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
要选出一个避暑热门目的地
恐怕非陵川县莫属
在选择陵川的众多理由中
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
清凉的气候无疑助力最多
明万历《泽州志》载:“陵川,在太行之巅,天壤间清凉境界也。”
当下,炎炎夏日。陵川正以他郁郁葱葱的森林“空调”和丝丝凉意,迎接逃离“火炉”的避暑人群。这里年平均气温7~9℃,夏季平均气温只有22℃,平均海拔1200米。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最高处多达每立方厘米8~9万个,无愧清凉胜境、天然氧吧的美誉,连续九届荣登“中国百佳深呼吸小城榜”。久居都市的人们可以在此卸下倦怠,让肌肤感受山风的清凉,让心灵在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壮阔中重获澄澈。
先有生态而后有文化
这个道理
一直被陵川雄辩地演绎着
境内森林覆盖率高达50.16%,居山西省第三。陵川的绿意,叫人习以为常。但是,千万不要以为这令人沉醉的葱茏,是凭空生长出来的。每一片得以自由舒展的绿叶,其背后都凝结着“绿”的故事。66年前,人们称这里是“不毛之地”,为了改变生态环境的贫瘠,陵川人将“植树造林”刻画在骨子里,践行在心血和汗水中,一代又一代“一山人”坚守绿化初心,陵川县国营第一山林场(现为山西省人工林面积最大的林场)通过50余年的不懈努力,绿化荒山70余万亩,使昔日的不毛之地变成了景美如画的天然“大氧吧”,他们立下了不朽的丰碑,孕育出了可贵的“一山精神”,让如今的陵川人端起了生态碗,吃上了康养饭,因此文旅康养也成为陵川一张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避开人头攒动的景点,转向环境清幽的山村,放松身心、安享静好……康养旅居,近年来受到热捧,这种融合了健康养生与旅游居住的新型生活方式,催生了民宿产业蓬勃兴起,现在正成为陵川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陵川的气候资源禀赋
轻松地接住了康养产业流量
陵川是一块“天然聚宝盆”,境内东部和南部、高山蜒绵,万峰耸立。这里有集奇雄秀险于一体的国家地质公园,地处黄土高原和中州平原断裂带之最险要处,由高低错落的近百个山峰组成。这里有古老清秀的淇水源头,北源浙水河,中源赤叶河,南源沙窑河均在陵川。“淇水悠悠、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这条从诗经里流出来的淇水,下太行,入中州,抵达古朝歌淇县(河南省淇县),汇入卫河后流入海河。
这样的山水气场
悄悄把农林天赋值拉满
一年四季上演着丰收的戏剧
把整座城养成了美食的宝库
陵川以清凉沁骨,更凭烟火攻心。香椿嫩芽炒鸡蛋里藏着春天的味道;耧斗菜嫩茎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蒸槐花香甜可口;灰灰菜堪称天然养生食品;曲曲菜算得上陵川最上档次的野菜了;地皮菜富含多种矿物质;松刷味道鲜美,口感脆嫩;行巅烤全羊、口福琉璃鸿运丸、五花参炖土鸡(党参中的极品)、翘花开宝贵、孙公赏日、党参紫薯梨、古陵泉煨金鳟、棋子石炒土鸡蛋、山楂红烧肉、非遗炒棋子豆、雨季野生菌菇宴……没有复杂的调料,征服味蕾的,是掌勺人的用心。酒足饭饱后,再来一杯天然甘露——“连翘茶”,便可卸去浮躁,提神醒脑。
这里不仅有珍馐美味
众多的文物也是这座城市的灵魂
你难以想象,陵川的国保数量在山西省排名第四,是名副其实的文物大县,拥有不可移动文物千余处,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多达17处。
来到陵川,就像翻开了一本古代的建筑图鉴。
作为首款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取景地之一的西溪二仙庙,至今热度不减。西溪二仙庙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迷人美景吸引游客,聚集十六座从金到明清古建,被誉为古建筑艺术的瑰宝,是古陵八景之“西溪春色”的核心景观。藏于建筑细节中的宋代美学密码——精美的木雕、琉璃、彩绘和壁画令人叹为观止。庙内的两座梳妆楼,被誉为“中国最美金代楼阁”。作为晋东南地区现存六座二仙庙中创建最早、规模最大、建筑最精美的一座,历经近千年风雨,依旧群山环绕,绿意盎然,花香四溢,宛如人间仙境。
县城西北的崇安寺免费开放,院内宽阔宏敞,殿宇庄严精美,在古代为陵川县十大寺之首,其山门被称为“最美山门”,自古以来是陵川的标志性建筑。
南吉祥寺位于县城西北的礼义镇平川村,为宋至清代风格。其过殿所使用的斜拱,是一个划时代的创举,比目前建筑界公认的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斜拱早20年,堪称中国之最。
而北吉祥寺不但历史悠久,建筑古老,同时在宗教上也曾拥有非凡的地位。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的牒文,赋予了北吉祥寺一个极高的地位:泽州32所无名额寺院为实现自己的合法生存,都需要依附于北吉祥寺,并悬挂上北吉祥寺的院额。
龙岩寺的斗拱堪称视觉奇迹。大殿内斜出的巨型斗拱层叠交错,如同盛开的木构莲花。没有一根钉子,全靠榫卯咬合支撑起整个屋顶,金代工匠的力学智慧令人惊叹。
……众多古建,展现了古人的匠心独运,每一砖每一瓦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古建筑
犹如一段凝固的时光
静静诉说着悠久的历史
那么
有一种景观
恰如时光与自然交织铸就的
永恒精神地标
挂壁公路,这种在悬崖峭壁上开凿出的最有特色的公路,施工奇险艰难,在世界筑路史上都很罕见。
在南太行山地区及晋东南的七条挂壁公路中,筑路方法最原始、修建时间最早、工期最长、工程量最大的,就是这条锡崖沟挂壁公路。锡崖沟,这是一个应该被记住的名字,因为他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挂壁公路奇迹。2009年,锡崖沟挂壁公路与天安门、鸟巢一同成功入选“新中国60大地标”,成为“网红路”。
锡崖沟挂壁公路这一著名的景观,不妨,说他更是一种精神和信念的载体。从1962年到1991年,历时30年,在峭壁上用钢钎、榔头和双手凿出了这条依山就势、顺崖凿洞、侧窗排渣、螺旋上升的“之”字形公路,也成为了太行精神的真实写照。
来锡崖沟看一看吧,从中,你可以领悟到太行精神的密码。
陵川人始终以钢铁般的意志在时代巨浪中劈波斩浪,让这座以“生态绿色”著称的县城永葆奋进的力量。
当你在感叹“锡崖沟挂壁公路”的奇迹时
不应遗忘这片土地更早镌刻的
红色传奇——抗战烽火中
同属陵川的深山里曾回荡着
号兵的嘹亮军号
他们以血肉之躯奏响了民族觉醒的强音
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陵川山谷曾是最铿锵的音箱。三千名八路军号兵在此将铜号吹成利剑,少年们的肺活量丈量着民族气节的标高。
1937年7月7日,以日军炮轰宛平县城、进攻卢沟桥为标志,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处处燃起抗日烽火。八路军主力义无反顾地挺进抗日前线,积极开展对日作战。
据晋城史料记载,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部队扩编迅速,地方抗日武装也逐渐增多。战争中号兵牺牲率较高,专业性很强、培训时间较长,训练异常辛苦、号兵短缺成为一大难题。地处太行山南麓峰端的陵川是太行第八军分区的腹心地区。境内山大沟深,位置隐蔽,且建成根据地较早,群众基础好,具备训练号兵的有利外部条件,加之陵川人踏实肯干、不怕吃苦、虚心善学,长期在山区劳作攀爬,练就了比较硬朗的身体,更有勇敢、坚定、忠诚的特质,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当号兵的要求,从1943年开始,在太行第八地委、第八专署、第八军分区的领导和支持下,陵川县人民武装委员会开始在陵川培训号兵。革命战争年代牺牲的陵川籍烈士,有不少是号兵。战争年代,陵川共培养出1700多名号兵,这些从太行山革命老区培养出来的号兵,足迹遍及黄河两岸、大江南北,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如果说,锡崖沟挂壁公路是陵川人用生命雕琢的“时光隧道”,那么,陵川号兵则是以生命为笔,以信仰为墨铸就的“精神史诗”!陵川号兵是中国人民的缩影,坚贞如松柏,勇敢若惊鸿。
英雄的陵川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将初心和使命化作责任和担当,不畏地理条件的限制,不怕自然环境的恶劣,在建设美好家园的漫漫征程上持续迸发着强大的精神力量!
陵川
一片神奇而富有生机的灵境
你有无数个理由
第一次或者再一次造访!
陵五味、土蜂蜜、黑山羊,是富饶的大地赐予他的温柔。武氏三状元、“教育名儒”郝天挺、“一代文宗”元好问,是深厚文脉孕育出的灵动。抗战名曲《在太行山上》也诞生于此。
这里有清凉的山水秘境、山西最美地质遗迹“太行至尊”王莽岭、围棋发源地棋子山、七彩瀑布的凤凰欢乐谷、绿意盎然的生态空间、美轮美奂的古建筑……这座慢时光小城足以治愈你的心灵。
在这片“守护”与“发展”
永远并行的土地上
打卡的不仅是风景
更是一段未来可期的生态传奇
(来源:陵川县文化和旅游局微信公众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