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的青山绿水间,藏着最养人的天然避暑地。临安发布推出“寻找夏日清凉”系列报道,带您探访避暑秘境,细品消暑妙趣。来,跟随我们的脚步,解锁临安的N种降温方式,让您拥有清风拂面的惬意与惊喜。
“寻找夏日清凉”第八站
我们来到潜川镇
感受不一样的清凉与烟火
儿时,一把蒲扇、一盘冰镇西瓜就是炎炎夏日的救赎。切好的西瓜,鲜红瓜瓤上沁出晶莹水珠,那口清甜和爽脆,咬下去的瞬间,暑气便消散了大半。
马山西瓜是藏在老临安人记忆深处的名字,曾是一代人的生活印记。这个熟悉的身影曾悄然淡出,但如今已重新扎根土地,恢复种植,开启了新的故事。
在38℃的高温下,跟着山路十八弯,我们来到海拔600多米的马山村,找到了它们。
快到村委,路上就见到“马山西瓜采摘点”指引牌。到村委办公室后下车,体感就凉快多了。门口挂起了“西瓜驿站”的招牌,进去闻到阵阵瓜香。“来来,坐下休息会。”马山村党支部书记秦国华拿起一只西瓜放在切瓜台上“唰唰”几下,一块块西瓜切好了。
在实现了“西瓜自由”的地方,连瓜都切得特别大。果肉是透亮的红,凑近了能闻到淡淡的清新的甜香,一口下去,汁水在舌尖炸开,不是齁甜的糖水味,而是带着山野灵气的清甜,像山涧清泉流过喉咙,凉丝丝、甜津津的,瞬间驱散了暑气。瓜瓤里有籽,但不多,咽下果肉后,连呼吸都带着淡淡的瓜香,从舌尖到心口都透着舒爽,仿佛把高山夜晚的凉风吃进了肚子里。
马山西瓜种植面积80多亩,每年七月初上市,到九月初就基本下市了。喜欢高山西瓜的赶紧来,地里存货不多了。怕路远的,锦北街道花石街97号有马山西瓜分销点,能买到马山特品瓜。
高山村落的土壤与气候具有种水果的天然优势,眼下马山村高山黄桃也熟了。不同于平原黄桃,马山村的黄桃果肉更显细腻绵密,咬开时那股子蜜甜混着山野清香,比寻常黄桃多了两分醇厚。来摘西瓜的朋友可别错过“双份惊喜”,拎着脆甜的西瓜时,记得捎上一箱黄桃,让高山的馈赠填满整个夏天。
马山村下来,沿塔鱼线行驶,青山殿水库在路边露出秀美身姿。青山殿村可是深山渔村,不仅比城区凉快很多,还能享受吃鱼的快乐。“去依水源民宿,一定要点红烧胖头鱼!”这样的推荐,让人不禁心驰神往。
依水源民宿紧靠水库,独门独院,黑白色两层徽派建筑。掌柜金建平系着围裙正准备煎鱼,70公分直径的大铁锅已冒烟,油已下,手里四斤重的胖头鱼,是他凌晨3点多抢购的。“呲溜”一声,整条鱼顺着锅身丝滑入锅,鱼皮与热油猛地相触,立刻“滋啦”炸开一串金黄的油花。表层鱼肉在高温下迅速产生焦化反应,边缘微微蜷起,泛起焦香的脆边,将鱼肉的鲜嫩牢牢锁在里面。
稍等片刻,金建平手中长柄锅铲轻轻一推,鱼身在油锅里翻转180度,深琥珀色的鱼皮带着焦脆的金边,与内里嫩白的鱼肉层层相间,仿佛在说“看这刀功”。老酒、酱油、盐、味精一一加入,再放五只小螃蟹。此时的胖头鱼已裹满了浓郁的汤汁,让人忍不住频频探头,盼着美味快快出锅。
“来了来了!”胖头鱼横卧在60公分长的鱼盘里,盛装出场。“这是客人经常说一盘不够的菜,点了又点。”金建平脸上挂着憨憨的笑,完全想象不出来,他既不是本村人,也不是厨师出身,只是六七年前因为喜欢钓鱼来到青山殿,对这里一眼入魂,从此变成了自己掌勺的民宿掌柜。因为做菜好吃,生意蛮好,虽然就住在水库边上,但他得闲钓鱼的时间却更少了。
13个房间住满的话,中午和晚上各烧七桌,白汤鱼头、清炖三年老鸭煲、红烧石斑鱼……样样做得地道入味。虽然忙碌,但客人满足的表情,给金建平最大的成就感。
把红烧胖头鱼揣肚子里,把马山西瓜放后备箱里,这趟装满烟火与清凉的旅程,不止填满了胃袋,更让燥热的心在乡野间找到了温柔的归处。来临安吧,赴这山水之约,让夏天从头甜到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