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陇县位于四川省东北部,东邻平昌、营山,南衔蓬安,西同阆中、南部接壤,北与巴州、阆中毗邻。仪陇县是朱德元帅的故乡,关于仪陇县名的来由,史书记载是南朝梁改羔羊县为仪隆县,取县治附近大仪山之“仪”字和隆城山之“隆”字为县名,后至大历初年因避唐玄宗李隆基讳改“隆”为“陇”,即仪陇县。也有人说仪陇县名来源于大仪山,据说当时羔羊县县治位于大仪山的斜坡上,而斜坡称坂,坂大曰陇,故改名为仪陇县。仪陇是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国家园林县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境内3A级以上景区6个,拥有朱德故里景区、四川张思德干部学院、张思德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军老街、红九军政治部等革命遗址,是四川省天府旅游名县、四川省全域旅游示范区。朱德故里景区总规划面积52.5平方公里,核心景区5.6平方公里,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被纳入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全国30条红色精品旅游线路之一。四川张思德干部学院是中组部备案的全国72家党性教育干部学院之一,是全国唯一以党的根本宗旨教育立院的综合性特色党性教育机构,先后被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教育基地”“四川省干部党性教育基地”。此外,更有柏杨湖、立山寨、金城山等风景各异的自然景观,安溪潮、潮水坝、三条沟等焕发生机的乡村旅游新村,“坨子肉”、大品碗、客家水席等引人垂涎的特色美食。#四川#
历史沿革
仪陇古隶梁州,战国前期为巴子国地(今川东北及鄂西一带)。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灭巴国,公元前314年建立巴郡,治地江州(今重庆市江北),仪陇属巴郡阆中县地。汉代时,仪陇属巴郡阆中县和岩渠县地。晋宋齐时(266—501),今仪陇县西北属阆中县地,东南为宕渠县所辖。
南朝梁天监元年(502)置隆城郡(以隆城山为名)及仪隆县(以大仪、隆城二山为名),郡、县同治,在今金城山顶;同时置大寅县(以大寅山为名,县治在今大寅镇)。梁大同元年(535),置伏虞郡及安固县,大同中置宣汉县,郡以伏虞山(今龙呈山)为名,郡治与宣汉县治在今大罗乡,安固县治在今营山县安固乡。
西魏(535—556)仍袭梁制,隆城郡辖仪陇、大寅两县,伏虞郡辖宣汉、安固两县。
北周天和四年(569),割隆州的隆城郡,巴州的伏虞、义安郡置蓬州,因蓬山得名,州治设在安固县(今营山安固乡)。隆城郡领仪隆、大寅两县,伏虞郡辖宣汉县,安固为州直辖县。隋开皇三年(583)废郡,仪隆、大寅属巴西郡(郡治在今阆中县),伏虞县属清化郡(郡治今巴州区)。
唐武德元年(618年,复置蓬州属山南西道),辖仪隆、大寅、伏虞、安固、宕渠、咸安6县。武德三年(620)置方州,州治与仪陇县治同设于今金城山上。武德四年(621),割南部、相如两县部分地区设新成县,因隐太子李建成讳,改为新政县,隶属阆州,县治在今新政镇。武德八年(625)废方州,仪隆复属蓬州。开元二十六年(738),仪隆县治移于金城山腰,即今金城镇金城小学与陆公井之间。唐开元二十九年(741),蓬州州治由营山安固迁至大寅(今大寅镇)。大历初年(768)左右,因避玄宗李隆基讳,改仪隆县为仪陇县。开元二十八年(740),伏虞县城移于义路乡李家坝。广德元年(763),改大寅县为蓬池县(县治迁至蓬安县茶亭乡蓬池坝),后废,开成元年(836)复置。
五代时期(907—60),沿袭唐制,以州领县。蓬池、仪陇、伏虞3县,仍属蓬州,后周改安固县为良山县。
北宋(960-1126)蓬州称咸安郡(属利州路),辖仪陇、蓬池、伏虞、营山4县。熙宁五年(1072),良山县并人伏虞县。
南宋(1127-1279),复置良山县(县治今营山县安固乡),蓬州咸安郡,由原辖4县扩为6县。相如县(县治在今蓬安县锦屏乡)由果州来属。
元代(1271-1368)建省制,省以下设路、府、州、县,仪陇县属四川行省,顺庆路,蓬州管辖。元至元二十年(1283)废蓬池、伏虞两县并人仪陇县。同时撤新政县人南部县。从此,仪陇县四境始基本定型。
明代(1368-1644)废路,分省、府、州、县4级。洪武八年(1375),仪陇县并人蓬州,洪武十三年(1380)复置。
清代(1644-1911),仪陇县属四川省川北道(道治在今阆中县城)顺庆府(府治在今南充市)管辖。宣统元年(1909),因避皇帝溥仪讳,改仪陇为宜陇。
民国元年(1912),复名仪陇,废道,属顺庆府,民国二年(1913)废府,复置道,仪陇县属嘉陵道(道治在今南充市)。民国十七年(1918)裁道,县直属省辖管。民国二十四年(1935)为四川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区辖县(专员公署设今南充市)。
1933年至1935年3月,中国工农红军两次解放仪陇,在仪陇县金城镇建立仪陇县,在仪陇县立山场建立长胜县(后迁巴州区鼎山场)。1935年3月28日,红军西进北上离开县境,仪陇县恢复旧制。1949年12月23日仪陇解放,1950年1月18日成立仪陇县人民政府。
1950年,仪陇县属川北行署南充专区管辖。1952年9月川北行署撤销后,属四川省南充专区牛(1968年6月改称地区)领辖,县署在金城山腰金城镇禹王街。
2003年7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仪陇县人民政府驻地由金城镇迁新政镇,2005年9月29日正式搬迁。
行政区划
宋代以县统乡镇,蓬池县(大寅县)辖4乡5镇,伏虞县(宣汉县)辖5乡8镇,仪陇县辖3乡5镇。
元代,县以下实行村、社制。“县邑所属村疃,凡五十家一社。”
明代,今仪陇县境(不含新政、复兴一带),编户为八里。
清代,编户三里(乐安、南阳、新丰),辖32场。
“中华民国”时期,民国元年至二十一年(1912-1922),县行政区划为8区,均以场名为乡名。
1933年至1935年3月,中国工农红军两次解放仪陇,在境内设置仪陇、长胜两个县苏维埃政府,下设区苏维埃23个,乡苏维埃136个(含2个市苏维埃),村苏维埃528个。
1935年3月,红军撤离仪陇,恢复旧制。设3个区,下辖37个联保,398个保。
1950年1月18日,仪陇县人民政府成立,设城关、观紫、永安、新寺、立山5区。区下暂保持民国时期的乡、保、甲制。同年5月,增设土门区,乡人民政府由20个增至45个.9月,扩大到49个乡;11月增设悦来区(全县7个区),保改为村,村下设村民小组。
1951年4月,阆中县的“阆中窝”划入土门乡;5月,巴中县的“金土地”、“瓦子场”划入立山乡;蓬安县的“范家湾”、“子童庙”划入新长乡。
1952年2月,营山县天池乡一村所属“老木垭”、“吴家湾”、“孙家湾”、“黄泥坪”划入九龙乡,天池乡一居民小组划入芭蕉乡;柏林乡第六村划入立山乡,第七村划入板桥乡。
1952年3月,蓬安县的复兴、双河、赛金、二道4乡划入仪陇;4月,南部县双河乡的二、三、四村及街道村划入复兴区双河乡。
1953年3月,营山县阳通乡划归仪陇;南部县长坪乡的四、五两村划入将军乡。
1952年7月,复兴乡的“海螺沟”、“小柏垭”和三河乡的二、四村划属营山县。
1953年3月,文殊乡划属营山县。
1953年8月,响滩乡、望崇乡、黑水乡及响滩镇划属平昌县。经过划入划出后,全县境域再次调整。
1951年10月,增设二龙区,时有城关、观紫、马鞍、新寺、立山、悦来、土门、二龙8个区,55个乡。
1952年3~5月,增设复兴、三河、日兴3区,改金城乡为城关镇。新设老木、大华、铜鼓、峨山、响水、新城、新桥、玉泉、保平、安乐10乡,加蓬安划入4乡,至此全县共11区、68乡、1镇。
1953年3月,增设观紫、土门、马鞍、新寺、石垭、响滩6镇,新设南图、新民、斯南3乡;8月,又新划清泉、平溪、大坪、马路、茶房5乡。除划属平昌县3乡1镇外,全县共有11区、73乡6镇、588村、4616个村民小组、3个居民委员会。
1954年,对全县区、乡行政区划进行调整,新设中心、百胜、来苏、海溪、一字、民主、胜利、合作、新拱、金家、潮水、龙岗、瓦窑13个乡,全县为11区、86乡、6镇。
1955年上半年,撤销三河区,并入立山区;撤销土门区,并入南图区;取消镇和13个乡。全县为9区、73乡。
1955年12月,撤销二龙区,并入新寺区;撤销南图区,分别并入观紫和日兴区;撤销悦来区,并入立山区;同时扩大乡的建制。调整后,全县共6区、47乡(包括县直属将军乡)。村渐为农业生产合作社取代,全县有9617社。1956年7月,观紫区与日兴区合并为南图区。全县有5区、46乡、县直属乡1个、659社。
1956年10月,阆中县凉水乡阆仪村。两个村民小组(生产队)划入大仪乡。
1957年11月,阆中县望垭乡团结二社划入张公乡。
1958年,实行政社合一,乡成立农村人民公社,村(农业社)成立管理区,复置城关镇。调整后,全县为5区、35个公社(包括县直属公社)、1镇。
1959年下半年,增设三蛟、中坝、保平、磨盘、阳通、高坡、石佛、义门、日兴9个公社.全县共5区、44个公社、1镇、611个管理区。
1961年1~4月,恢复观紫、二龙、土门、悦来4个区。同时,增设来仪、新长、新民、太平、铜鼓、来苏、大华、清泉、茶房、新城、安乐、大坪12个公社,全县为9区、56个公社、1镇、720个大队(管理区改名)。
1962年3月4日,增设双盘、响水、凉风、歧山、马路、老木、武棚、河心8个公社。全县区仍为9个,公社增至64个,镇1个,大队增至913个,生产队5253个。
1966年“文大”开始,把所谓带有封建迷信和修正主义色彩的、历来以地取名的区、社名称,更改为有“革命”意义的名称。同年11月22日,改变了6个区、42个公社和7条街道的名称。
1971年,区、公社、街道恢复原名。
1974年,为支援平昌县修建友谊水库,将立山区茶房公社金星大队五、六生产队,立山公社杨柳大队四、五生产队,凉风公社团结大队一、二、三生产队和五大队五生产队,共8个生产队、212户、944人,土地面积832.4亩,划给平昌县。
1978年7月26日,南部县新政区及所属新政、三元、平头、马桑4个公社和新政镇、53个大队、387个生产队、14521户、57516亩土地划属仪陇县。全县区增至10个.公社增至68个、镇2个。
1980年,全县地名普查,将县内与南充地区内重名的3个区和24个重名、同音的公社和县内706个重名的大队、18条街道更名。
1983~1984年春,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人民政府,将原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名称改为乡、村、组。
1984年10月20日,撤新政乡并入新政镇。全县10区、67乡、2镇、845村、5847个村民小组、7个居委会、25个居民小组。同年12月25日,新置秋垭乡,全县仍为68乡。
1985年5月14日,撤马鞍、永乐、日兴、将军4乡。设置马鞍、永乐、日兴、将军4镇.原乡所属村组分别归入新设置的镇管辖。全县10区、64乡、6镇,村、组数未变·居委会11个,居民组34个。
1988年7月,撤复兴乡,设复兴镇。
1991年末,全县有10个区、63个乡、7个镇、844个村、5843个村民小组,16个居委会,47个居民小组。
1992年9月24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仪陇县撤销10个区、49个乡和1个镇,新建12个镇、1个乡,扩大6个镇和4个乡的行政区域,保留10个乡;将全县原10个区、63个乡、7个镇调整为15个乡、18个镇。具体调整如下:
撤销土门、复兴、新政、永乐、大寅、立山、马鞍、柳垭、日兴、观紫等10个区。
撤销来苏、回春、大华、铜鼓、果山、银山、环山、二道、碑垭、新城、歧山、武棚、磨盘、安乐、灯塔、炬光、九龙、立山、茶房、阳通、三河、龙桥、瓦子、大寅、凉垭、柳垭、大罗、义路、义门、合作、秋垭、铁山、旭日、周河、双庆、马路、碧泉、大风、化马、南图、双盘、檬垭、观紫、老木、先锋、大仪、三蛟、中坝等49个乡和将军镇。
设置土门、回春、二道、大寅、瓦子、立山、三河、柳垭、义路、观紫、先锋、三蛟12个镇和丁字桥乡。
扩大金城等6个镇、思德等4个乡的行政区域:
金城镇将原化马、南图、双盘、中坝4个乡的行政区域划归金城镇管辖。
新政镇将原果山、银山、环山3个乡的行政区域划归新政镇管辖。
复兴镇将原碑垭乡的行政区域划归复兴镇管辖。
永乐镇将原武棚、磨盘2乡的行政区域划归永乐镇管辖。
马鞍镇将原铁山、旭日2乡的行政区域划归马鞍镇管辖。
思德乡将原秋垭乡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思德乡管辖。
双胜乡将原歧山乡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双胜乡管辖。
保平乡将原安乐乡所属行政区域划归保平乡管辖。
永光乡将原炬光乡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永光乡管辖。
1994年9月8日,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仪陇县新建27个乡,撤乡建镇2个,将原有的15个乡、18个镇调整为40个乡、20个镇。
具体调整如下:新建27个乡,即:檬垭乡、秋垭乡、大仪乡、大罗乡、义门乡、大风乡、铜鼓乡、龙桥乡、中坝乡、环山乡、石佛乡、九龙乡、阳通乡、磨盘乡、炬光乡、碧泉乡、来苏乡、灯塔乡、果山乡、银山乡、武棚乡、双庆乡、合作乡、双盘乡、老木乡、歧山乡、茶房乡;各乡仍辖原行政区域。
撤销丁字桥乡、赛金乡,建立丁字桥镇、赛金镇,仍辖原所属行政区域。
当年,根据省、市委有关完善乡镇建制的原则,结合仪陇实际,县委、县政府决定将全县划为金城、观紫、土门、新政、复兴、永乐、大寅、立山、柳垭、马鞍、日兴等11个片区,分别设立片区党委、工委(1996年10月,更名为区委、区工委;2001年改为区委、督导室),作为县委、县府派驻的办事机构。
1997年5月21日,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仪陇县新建立新城、碑垭、安乐、铁山、周河、马路、化马7个乡,仍辖原属行政区域。9月25日,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仪陇县恢复凉垭乡和乐兴乡,仍辖所属行政区域。10月24日,县政府182号文件规定,丁字桥镇辖1992年撤乡前,原乐兴乡的丁字桥、火盆坝、高柏嘴村,原周河乡的玉屏、圆滩村和原大风乡的宾蓬、拱桥村共7个村的行政区域。原碑垭乡的板桥沟村划归保平乡管辖。1997年底,全县共49个乡、20个镇、844个村、31个居委会。
2000年6月1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仪陇县撤销双胜、五福、杨桥、大仪、张公、文星、周河、保平等8乡,建立双胜、五福、杨桥、大仪、张公、文星、周河、保平等8镇。撤乡建镇后,全县共41个乡、28个镇。
2002年7月,县民政局根据县委、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社区建设的意见》,将金城镇由11个街道居委会调整为南城、北城、东城3个社区居委会。8月23日,县民政局报经县政府批准,决定成立保平镇春树湾社区居委会和杨桥镇骑龙社区居委会。12月24日,县民政局根据仪委发59号文件研究决定:撤销新政镇原盐店、正街、新街、东街社区居委会,合并成立新政镇东门、南门、陵江3个社区居委会,下辖6个居民小组;撤销复兴镇原商贸街、和平路、十字路社区居委会,合并成立复兴镇商贸街、十字路社区居委会,下辖6个居民小组;撤销二道镇向阳路、丝绸路社区居委会,建立二道镇丝绸路社区居委会,下辖2个居民小组;撤销马鞍镇原文琳、平安、永福、永兴等4个社区居委会,合并成立文琳、永兴社区居委会,下辖10个居民小组;成立永乐镇新寺、大桥社区居委会,下辖6个居民小组。至2003年底,全县共41个乡、28个镇,844个村、34个社区居委会。
2004年9月,南部的度门、柴井划属仪陇。2007年7月17日,经省政府批准将阳通、茶房两个乡所属区域并入立山镇。2011年8月,南部县光华乡划入仪陇县管辖。
2019年10月,仪陇县进行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原辖57个乡镇(其中镇29个、乡28个)现调整为29个镇、7个乡、1个街道。撤销光华乡和度门镇,设立度门街道,以原光华乡和原度门镇所属行政区域为度门街道的行政区域;撤销双盘乡和中坝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金城镇管辖;撤销碧泉乡和双庆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日兴镇管辖;撤销九龙乡和灯塔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大寅镇管辖;撤销老木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观紫镇管辖;撤销大罗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柳垭镇管辖;撤销武棚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永乐镇管辖;撤销石佛乡和周河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马鞍镇管辖;撤销乐兴乡和大风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丁字桥镇管辖;撤销合作乡和义门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义路镇管辖;撤销龙桥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三河镇管辖;撤销檬垭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三蛟镇管辖;撤销永光乡和炬光乡,设立永光镇,以原永光乡和原炬光乡所属行政区域为永光镇的行政区域;撤销秋垭乡和思德乡,设立思德镇,以原秋垭乡和原思德乡所属行政区域为思德镇的行政区域。调整后辖度门街道、金城镇、新政镇、马鞍镇、永乐镇、日兴镇、土门镇、复兴镇、观紫镇、先锋镇、三蛟镇、回春镇、柳垭镇、义路镇、立山镇、三河镇、瓦子镇、大寅镇、二道镇、赛金镇、丁字桥镇、大仪镇、张公镇、五福镇、杨桥镇、保平镇、文星镇、双胜镇、永光镇、思德镇、铜鼓乡、凤仪乡、福临乡、来仪乡、板桥乡、芭蕉乡、柴井乡。
2025年仪陇县辖1个街道、29个镇、7个乡:度门街道、金城镇、新政镇、马鞍镇、永乐镇、日兴镇、土门镇、复兴镇、观紫镇、先锋镇、三蛟镇、回春镇、柳垭镇、义路镇、立山镇、三河镇、瓦子镇、大寅镇、二道镇、赛金镇、丁字桥镇、大仪镇、张公镇、五福镇、杨桥镇、保平镇、文星镇、双胜镇、永光镇、思德镇、铜鼓乡、凤仪乡、福临乡、来仪乡、板桥乡、芭蕉乡、柴井乡。
大美四川欢迎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