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黔西南贞丰县,一道钢铁巨龙凌空飞越深邃峡谷——这就是即将建成的“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
8月21日,大桥桥体荷载试验启动。而在桥下贞丰县平街乡花江村小花江组的红色文化研学基地里,一个年轻的身影正用清澈而坚定的嗓音,向来自四面八方的访客讲述这片土地沉淀的故事。
“以前只知道家乡有座铁索桥,也只是乘坐游船途经过这个地方,直到成为解说员,才真正踏上这片土地,了解这片土地厚重的文化。”24岁的廖凉敏是贞丰县北盘江镇人,2023年7月,从六盘水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的她,通过乡政府招聘成为平街乡首批年轻解说员。
基地里正在进行解说的廖凉敏(图/黄飛鸿)
在基地里,每场解说需要25分钟。有限的讲述中,她将少数民族风情、桥梁建设的壮举与红色文化娓娓道来。最忙碌时,她一天连续讲解7场,接待过苏州大学的研学团队,也遇到过从黑龙江、上海等地远道而来的游客。“很多人初来时惊讶于桥的壮观,到了村子里后才发现深山中竟藏有这样的奇迹,而听完解说,大家感到十分意外——原来桥下也有很多趣味,还有这么多动人的故事。”
最让廖凉敏感慨的,是家乡正在发生的变化。刚入职时,村里只有两名年轻解说员;如今,随着花江峡谷大桥通车在即,越来越多的年轻干部加入乡村振兴的行列——乡村振兴专干、治保主任等岗位上也涌现出许多青春的面孔。“如同大桥上展现出的技术,一直在更新,蓬勃发展。”
月薪3500元或许并不算丰厚,但廖凉敏更看重的是发展前景:“每天能接触不同的人,在轻松的氛围中不断学习,这正是我们年轻人渴望的成长。而且世界第一高桥还将为村子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从家到基地仅需半小时车程,让她可以时常陪伴父母。这种“离世界很近、离家不远”的状态,恰是很多像廖凉敏这样的乡村青年所向往的生活。
当世界第一高桥通车在即,桥下这位手持解说器的姑娘,正用她清澈的声音,让深山中的奇迹,被世界听见。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许邵庭 黄飛鸿
编辑 钱星星
二审 张恒
三审 许邵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