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暑期后,北京口岸出入境客流持续攀升,截至8月13日,今年出入境人员总量突破1300万人次,同比增长18.7%。随着出境游增多,出入境证件使用进入高峰期,因签注过期等问题影响出行的旅客也明显增多。
记者采访发现,不少旅客都是因疏忽证件细节“栽了跟头”——签注过期、错拿护照、使用报失证件等,不得已导致行程中断。北京边检总站提醒旅客,出行前务必仔细核对证件信息,避免因小失大影响行程。
现场:总有粗心旅客因证件问题出境受阻
中午11点,随着机场快捷小火车一趟趟抵达,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出境现场迎来出境客流高峰。一直到下午2点半,约有30余架次国际航班从3号航站楼起飞,此时出境现场的24条人工查验通道已全部开启,迎接熙攘人潮。
“您好,请提前准备好护照、机票等,有序排队。”出境候检大厅,执勤三大队执勤三队教导员裴英杰提高音量,目光不时扫过全场,及时对需要帮扶的旅客给予分流引导。检查台内,民警董小源接过旅客证件,快速核对着旅客信息、核验目的地与证件真伪,验讫章起落间,旅客顺利通关,全程用时不足1分钟。此时,董小源已连续在岗3个多小时,高效完成了约350名旅客的出境手续办理。
董小源告诉记者,进入暑期以来,总有粗心旅客因为出入境证件问题出境受阻,比如签注过期的、拿错护照的,他就遇到过好几起。记者采访过程中,就有一对前往香港旅游的情侣,因女方签注过期,不得不改签了航班,重新申请签注。
董小源说,在暑期这样的客流高峰,每名民警每天几乎都要在检查台上值守七八个小时。不仅如此,民警还需熟练掌握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千种证件的种类、样式及防伪特征,确保每一次查验都精准无误。
“暑运期间,北京口岸日均出入境客流达7万至7.5万人次,仅首都国际机场口岸就有约4万人次。”执勤三大队执勤三队副队长华明轩介绍,T3航站楼出境大厅设有24条人工核验通道、17条快捷通道及10条备用通道,现场民警会根据实时客流灵活调整通道启用数量。
正说着,一位持外国护照的女士匆匆赶来,焦急地表示“快要误机了”。工作人员立即引导她走特别通道通关。“这样的情况每天都有,一天少说也有十几起。”华明轩介绍,有些旅客总爱“卡点儿”出行,有些转机旅客则是因为前序航班出现了延误。对此,华明轩提醒旅客,建议提前3个小时到达机场;转机旅客在购买机票时,也要注意留足转机的时间,以免误机。
使用:旅客使用证件常犯四类“错误”
边检民警告诉记者,查验证件时发现,部分旅客在使用出入境证件时常出现四类错误。
1、忽视签注有效期不是有通行证就能随时港澳游
近日,首都国际机场T2航站楼内,准备赴港度假的张女士因赴港签注过期被边检民警拦下。经查,她的赴港签注早在2016年就已失效,而张女士竟误以为“有通行证就能随时去香港”。最终,边检机关依法作出不准其出境的决定。
张女士的情况并非个例。北京边检总站执勤四大队执勤二队副队长杨乐乐介绍,暑期出行高峰,因签注问题受阻的旅客明显增多。“部分旅客只看通行证正面的证件有效期,却忽略了背面的签注有效期,甚至有人以为持通行证就能自由往返港澳地区。”此外,还有家长只顾检查自身证件,却忘了核对孩子的证件信息。
边检民警提醒,港澳通行证与签注是“证”与“许可”的关系,二者缺一不可。出行前务必“双查”——确认《往来港澳通行证》在有效期内(已满16周岁有效期为10年),同时核对“往来港澳签注”的有效期、剩余次数及前往地与申请地是否一致。携带未成年子女出行的,需特别注意儿童通行证的有效期(未满16周岁有效期为5年)及签注状态,避免因疏忽耽误行程。
2、错拿护照致“退运”粗心大意要不得
拿错护照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近日,一对夫妻因错拿对方护照,导致一家人期待已久的欧洲旅行泡汤,且成为“最快返航选手”,双双被“退运”回国。
事情源于赵先生因工作原因需赴英国出差,妻子曹女士便计划借此机会带孩子前往法国,待丈夫工作结束后一家人在法国会合,因此他们购买了同一天时间相近的航班。
出境当天,一家人办完手续后在机场贵宾室候机,离开时夫妻俩却粗心地错拿了对方的护照,且均未察觉。直到两人的航班分别落地外国后,在办理入境手续时才发现。最终,因为护照拿错,二人分别被英国、法国拒绝入境,一天后“默契”地被同时退运回京。
边检民警提醒,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是中国公民出入国境和在国外证明国籍和身份的证件,务必妥善保管。出行前、办理出入境手续及登机前后,需及时清点检查护照等重要物品,避免错拿。
3、一旦报失即失效找回证件不可再用
护照失效的情况也需关注。不久前,李某携家人来到首都国际机场T2航站楼,准备出境前往曼谷旅游,却因证件问题导致行程中断。边检民警查验证件时发现,李某一家三口的护照均已失效。经询问得知,去年9月他们因找不到护照曾向公安机关报失,后来在家中找回,因见护照仍在有效期内,便以为可以继续使用。
旅客误将报失护照当作有效证件的情况,发生过不止一起。边检民警提醒,护照等出入境证件一旦报失即失效,即便找回也无法使用,必须重新办理新证件。旅客出发前务必仔细核对所持证件是否有效,避免因证件失效延误行程。
4、护照不是旅行手账涂鸦盖章或影响效力
在护照上涂鸦或盖纪念章,也可能影响护照效力。从日本返京的中国籍旅客李某入境时,边检民警发现其护照签证页上盖有多枚彩色纪念章。李某称自己热衷收集旅游纪念章,便把护照当作“旅行手账”,以为“空白页可以随便用”。因纪念章未遮挡关键信息,民警对其进行了批评教育。
边检民警在工作中还遇到过,有些家长护照被孩子涂鸦,自己却不知情。民警提醒,护照作为国际通行的身份证明文件,任何非官方印记都可能被认定为变造证件,影响出入境核验。尤其是当印章或涂鸦遮挡、破坏个人信息时,极有可能导致持证人无法正常出入境。
边检民警提醒,护照、签证(注)、停留居留证件、出国(境)证明等均为重要的出入境证件,严禁在上面涂抹、作画、集章等。此类行为不仅可能阻碍行程,情节严重的还需承担法律后果。
发现:13版护照记录发展变革最新版有隐藏的“浪漫”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发行了13版因私普通护照,从最初半手工制作到如今“全国通办”“全程网办”的电子化证件,历代版本的革新见证着祖国的发展进步。
从1950年发行第一版护照,到2012年启用的最新版电子普通护照,护照在制作工艺和防伪技术上不断突破,不仅以电子芯片等技术大幅提升了通关效率,更在设计中悄悄藏了许多“彩蛋”。
近日,有网友分享自己在夜班飞机上偶然发现的中国护照的“秘密”——透过光线,56个民族的水印图案清晰可见,各具风采。评论区里,更有人分享了用紫外灯照射护照时见到的惊喜:原本就印着各地标志性景点的内页,瞬间绽放出另一番绚丽的荧光美景,从名山大川到城市地标,前后连贯如流动的画卷。这一连串发现让网友纷纷感叹:“中国护照也太惊艳了!”
记者也借助紫外灯光“欣赏”了一番。灯光照射下,记者被眼前美轮美奂的荧光美景惊艳到。从北京颐和园到山东泰山,从香港维多利亚港到澳门大牌坊,前后连贯如同一幅展开的中国河山图。除了美景,纸张间还分布着许多细小“小彩条”,这些被称作安全纤维的彩条在自然光下看不到,只有在紫外灯光下才会呈现五彩斑斓的效果,如同星辰般散落在纸页上。
揭秘:第一版电子护照里的“巧心思”
北京边检总站证件研究室科长周云鹏告诉记者,2012年,我国第一版电子护照正式启用。这版护照以“辉煌中国”为主题,通过常光、荧光和水印三种表现形式,既展现了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标志性景点,又呈现了56个民族的风采。
在常光下,每页都有代表各地的名胜古迹,既有呼伦贝尔草原、黄山、黄果树瀑布等自然景观,也有故宫、兵马俑、莫高窟等文化遗产。资料页上的塑封膜在常光下能观察到一个长方形的“中国”图案。“中国”二字呈橙色,背景为蓝色底纹。
此外,护照上还运用了“360度彩虹印刷”技术,从一种颜色过渡到另一种颜色,中间看不出分界点。“其他国家护照的颜色多由上而下或由左向右过渡,方向单一,而我国能实现360度全方位色彩渐变。”周云鹏说。
将护照页对着阳光透光观察,还能看到56个民族的水印图案。各页的人物特征、人形图案都有不同:引吭高歌,或翩翩起舞,栩栩如生。从“辉煌中国”的主题设计,到荧光、水印里的文化印记,中国护照的每一处细节都是安全与美学的融合。
周云鹏介绍,这些巧妙构思以防伪为主,同时兼具观赏功能。其中蕴含的自然景观、历史遗产、民族风采,展现了我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多样的民族特色,彰显了自信开放的大国风范。
一本方寸护照,早已超越了证件本身,成为一张行走的“中国名片”。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张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