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作为跨越水面或空间的特殊建筑物,人们对桥梁并不陌生,守着浪涛叠锦的松花江,吉林市民对桥梁自是再熟悉不过,更不消说城市建设中早就有了天桥、立交桥等桥梁方便着出行。
其实除了便利交通的属性,桥梁还是公园中常见的人文景观,其形式多样,有直桥、曲桥(如九曲桥)、拱桥、亭桥、廊桥等多种形式,这些桥梁与周边的花木、亭榭、山石呼应,构成“小桥流水”的诗意场景,引导游人驻足观赏、拍照留念,一如宋代诗人欧阳修所咏叹的“波光柳色碧溟漾,曲渚斜桥画舸通”那样,成为诗情画意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吉林市的公园造景实践中,石拱桥最常出现,它能跨越园内的溪流、湖泊或沟壑,方便游人行进之际,串联起分散的步道与景观区域,提升游园的便捷性;石拱桥材质坚固、承载能力稳定,可长期承受行人往来,且石材耐水耐腐,维护成本较低,适合公园的户外环境;石拱桥弧形桥身与水面形成“桥影成圆”的经典景致,搭配栏板、望柱等细节雕刻,承载着传统园林意境,既能丰富园林的层次感,又利于增强公园的美学氛围。
在吉林市公园所建的石拱桥中,当属北山公园门前的卧波桥和横跨东峰西峰的揽辔桥最为有名。吉林北山公园素来以湖光山色闻名遐迩,山下有史前松花江旧河道形成的残迹湖泊。为登山拜庙方便,1929年在早期一座很窄的带栏杆小桥基础上,原址兴建了一座跨湖铁筋桥梁,名曰卧波桥。1999年,吉林市北山公园山门位置进行综合改造升级,具有70年历史的卧波桥被拆除,原址重建了82米长,16米宽的九孔石拱新桥。据说此桥筑有99条盘龙,暗合“九龙山之数”。
如长虹一般跨越东、西峰的揽辔桥兴建于1932—1935年,是当时伪满施行所谓“大都邑计划”,建设观光城市的重要措施。传闻此桥兴建后,遗老宝熙为溥仪讲述康熙帝东巡吉林,提到康熙帝曾在北山之巅揽辔四顾,赞叹吉林风光“四山屏立,江城如画”,溥仪遂为此桥定名“揽辔桥”。该桥因拱形桥身,常被市民据特征俗称为罗锅桥。另外在北山脚下的人民广场上后建了一座石拱桥,虽精美,却没有前两座桥的影响大。
在龙潭区土城子附近的江北公园内,也有大小两座石拱桥。江北公园始建于1962年,原为龙潭区苗圃,1964年在园内开掘人工湖,之后又有数次修扩,1975年后,终有了如今这一池碧水。园内两座石拱桥相距不远,较大的一座为敞肩圆弧单拱,即大拱肩上还有小拱;小拱桥则只有单拱,没有小拱。两座拱桥与湖水、岛屿、绿植相映成趣,尤其是大拱桥头还有“雁桥秋影”刻石一块,更是平添了一种意境之美。
除上述石拱桥之外,在兴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丰满区滨江公园内,有一座三拱石桥。在玄天岭文化公园的玄天圣境、众妙之门牌坊前也建有数座单拱石桥。至于吉林乌拉公园内的拱桥,即便使用了混凝土之类的建材,造型毕竟为木拱桥之态,故不在本文考量之列。
作为公园内的特殊景物,若您还知道吉林市有哪些公园内的石拱桥,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本文为优雅的胡子原创文章,其他自媒体转载须经作者同意
特别鸣谢邴赫先生对本人撰写此文给予的支持和鼓励!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