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介休市持续深耕文化特色IP,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已连续四年入选“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2025年上半年,介休市A级景区累计接待游客95.15万人次,门票收入达1714.1万元,旅游经营性收入达3000余万元。
依托历史文化资源,构建核心文化IP。
深度挖掘核心IP。作为寒食节发源地,绵山连续举办十八届寒食清明文化节,将介子推的忠孝精神转化为可感可触的文化体验,吸引众多游客打卡龙头寺、云峰寺等景点。张壁古堡以“古堡地道”为基底,连续八年举办“地道中国年”活动,成为游客争相体验的热门打卡地。
创新表达非遗IP。加强对国家级非遗——琉璃工艺的创新传承,将其从建筑构建拓展至家居装饰、艺术摆件等领域,开发的琉璃文创产品亮相法国卢浮宫国际文化遗产博览会,使介休琉璃烧制技艺、特色琉璃艺术品及文创产品受到全世界广泛关注。洪山香依托“文旅+康养”模式,开发线香、盘香等产品,应用于茶馆、中医馆,实现年产值规模化增长。
跨界融合数字IP。张壁古堡引入LBMR数字技术,开发“元宇宙介休”虚拟导览系统,打造《沉睡的古堡》项目,通过AR/VR技术重现军事、星相文化,让历史场景实现数字化呈现,推动“线上流量”向“线下消费”转化,吸引大量“天命人”打卡。
串联各类景区景点,打造文旅品牌IP。
打造全域精品线路图。以绵山、张壁古堡为龙头,通过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串联沿线2个乡镇16个村,联通后土庙、城隍庙、祆神楼等老城文物,形成精品旅游线路。“五一”假期期间,整合绵山、张壁古堡等核心景区门票,配套推出餐饮、住宿优惠,实现“一票通玩”。构建“线上预约—线下接驳”服务体系,优化“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体验,提供免费停车、充电、热水等便民服务,游客满意度达98%。
打造特色旅游观光带。依托汾河生态廊带,串联沿汾5个乡镇23个美丽乡村,打造集休闲采摘、运动徒步、亲子娱乐于一体的观光带,使介休成为周末打卡爆点城市,促进乡村旅游和农业经济协同发展。宋古乡上站村以城乡融合示范为目标,联合周边韩屯、下站、南桥头3个村,争取扶持资金210万元,建设精品蔬菜种植园,形成“共享菜园+共享牧场”双循环模式,实现精品农业和优质服务“两不误、两促进”。
打造古村民俗旅游圈。以国家级传统村落为重点,对张兰镇8个传统村落进行集中修缮、集聚发展,打造古村民俗特色旅游圈,通过“景区带村”模式让传统村落焕发新生。打造张村“古堡花海”、板峪村红色纪念馆、张兰古玩城等古村品牌IP,由点及面构建集中连片发展格局,举办“九曲黄河阵”灯会、花鼓表演等丰富多彩的节庆民俗活动,为古村引流增势,打造特色乡村文化旅游目的地。
拓宽宣传推介渠道,塑造城市品牌IP。
多元拓展新媒体矩阵。放大“怡然见晋中、介休展风韵”文旅效应,举办短视频大赛、“自媒星荐官”等活动,鼓励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通过短视频、图文、直播等形式传播介休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特色美食、民俗风情,吸引更多游客打卡旅游。截至目前,相关内容全网播放量超100万次。2025年“五一”期间,央视新闻多次报道介休文旅创新案例,城市美誉度显著提升。
广泛开展宣传推介。积极参加“从浙里启杭、怡然见晋中”山西晋中(杭州)文旅推介暨消费促进活动,“人到山西好风光”人才宣介南京、徐州专场活动,以及孝义市举办的“2025山西村超非遗特产文创集市”活动,充分展示介休文化软实力。冠名“介休绵山号”高铁列车,截至目前,京津冀地区客源增长40%,形成“交通引流—消费转化”的良性循环。
精准引爆流量热潮。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助力城市品牌打破原有受众边界,形成立体宣传格局。张壁古堡推出全民水上闯关争霸赛,巧妙融合历史文化与现代娱乐,让游客既能感受千年古堡的雄浑底蕴,又能享受水上竞技的激情畅快。现场还设置了古堡寻宝彩蛋,随机掉落晋商银锭盲盒及丰厚通关奖励,吸引众多年轻人参与打卡。自6月4日开展以来,参与人数已达4000余人次,在引流的同时展现了介休开拓创新的城市形象。7月推出的张壁古堡健康跑,将体育竞技与文旅体验深度融合,展示介休“军事+星象”双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游客在奔跑中穿越时光、邂逅晋中千年风华,目前报名人数已达600余人。(马文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