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巍的安徽和县之旅正在紧锣密鼓的运作中,有望开启沈巍首次与文旅部门的破冰之旅。
而另一项法国之行也在稳步推进。8月21日,法国之行方面的联系人再次来到现场,显然是加深沈巍粉丝的印象,这就是虽然沈巍近日外约频频,但法国之行不会受到影响。
而出乎意料的是,一家挂名“上海小鲸娱”的文化公司,也直接来到沈巍露天草庐,直接向沈巍抛出了一封邀约的邀请函。
这次邀请指向的目标是上海金山。
提到金山,沈巍立刻触动了他的知识储备,他自称19岁的时候,就到金山支教了一年。因此,金山之行,尚未开启,沈巍就把金山的丰厚的人文资源,如数家珍地搬了出来,展示给大家。
“目前手机功能越来越多,过去只能看文字,现在能够看图片,看电影,这与光纤通信有关,我们金山有一个高氏家族,他其中有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叫高锟。”
高锟幼时全家福
这个跨界的冷门的知识,沈巍竟然能够知道。
“还有一个文学社团、南社的创始人高吹万也是金山人。”
这个高吹万,其实就是高锟的祖父。
我们摘抄一段资料:
1933年11月4日,高馄出生于上海附近的金山县(现在改为上海市金山区)张堰古镇。高馄家是著名的书香之家。
他的祖父高吹万(1878—1958)是清末民初时期南社著名诗人,早年受业于名儒顾莲芳。高吹万于1903年在张堰镇出版《觉民》月刊,1906年又与柳亚子、田桐等创办《复报》月刊。他曾主持国学商兑会和寒隐社,出版《国学丛选》。高吹万为人朴素和蔼,一身粗布长衫,自称“识字老农夫”,他曾把自己的一处家宅称为“闲闲山庄”,门有一联:“苟全性命于乱世,别有天地非人间。”他的一个孙子高钻记得,小时候常有人请祖父题字,他就帮着铺纸。“闲闲山庄”的藏书楼珍藏着高吹万三十多万卷的私人藏书,平日闲人免进,好奇的孙辈们只有等到每年祖父晒书的当儿跟进去瞅瞅。抗战刚开始,金山很快被日本军队占领,高吹万苦心经营的“闲闲山庄”顷刻被毁,三十万卷古籍藏书毁于兵祸,他失声痛哭:“用甲正当亡国日,吾侪具是不祥人。“
不久,他移居上海海格路一楼房,把书斋取名为“可读斋”,门贴一联:“世间唯有读书好,天下无如吃饭难。”由此可见其那时困境。1958年7月,高吹万病逝于上海。高吹万著作宏富,主要有《吹万楼论学书》、《吹万楼文集》、《吹万楼诗集》、《谈诗国风札记》、《感旧漫录》、《金陵游记》等十多种。(摘自《他们是民族的骄傲: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成功的故事》,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一书)
“还有我们中国天文学史上的一个天文学家高平子,也是金山人。”
其实,高平子,也是高氏家族的一员,论辈份是高锟的叔叔。
高平子画像
我们看一个资料:
——高吹万有一个哥哥高望之和一个姐姐。高望之是清光绪甲午科的举人,一生重视教育,曾创办过实枚学堂、寅宾学堂。高望之育有三个儿子:君平、君定、君实。
高君平就是高平子,君平是他的本名。因为他生平最佩服东汉天文学家张衡,而张衡字平子,故自号“平子”,立志将张衡对祖国天文学的贡献发扬光大。高平子是我国最早参加国际经度联合观测的学者,我国第一座现代天文台一紫金山天文台的筹建者就是他。1983年,在高平子病逝13年后,国际天文联合会第十八届大会通过决议:将月球正面东经87.8°,南纬6.7°处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高平子环形山”。——
沈巍将金山的高氏家族中的科学、文学方面的重要人物,都给提纲挈领地点拨出来了。如此复杂的家族人脉,他竟然依次道来,不得不令人惊叹。
“还有就是上海的那个大画家程十发也是金山人,还有一个漫画的大家叫丁聪,也是金山人。”
参观程十发美术馆
沈巍对程十发是非常尊崇的,7月29日,他带着一众主播,专门来到了位于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路的程十发美术馆,现场讲解了这位金山画家的令人惊叹的运笔技巧。
接着,向来食不厌精的沈巍,居然提到了金山的美食:“那么到了金山,也有很美的美食,叫丁蹄,就是在金山枫泾有一个用猪蹄做的一个美食,叫丁蹄。它比万山蹄早,万山蹄是周庄火了之后,现代人搞出来的。它这个丁蹄是清朝末年、民国初期就有了。”
我们赶快翻阅资料,才能跟上沈巍的思维速度。我们在《上海文史资料选辑2007年第3期,总第123辑:金山卷》里找到背景介绍:
—— “丁蹄”是闻名于世的枫泾土特产,历史悠久,起源清咸丰二年(1852年)。“丁义兴”老板丁润章的祖父,当年经营一月小酒店,有一特色产品“红烧蹄膀”,工艺独特,口味很好,名气也越来越响。因为老板姓丁,俗称“丁家的红烧蹄膀”,简称“丁蹄”。丁蹄在光绪二十五年已名扬江、浙,宣统二年(1910年)获南洋劝业会褒奖银牌,后又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盾奖章,德国莱比锡博览会金奖以及费城、芝加哥等地奖章,先后参加20多个国家举办的博览会。丁蹄能获如此殊荣,其实与其优质原料、精湛的烧制技术分不开的。枫泾地处太湖流域,从明万历年间已培养出太湖流域黑猪体系之一的“杜种猪”,也叫“枫泾猪”,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这种猪全身黑毛,鼻子粉红,肉质细嫩。“丁蹄”就是采用“杜种猪”的四只腿为原料。——
“但是金山在今天流传最最广的就是金山农民画。它的特点就是一个色彩特别的大胆,然后构图特别的出奇,你比如说我们今天的视线,我现在平视,只能看到‘炭火哥’,我要爬到顶上才能看到稻田,但是农民画能把这几个视角,放在一个画面里。”
在把金山的丰富矿藏逐一挖掘了一遍之后,他边读边评点了那幅放到他手里的邀请函。
首先,他对邀请函的首句“尊敬的沈巍老师”有感而发了一段精彩评点,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沈巍的剑出偏锋的思维习惯:
——文章啊,我们中国是一个文章大国,中国的诗人是全世界最多的,诗集能够堆到一座房子那样高,所以文字在我们中国来说过去是最严谨的,但发现现在的人,热衷于一个宏大叙事,喜欢那种假大空的文字,比如《青云赋》,我看不出这篇文章有多么好,但这么多人叫我写,为什么呢?就是自己明明很落魄,幻想着往上爬,这是真实的心态。这是第一句话。第二个,不适当的语气,比如说,小胖,小胖就小胖呗,偏要说:亲爱的小胖,干嘛要这样呢?所以,以后我希望任何邀请,不要加尊敬两个字,就是沈先生、老沈。就像我过去在政府机构上班的,你打报告,什么亲爱的领导,他保证很生气,显不出他亲民的感觉,你就要他姓什么,张,你就叫张局长,尊敬的张局长,没有必要。——
沈巍围绕一个“尊敬的沈巍先生”的套语纵横捭阖,来了这么一段抨击时弊的议论,足以令人解颐。
下面,他就邀请函的具体内容,进行了逐句点评:
——“诚邀你于8月24日参与‘墨韵书香、画里乡情’金山文旅一日活动,共赏书法与乡土仪式交融之旅”,这文字我不做批评,人家写的,“这场活动旨在以书法为脉,以农民画为本”,这个我承认的,“然后融入文旅新途径,为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这也是我同意的。因为过去金山农民画,就是画本身,但是现在不一样,现在有的印在电脑垫子上、然后冰箱贴,就是文创嘛,这是对的,“上午您将与书画名家徐昌起(音)先生一起进行笔墨对话”,我说了,共创佳作这个环节,这个我是不承认的,我写得一塌糊涂的。聊天可以。“下午参观农民画村,感受乡土丹青活动,此行为‘情为中国’行动添彩,让文化既有流量更有流量。”这个有一点病句,应该叫“让文化既有流量更有流量”。——
如果金山之旅成行,那么,将超越“和县之旅”成为沈巍首次参加的文旅活动。
与“和县之旅”沈巍的定位一样,他明确表示不要送花篮,挂横幅,为节省迎送费用,他建议不要派车来接,而是直接包车前往,可以减少空车的出行耗费。还有,不要安排招待,最好吃一顿面就行了。
看样子,沈巍对金山“丁蹄”的通透了解,还是停留在知识层面,尚未进入到舌尖实战操作中。
沈巍希望包一辆客座最大的客车,带领着一众主播,一同前往,这意味着以沈巍为核心的直播团队,具备了打开一个地域内涵窗口的强大影响力与传播力。
这或许能够探索出一条依托像沈巍这样的稀缺资源为中心的直播团队,在传播媒介创新方面开拓出一条新路。
之前,我们曾经期待过有着相似质地的稀缺资源,能够趟出这条道路,而现在沈巍则无限接近于我们的期待与想象。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