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
物华天宝、文脉昌盛、景致奇秀
创造了底蕴深厚的地方特色文化
风物
一地山水人文所孕育的
古迹、味道、匠心、地标
……
为了展示洛阳的百般风物
洛阳旅游开设专题栏目
《神都风物》
带游游一起怀念一段时光
感悟一份心境
寻觅一种味道
今天
我们第四期就来看看
洛阳的地标之一
↓↓↓
东、西大街
热闹,是东、西大街鲜明的特征,人刚踏进去,就会被笑声、赞叹声、吆喝声包裹,被气味、颜色缠绕……
西大街,西起丽景门、东至十字街口,全长800米,是隋唐洛阳城东城的主街,原为宣仁门内大街,金代后成为古城西街的主街,在这条已有1400多年历史的街道上,保留着许多文物古迹、传统建筑。
如今,走进西大街,人潮渐起,牡丹鲜花饼、洛阳特产、冰箱贴的叫卖声此起彼伏,水席的香气飘出半条街,炒凉粉在铁板上吱吱作响,脆皮烤肠、铁板鱿鱼、涮牛肚的烟火气扑面而来。一步一店,一步一飘香,在这里,你的脚步必然是慢的。
穿过十字街八角楼就到了东大街,这里的喧嚣陡然轻了三分。乐器店、字画店、演出服装店、民宿、民居、汉服店错落分布。
东大街的气质,源自它的历史。清朝时,东大街南侧有文庙、儒学,还有玉虚书院、望嵩书院等著名书院,读书人置产安居,世家大族聚居于此。
清朝及民国时期,东大街不仅是汇集着书店、报社、银行、戏楼,也是当时的商品交易集散地。如今,虽繁华不再,但依稀可以瞥见历史的痕迹。
东、西大街,是洛阳文化的“活态博物馆”。
董公祠遗址前,那株古槐,虬枝苍劲,人称“董宣槐”,象征着刚正不阿的气节。洛阳宫灯、水席技艺、剪纸……这些非遗项目,不是陈列在展柜里的标本,而是流淌在街巷中的生活。
老字号们也在悄然蜕变。字画店卖起了漆画、写着洛阳的书签,连吹糖人的手艺人,也能捏出卡通模样的哪吒等一些动漫人物。
但变与不变之间,总有些东西扎在根上:比如在这样商业化街区中还有着店铺只卖文房四宝;比如街中仍有匠人潜心传承,以火为笔,绘制非遗火烧画。
走完东、西大街
脚步虽倦,心却丰盈
它不完美,有喧嚣,有杂乱
但正是这份不加修饰的真实
让它如此动人
在这里,看见的不只是街景
而是洛阳——
在变迁中守常,在繁华中存真
所谓烟火,不必远寻
所谓文化,不在书本
就在这一街一巷、一餐一饮
一笑一叹之间
点亮文末
让更多人看到吧!
关注我们
Follow us
加星收藏,每天好看
—END—
来源:曹依霖
统 筹:张人杰
主 编:孙梦雅 责 编:裴真真
编 辑:文 博 校 审:思 梦
觉得好看,请点
~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