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湖南日报】
图/文 张京明
8月19日,车行至哈萨克斯坦铁米尔套附近,一片被绿树温柔环抱的小村庄忽然映入眼帘。那抹静谧的绿意让人不忍错过,我们当即停下车,沿着小径往里走去。
木围栏上爬满了热烈绽放的波斯菊,粉白相间的花瓣在风里轻轻摇晃,正举着相机定格这份美好时,围栏后传来了脚步声——房屋的主人,一位面容和善的老人走了出来。他眼里带着好奇的笑意,张口说着我们听不懂的俄语和哈萨克语,而我们的汉语与英语,在他耳中想来也是同样陌生。
语言的壁垒在此刻却成了最奇妙的留白,我们靠着手势比画、眼神交流,还有始终挂在脸上的笑容沟通。当老人从我们的比画里明白“中国”二字时,忽然兴奋地扬起手臂,模仿着中国功夫的姿势,随后郑重地竖起了大拇指。那份不加修饰的善意,像午后的阳光一样暖融融地渗入心间。
他热情地挥手邀请我们进庭院看看。推门而入的瞬间,仿佛闯进了一个秘密花园:各色鲜花沿着屋角蔓延,苹果树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蔬菜架上爬着翠绿的藤蔓,向日葵则昂着头朝向天空。老人娴熟地摘下几个苹果,又剪下饱满的向日葵花盘塞进我们手里;他的夫人笑着从地里拔出新鲜的胡萝卜,细心剥去外皮递过来,泥土的清香混着蔬果的甘甜,在舌尖漾开淳朴的滋味。我们赶紧从车上取出从湖南带来的干果作为回赠,包装上的中文图案,让他们好奇地翻看着,眼里满是欣喜。
告别时,一直躲在屋内偷看的小男孩——大概是老人的孙子,也怯生生地走到门口,挥着小手跟我们道别。车缓缓驶离,后视镜里,那对老人和孩子的身影越来越小,却在记忆里刻下了清晰的印记:语言会有界限,但善意与笑容,从来都是共通的语言。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本文来自【湖南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