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时节,龙门山脉层林尽染。蜿蜒于群山之间的龙门之巅1号公路,恰如一条跃动的丝带,将什邡与绵竹的奇峰秀水、文旅明珠紧密串联。这条承载着环龙门山旅游带腾飞梦想的风景道,正以美丽的景色和蓬勃的业态,生动诠释了德阳“文旅+百业”深度融合的战略实践,奋力擦亮“龙门之巅·国际旅游度假区”的金字招牌。
龙门之巅1号公路什邡段航拍。 什邡市委宣传部供图
一条路激活两城协同
串联文旅资源
去年7月,龙门之巅1号公路什邡湔氐段16公里建成通车,其意义远超交通层面。它不仅构建起冰川湖旅游小环线,有效纾解了山区交通瓶颈,更催生了月亮湾网红夜市与冰川湖“后备箱经济”等鲜活业态,让寂静山谷焕发消费活力。
而在连接什邡与绵竹的关键路段——龙门之巅1号公路绵玄段,变化更为瞩目。去年9月通车的这段9.6公里波形公路,以“四川省露营风光道”的殊荣,迅速成为自驾爱好者的心头好。它打通了彭州、什邡、绵竹的旅游经脉,为区域协同发展奠定了基石。数据显示,仅此路段便带动绵竹实现文旅收入8亿元、游客量破百万,协同效应立竿见影。
沿着这条文旅“大动脉”,一个个精心打造的项目如珍珠般散落,闪耀着“龙门之巅”品牌的独特魅力。位于龙门之巅1号公路绵玄段的至高点绵土地岭驿站,因地处海拔1111米,因此得名“1111不再孤独的云巅”。驿站外有观景哨塔,高度约15米,由原森林防火塔改造而成,观景位置极佳。路过该路段的游客总会停下脚步,与这一地标打卡拍照。驿站内还配套有咖啡机、自助果汁售卖机、自助零食售卖机、饮用水取水点、卫生间等设施设备,为游客休憩提供一站式服务。
山脚下的玄郎溯溪营地则是配套打造的文旅业态,位于绵竹市广济镇玄郎村玄郎沟。营地布局以玄郎沟河段为中心,两侧分区布置休闲露营、山野亲水等业态。每逢夏季,营地溪边的茶座、森林木屋非常卖座,其银色沙滩与“21度避暑空间”共同构建起沉浸式亲水体验,成为可容纳千人露营、研学、团建的热门生态营地。
新场景引爆市场热度
激发消费活力
8月的一个周末,什邡蓥华大峡谷漂流服务中心已排起长龙。安全员老李扯着沙哑的嗓子指挥:“抓紧扶手,落差来了!”话音刚落,一艘橡皮艇从陡坡俯冲而下,激起3米高的白色水墙,游客的尖叫与笑声在山谷间回荡。这个投资1.2亿元的大峡谷漂流项目,凭借480米的惊人落差与5.2公里的激流险滩,不仅已成功运营3年,更因入选央视《此生要去的100个地方》而声名大噪。
神瀑沟景区同样借势央视节目火爆出圈,吸引了大量省内外游客,暑期接待游客近60万人次。
“我们投资酒店就是冲着这条路!刚才看了看,今晚入住的客人车牌都是外地的。”去年10月开业的蓥华山豪生温泉酒店,今年夏天迎来了首个旺季。该酒店负责人称,入夏以来,酒店平均入住率达到了70%,客源多来自德阳以外,充分印证了高端康养市场的旺盛需求。
与此同时,仙居山、中山子、神瀑沟步道也乘徒步东风,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寻古茶、采山珍、赏杜鹃。目前,投资1.68亿元在什邡段及国际文博艺术山谷配套建设的宾日、日上川原等4个观景平台、5.46公里支线改造、大垭口景观节点及冰川湖库尾湿地公园等已悉数完成,龙门之巅1号栈道多段成为网红打卡地,大幅提升了游览舒适度与景观价值。
品牌统领全域发展
龙门之巅未来可期
龙门之巅1号公路及其串珠成链的项目群,正是落实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部署的鲜活答卷。它以“龙门一山起,天府万物生”为定位,以建设龙门之巅·国际旅游度假区为品牌,进一步擦亮“世界三星堆、天府后花园”城市名片。
什邡蓥华山作为“一廊/一环/一体/两翼”总体布局的“两翼”中的“西翼”,已经形成了详规,明确了“一环双心四组团”空间布局,打响了“东有莫干山,西有龙门山”品牌,正加速将“森林康养首选地”“山地运动集聚地”“文博研学目的地”3张名片从蓝图变为现实。
在绵竹区域,以龙门之巅1号公路为脉络、总投资143亿元、打造60.85平方公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宏大计划正稳步推进。麓棠温泉、芳香度假区、绵竹赵坡茶仙谷、天府冰雪小镇等核心项目,连同新近迎客的花仙谷追风营地(21℃森氧避暑秘境),共同构筑起层次丰富、国际范儿十足的度假体验网络。这条路,不仅连接了地理意义上的山水,更贯通了“文旅+百业”的发展脉络。
当公路本身成为风景,当驿站变身网红,当漂流峡谷成为央视取景地,“龙门之巅”的品牌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具象化方式,叩击着游客的心门,也为德阳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城市铺就了一条充满生机的实践之路。
世界三星堆的光芒下,属于天府后花园的山水交响曲,已在龙门之巅磅礴奏响。
德阳传媒记者 | 陈晓霞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