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顺纳凉
赵双军
邯郸这地儿,冬冷夏热。
特别是近些年,该冷不冷,该热是真热的要命。一到五月端五,气温节节攀升,40度高温,快成常温了。
于是,一窝蜂的邯郸人扎堆儿往山里窜。武安、涉县的山里快着不下了。又跑山西的和顺县躲着去了。说,那儿更凉快。
怪了,同是一座山,为何不同天?
虽然已出伏,邯郸还是热度不减,三十五六度,还要持续一个礼拜。
热不起,躲得起。
和顺两小时的车程,这么近,那么爽,咱也去瞧瞧,到底是个传说,还是个真切。
一进和顺,大不相同。青山葳蕤,白云悠悠,浑身上下,顿觉清凉。
查了下资料,和顺县平均海拔1300米,可以说住在太行山顶,岂不凉快?另外,和顺处西太行,西北高原的冷空气直接输送过来,东太行就少有享受。邯郸在山下,如坑底,自然更无缘这凉气儿了。这里的夏天,平均19.3度,今年稍偏热点,也不过30摄氏度。独特的气候条件,让和顺入榜中国气象局公布的中国避暑旅游目的地。
凉,也是一种资源。
看的出,和顺乘“热”而起,要把“凉”资源变成“热”财富,重点推出了一批康养旅居地。
游走马槽时,刚刚还晴朗的天,转眼飘来大片大片浓雾,能见度也就十来米。置身景区,白茫茫一片。这种体验在我们那,只有冬天才见的到。
散步清漳湿地,浑身清爽,小风一吹,更觉舒坦,有误入金秋十月的时光错觉。
随便找个水龙头,拧出来的水都是冰凉的。这里几乎家家不见空调。睡觉必须盖被子。
和顺这气候,凉,不冷;爽,不燥;润,不潮。
这凉,不是急吼吼的降温,是山与水慢慢酿出来的。在这里待着,不用赶时间,不用寻空调,只消往山风里,树荫下一站,往溪水边一坐,就知道——
夏天原是可以这样,清清爽爽,安安稳稳,和和顺顺……
由此,也知道了咱那的人为何钟情和顺了。
除了惬意的凉快,还有离家的距离。
2025,8,21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