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党的二十大以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眉山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中把握文化自信自强之责,不断传承弘扬三苏文化东坡文化,坚持以文塑城、以文化人、以文兴业,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当前,眉山以建设文旅深度融合特色发展先行市为目标,将三苏文化基因植入城市肌理,通过提升打造“东坡故里·天府眉山”品牌矩阵,让三苏文化、东坡文化浸润城市,厚植城市文化底蕴,三苏文化东坡文化影响力及眉山旅游吸引力、文化旅游供给力、文旅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
做靓特色文旅名片
深挖核心IP价值
今年7月,市委五届十一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眉山市委关于大力传承弘扬三苏文化、建设文旅深度融合特色发展先行市的决定》,明确了眉山文旅传承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方法路径、核心抓手和支撑保障,为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随后,眉山出台支持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以“两城两地”为抓手,从高等级文旅品牌塑造、重大文旅项目建设、市场主体培育壮大等十二个方面推出一系列支持政策,为推动全市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文旅深度融合特色发展先行市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对于我们服务运营三苏祠博物馆的文旅企业而言,无疑是注入了一剂发展‘强心针’。”眉山东坡宋城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叶雷蕾表示,政策从“品牌塑造—项目扶持—产业培育—人才培养” 四个维度构建系统支撑体系,“这为我们深耕东坡文化IP,打造了一条清晰的发展跑道,让我们更有信心把三苏祠的文化魅力传递得更远。”
近年来,三苏祠博物馆的综合实力得到极大提升,文旅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从2022年6月到今年4月底,三苏祠博物馆接待团体游客超6000批次、游客总量达420余万人次,成为三苏祠博物馆游客增幅最大、高峰持续最长的时期。
学生们到三苏祠参加研学活动 摄影:邱江涛
三苏祠的华丽蜕变,是眉山抢抓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契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缩影。近年来,三苏祠博物馆成功创建国家一级博物馆,创造性转化,建成三苏文化大数据库、“东坡步道·大家之路”等,三苏文化大数据库获2024全国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优秀案例。文旅融合,推出了4条游径精品研学线路,成功举办“东坡行旅—中国文物主题游径”主题摄影展,组织开展《东坡行旅》大型图册摄影采风,赴杭州等地以镜头追寻东坡足迹,用光影镌刻千年文脉,增强游径的东坡文化体验感和美誉度。
同时,多元融合打造更有影响力的文旅形象。推行“主题营销+区域联动”模式,策划推出三苏遗址遗迹游、东坡文化研学游等特色线路50余条。定制东坡城市网红数字人“苏小妹”,以宋妆形象代言三苏文化、推介美食美景。
打造品牌矩阵
多元融合绘新景
“五一”期间,第九届全国少年攀岩锦标赛在眉山鸣锣开赛。这项国内15岁以下最高级别的攀岩赛事,吸引来自26个省(市、区)151支队伍的772名青少年选手。
赛场内,小选手们在15米高的岩壁上辗转腾挪;赛场外,配套的“燃情赛事·嗨购五一”消费活动如火如荼:房产汽车家装文化节、首届低空消费季、栖西里“国潮夜市”等十余场次“燃情赛事·嗨购五一”系列促销活动开展,消费券杠杆、赛事引流、以旧换新等政策举措有效激活市场潜力,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参赛选手、家长、教练员、工作人员和观众在比赛之余还能够“跟着赛事去旅行”,度过了一个以攀岩为主题的精彩假期。“参赛家庭的平均停留时间从去年2.8天延长至4.5天。”眉山体育产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赛事期间全市酒店入住率达90%以上,在赛事中心特设的“东坡味道”展区,独具特色的地方非遗产品备受欢迎。
“一人参赛全家度假”,源自眉山特创的“赛事+文旅”融合模式。近年来,眉山以“以赛惠民、以赛兴业、以赛营城”为发展纲领,深度融合体育赛事与城市文旅资源,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体育+”发展道路。通过将攀岩赛事与三苏祠、瓦屋山等文旅IP串联,打造“观赛+游览+美食+文化体验”的一站式消费场景,全面激活体育消费潜力。
政策杠杆撬动消费需求。依托眉山区位、文化优势和环境特点,全市正深度拓展“城市商业、文化旅游、户外休闲、体育运动、现代康养”五大消费场景,在促进消费扩量、提质、升级的同时,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让消费活力真正转化为经济发展新动能与民生幸福新温度。
东坡城市湿地公园。李继军摄
优化供给打造更有吸引力的核心品牌。2022年以来,创建国省文旅品牌62家,拥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33家,省级旅游度假区3家,天府旅游名牌14家,国省文旅品牌数量超100家,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眉州东坡酒楼成为巴黎奥运会唯一中餐服务商,“春遊”音乐节、长寿文化节等成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品牌文化活动。
丰富场景打造更有竞争力的产业链条。出台提振消费二十三条政策措施,围绕培育夜间经济、冰雪经济、赛事经济、低空旅游、文博旅游等新业态新场景,三年来打造省级文旅融合重点项目15个,推出“夜游柳江”等文旅消费新场景7个,东坡水街等演艺场景4个,2024年全市文旅综合收入突破360亿元,同比增长31.95%。
赓续历史文脉
传承创新焕生机
暑假期间,三苏祠从早上9点开门就是客流满满。千年古井、黄荆古树、苏宅丹荔等宝贵遗存,诉说着三苏的生活点滴和淳厚的家风家教。“这段时间几乎没有休息,从开馆讲到闭馆。”三苏祠讲解员郑小利介绍,暑假期间,三苏祠格外火爆,研学的学生和前来打卡的各地“苏迷”,让这座千年古祠焕发出新活力。
东坡盘陀像。 东坡盘陀像。
近年来,东坡文化热潮再起,三苏祠先后举办了苏海畅游、东坡大家讲、东坡诗词擂台赛等惠民系列活动,吸引众多游客沉浸式体验感受三苏文化的魅力。
凭借“三苏”的文化标签,眉山向全球传递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城市文旅新形象,吸引了大量游客,让这座千年诗书城的旅游“热度”不断攀升。
眉山以传承弘扬三苏文化东坡文化为核心,统筹文化事业与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以璀璨文化之光照亮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加快巴蜀文旅走廊、成德眉资文旅同城发展,提速大峨眉交旅融合先行示范区建设,洪雅县当选为第二届大峨眉文旅发展联盟轮值理事长单位。瓦屋山旅游快速通道建成通车,江口沉银博物馆等11个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培育永丰村“丰收里”等文旅新场景,以东坡岛商业水街和三苏祠为核心区域的“东坡醉月地”创成国家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修炼“内功”,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旅游业澎湃新动能。开展文化品牌建设与形象塑造工程,以东坡书院、三苏祠为依托,建设三苏家风馆,打造三苏家风家教流动展馆。瞄准青少年群体,精心编撰教材,设计特色课程,打造精品游学线路,打造三苏文化系列IP,提升品牌辨识度。从眉山走出来的中国川菜行业领军企业眉州东坡酒楼,作为中国国家队膳食服务商、中国之家官方餐饮服务商,服务2024年巴黎奥运会,以“东坡美食文化”为载体,把中国传统餐饮文化推广到世界。
考古发掘现场
加强遗产保护传承创新。开展大型文物调查勘探项目30余个,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发掘文物7.6万余件,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进度位居全省前列。成功举办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四川主会场活动。认定第八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9项和项目保护单位19家。
文化建设绽芳华
聚焦文旅产业发展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2024年3月8日晚,现代舞诗剧《诗忆东坡》在美国华盛顿肯尼迪中心歌剧院首演,为期2周共计8场的美国巡演,为观众揭开一幅诗意翩跹的历史画卷,现场掌声经久不息。
现代舞诗剧《诗忆东坡》。
《诗忆东坡》是眉山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传承弘扬三苏文化东坡文化的重要举措,由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中共眉山市委宣传部出品,眉山市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出品,是国际著名编导、舞蹈家、画家与视觉艺术家沈伟的精品力作。2023年7月开始,《诗忆东坡》先后在上海、杭州、美国、澳门、香港等巡演36场,获得各方广泛关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交流互鉴,用时代语言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眉山的苏轼,世界的东坡。
不只《诗忆东坡》,眉山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源头活水,创作推出了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艺精品力作:诗乐舞《大国芬芳》两次登上国家大剧院,川剧《梦回东坡》赴中央党校等地演出50场,入选四川省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话剧《苏东坡》全国巡演及驻场演出260余场,儿童剧《少年苏东坡》演出32场,动画片《少年苏东坡传奇》收视率创同时段卡通节目全国第一、获四川省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游客在三苏祠打卡。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近年来,眉山命名了三苏大道、东坡大道、文忠街等110余条文化街道,构建起完整的文化传承体系——从东坡小学、苏辙中学等教育场所,到远景楼、大雅堂等文化地标,再到三苏主题文化公园等,形成“处处有故事、步步见文化”的城市特色。打造“东坡行旅——中国文物主题游径”、东坡文化月、东坡文化节、东坡论坛、“苏祠寻宝”线上剧本游、“东坡大家讲”等,不断赋予东坡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化表达方式,助推“东坡热”持续升温。
从苏轼笔墨的绝世风华中走来,眉山这座千载诗书城文化强市建设不断迸发出新的活力。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眉山旅游因为文化赋能而丰富了内涵,文化因为旅游带动而散发魅力,让“诗”和“远方”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中实现了更好联结。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