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刘小顺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

提起著名的“江南城市”,很多人应该都会马上想到苏州、杭州、无锡等等,却很少有人将目光投向浙江省北部这座以“太湖”为名的城市——湖州。作为“环杭州湾大湾区”的核心成员与“长江三角洲中心区”27城之一,浙江湖州的故事,其实远比人们印象中更值得细品。

湖州的地理位置,自带“先天优势”的基因,它坐落在浙、苏、皖三省交界的黄金节点,一边连着浙江的活力经济圈,一边接壤江苏的富庶城市群,向西还能承接安徽的资源辐射。更特别的是,湖州与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太湖紧紧相邻,“湖州”之名,也是因“濒临太湖”而得,这份与太湖的“渊源”,本应是湖州最鲜明的标签。

可有趣的是,每当人们聊起太湖,第一反应往往是江苏的苏州、无锡,甚至还有人会疑惑“太湖不是在江苏吗?和浙江湖州有什么关系?”这背后,藏着一段关于太湖管辖权的历史变迁。事实上,湖州虽因太湖得名,但如今太湖的绝大部分水域管辖权已划归江苏,湖州仅保留了沿岸部分区域的使用权。换句话说,湖州人抬头就能望见太湖的波光粼粼,却没法像苏州、无锡那样直接以“太湖”作为名片发展文旅——正因如此,不少人还戏称湖州是浙江“最委屈”的城市:名字明明因太湖而起,眼前就是太湖,现在却已几乎与太湖没什么关系了。

不过,若只靠“太湖”定义湖州,未免太过片面。在经济强手如林的浙江,湖州或许不像杭州、宁波那样稳居“万亿俱乐部”,也没有温州“民营经济发源地”的响亮名头,多年来似乎一直处于“低调发育”的状态。但湖州的这份“低调”,恰恰为它攒下了厚积薄发的力量。

如今的湖州,正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破圈”,它距离上海仅1.5小时车程,到杭州更是只需半小时,周边环绕着上海、杭州、苏州、无锡等多座“万亿GDP城市”——这样被“万亿俱乐部成员”团团包围的格局,在长三角乃至全国都十分罕见。依托如此便利的地理位置,湖州既能承接上海、杭州的产业外溢,又能共享苏州、无锡的文旅资源,形成了“左右逢源”的发展态势。

更重要的是,湖州的“潜力”不止于区位。近年来,它的经济增速始终保持在浙江省中上游,新能源、绿色制造等新兴产业异军突起,成为长三角重要的“绿色产业基地”;而湖州深厚的历史底蕴,也开始被更多人看见——这里是“文房四宝”中湖笔的发源地,是“茶圣”陆羽撰写《茶经》的地方,南浔古镇的青石板路、莫干山的竹海民宿、安吉的白茶之乡,每一处都藏着江南的诗意与韵味。越来越多游客避开拥挤的热门城市,选择来湖州寻一份慢生活,也让这座城市的“存在感”悄悄攀升。

或许,曾经“因太湖而得名却已与太湖无关”的经历,让湖州走了一段“酒香也怕巷子深”的路。但如今,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深入推进,随着绿色经济、文旅融合的东风渐起,湖州正在用自己的节奏,走出一条“不依赖太湖,却依然亮眼”的发展之路。

那么,你是否曾经来过浙江湖州旅游?是在南浔古镇的画舫上看过夕阳,还是在莫干山的民宿里听过竹海风声?你之前知道“湖州”的名字与太湖的历史渊源吗?对于湖州这座被“万亿城市”包围、正在悄悄崛起的江南小城,你看好它未来的发展前景吗?如果下次有机会再去浙江,你还愿意把湖州列入行程,亲自感受它的独特魅力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哦!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刘小顺
用有趣的角度看世界,做最有态度的旅行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