幅幅绚丽的画卷,将苏州的美景和当时的社会风貌展现在我们眼前。
图13、七里山塘街道(网络图片)
这里,是七里山塘文化旅游路线的起点,也是我们探寻山塘街历史文化的第一站。从这里开始,我们将沿着白居易的足迹,领略山塘街的独特魅力。
图14、山塘街山塘河边白居易码头(网络图片)
二、游船穿梭粉墙黛瓦中
与青石板街并行的山塘河,宛如一条碧绿的丝带,蜿蜒流淌在山塘街旁。河上,横跨着七座古石桥,它们宛如长虹卧波,连接着河的两岸,又似历史的纽带,见证着山塘街的兴衰变迁。
图15、山塘河上通贵桥
我们踏上通贵桥的石阶。这座明代单孔石拱桥,横跨山塘河,造型优美,古朴典雅。站在桥上,近观远眺,只见粉墙黛瓦的民房高低错落,密密麻麻地夹在河两岸,仿佛是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红色的游船在碧水间穿梭如织,船行过的水面,泛起层层涟漪,波光粼粼,美不胜收。传言这里是欣赏水乡风貌的经典取景地,曾作为多部影视作品的拍摄地。红灯笼与游船相互交织,一些身着汉服的青少年男女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中拍摄,他们的身影与周围的景色融为一体,真让人有穿越到唐代建街之初的感觉。下到桥下岸边,我用手机相机俯拍,透过半圆的桥孔,看到河道与粉墙黛瓦的经典构图,一幅江南水乡美景图瞬间定格在镜头中,宛如一幅天然的水墨画,让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看着狭窄的河道中,两边都停着有船,一只游船从贵通桥桥洞缓缓驶来,我们都以为这船会被堵住,无法前行。然而,令人惊叹的是,船并不停靠,而是从两船间的河道空隙几乎擦边而过,船夫的高超行船技艺,让我们不禁为之赞叹,拍手叫绝。
图16、街道窄窄、房子矮矮的典型苏州风格
因为我们还要去看苏州园林的代表拙政园,并且已买好下午16:44回上海的高铁票,时间紧迫,我们只能望白居易码头兴叹,无奈地放弃了乘坐游船游山塘河的机会,无法去体验在船上欣赏古桥流水、红船穿梭、看两岸民居粉墙黛瓦的这最具苏州特色的风景,这也成为了我们此行的一大遗憾。
图17、古戏台
三、山塘街历史古迹众多
带着一丝遗憾,我们继续在山塘街游览。一路上,古戏台和山塘昆曲馆映入眼帘,它们是山塘街的标志性文化场所。站在古戏台前,我的耳畔仿佛传来昆曲、评弹等传统戏曲表演的吴侬软语,那婉转悠扬的曲调,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我的心间,让我深深感受到了“百戏之祖”的独特魅力,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古韵的时代。
图18、玉涵堂(网络图片)
走进玉涵堂,这座明朝吏部尚书吴一鹏的故居,其古建筑群的恢宏气势,让我惊叹不已。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梁一柱,都展现着明代建筑艺术的精湛与高超。明代老宅改造的免费博物馆,仿佛是一座历史的宝库,二楼雕花窗棂如天然画框,透过窗景可见假山水池构成的水墨长卷,一步一景,景景如画,让人仿佛置身于江南园林之中,感受到了古人的雅致与情趣。
图19、义风园(网络图片)
路过义风园,这里安葬着明代五位义士和抗争领头人葛成。站在义风园前,我的心中涌起一股敬佩之情,仿佛听到了为反抗明代权臣魏忠贤而慷慨赴死的颜佩韦等五位义士的呐喊,看到了带头反抗万历皇帝朱翊钧横征暴敛赋税的领头人葛成的大义凛然。他们的英勇事迹,如同一座座不朽的丰碑,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后人追求正义与自由。
图20、中国南社纪念馆(网络图片)
走进中国南社纪念馆,了解“天下第一文社”南社。这里是为纪念近代文化团体“南社”设立的专题纪念馆,包含苏州馆与上海馆。苏州馆位于苏州山塘街800号张国维祠内,保留了张国维祠古建筑主体,古朴典雅,庄严肃穆。南社由柳亚子、陈去病等人于1909年11月13日在张国维祠发起,受同盟会影响,以文学活动支持辛亥革命,被誉为“天下第一文社”。苏州馆通过李书城兄弟参与中共早期活动、柳亚子与毛泽东23年诗词交往等展陈,以及《南社丛刻》及成员遗物等,生动地展现了南社与中共的历史关联,让我们对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图21、苏州商业博物馆
四、观看古法织云锦龙袍
在岭南会馆里,我们仿佛走进了一个古老的纺织世界,这里展示着山塘街的江南织造府。
图22-23、岭南会馆里挂着“江南织造府”扁额
眼前,一台大花楼木织机吸引了我们的目光,这是织造中国云锦的工具,它造型独特,结构复杂,仿佛是一件古老的艺术品。两位织娘正分别在上下两层,同时操作织造云锦,她们的手法娴熟,动作轻盈,仿佛在编织着一个美丽的梦。大花楼木织机是我国古代束综提花机中,最复杂、最奇特又最完美的织造工具,据说皇帝的龙袍就是由这种大花楼木织机织出来的,它不仅是一件工具,更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这里还展示有江南织造府研究院选取的《康熙南巡图》苏州段织造府片段。康熙、乾隆皇帝十二次南巡,前后在苏州驻留一百一十四天。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在总织局的基础上成立苏州织造府,在织造府西侧建行宫,作为皇帝“南巡驻跸之所”。根据康熙、乾隆的原始起居实录记载,康熙皇帝六次下江南,来到苏州,六次都住在苏州织造府。
图24-25、大花楼木织机
刺绣版的《康熙南巡图》采用了古画和国画相结合的针法来绣,主要用了平绣和乱针。平针平光细滑,均匀和顺,仿佛是微风拂过湖面,泛起的层层涟漪;刮针色彩丰富,层次分明,宛如一幅绚丽的油画;滚针勾勒清晰、井字针排序整齐,虚实针远近层次分明,点细刮针阴影挺拔,整幅画卷针法活泼多变,立体感强,题材和苏绣作品都具有代表意义,让人不禁为我国传统刺绣工艺的精湛而赞叹。
图26、大花楼木织机织出的云锦,皇帝的龙袍用的是云锦料
山塘街的一处处景点和美食都吸引着我们:白居易纪念苑、玉涵堂、岭南会馆、苏州商会博物馆、汀州会馆、义风园、古戏台、昆曲馆、中国南社纪念馆等,每一处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人回味无穷。据介绍,山塘街活动众多,主要有“虎丘曲会”“山塘河赛龙舟”“三节出会”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当地百姓的生活,也为山塘街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氛围。游览山塘街之余,品尝苏州特色美食,如麻饼乾生元、江南蟹壳皇、马栋佩烧卖等,那独特的口感,让人唇齿留香,流连忘返。
图27-28、《康熙南巡图》绣娘丝绸图(上图)和原画(下图)
山塘街,这条由唐代诗人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修建的古街,保留着 “小河窄窄、房屋矮矮” 的典型江南水乡格局,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作为大运河苏州段遗产点而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更是苏州城市文化旅游的特色名片。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苏州这片古老而美丽的土地上,散发着迷人的光彩。此次山塘街之行,让我对苏州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让我对这座城市充满了无限的眷恋与向往。
图29、我们在苏州博物馆大门
别了,山塘街!但你的美丽与韵味,你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底蕴,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深处,成为我心中一抹难以忘怀的风景。
边车,2025年8月19日写于上海杨浦
图30、在“山塘胜绩”牌楼前留个影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