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洞悠悠 山水情长
文/卢桂枝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的大暑时节,同学相邀出游野三坡的消息,宛如夏日里的一缕凉风,瞬间将热浪翻腾的暑气一扫而光。
关于野三坡及其相关信息的思绪,迅速在脑海中翻涌。提及野三坡,便自然联想到河北,而谈及河北,那些历史上的风云人物便穿越时空的云烟,在脑海中浮现:易水河畔,乌云密布,冷风呼啸,荆轲一袭白衣,手握剑鞘,迎风而立,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如今,即将踏上这片孕育风云人物的土地,心旌神摇,激动与期待交织。
乙巳年立秋之后的第一天凌晨5点,由昔日的高中同学以及同学的闺蜜、姊妹组成的家庭团从不同地点赶往集合地,带着对英雄的崇拜、对风景的向往向燕赵大地出发。
无论大巴如何在高速公路上疾驰,也难以追赶我们内心的迫切。车未到,心已至;人未到,雨先至。噼里啪啦的雨点敲击着车顶,也撞击着我们急切不安的心。雨水沿着车窗滑落,模糊了窗外的景致,却清晰了心中的激动。每个人的眼神中都闪烁着对旅程的期盼和对历史的敬畏,仿佛这场雨,也在为我们的燕赵之旅平添了几分豪迈与诗意。
在我们的期待中,大巴终于在午后抵达。雨天路滑,不宜户外出游。于是,我们选择进行封闭游览,前往鱼谷洞风景区。一下车,巍峨的太行山裹挟着满山的浓翠扑面而来,狠狠地撞击着那颗向往之心。“野三坡,我来了;太行山,我来了!”我的心在呐喊。即使雨雾缭绕,仍能感受到太行山壁立千仞的雄伟与壮丽。
蒙蒙细雨中,我们吮吸着来自太行山的清新空气,踏着水亮亮的石板路,徐步进入鱼谷洞。鱼谷洞地质奇特,石花、云盆、鹅管等地质遗迹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杰出作品,囊括了各个时期的洞穴沉积物,令人叹为观止。洞内钟乳石、石笋千姿百态,有石笋、石珍珠、石钟乳、石塔、石幔、石人、石兽、石花等,每一处都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洞内灯光闪烁,更添几分神秘色彩。洞中有洞,洞洞相连,大小不一,或空旷或逼仄,或高或低,形态大小各异。曲折迂回的通道在灯光的照射下,宛若地下龙宫。洞内通道依势而成,没有一处是平坦的,或上或下,或宽或窄,处处保留着地质变迁后的原始模样。有的地方过于陡峭,添加了扶栏防护,既保障安全,也方便上下。
我们沿着泥泞潮湿的蜿蜒通道战战兢兢前行,每一步都小心翼翼,生怕惊扰了这份来自远古的宁静。洞顶的钟乳石在灯光的映照下,散发出柔和而神秘的光芒,仿佛每一滴水珠、每一块石头都有它自己的故事,静静地诉说着千年万年的世事沧桑。这些形态各异的钟乳石,有的如飞瀑直下,气势磅礴;有的似游鱼戏水,妙趣横生;还有的宛如仙人沉思,惟妙惟肖。每一处景观都令人驻足,默默称赞。在一处高大的石柱前,我抚摸着它凹凸不平而又冰凉光滑的表面,凝视着岩石上清晰可见的纹理,仿佛穿越了时空,目睹了那个神秘莫测的地质年代,对自然之美的无限敬畏与赞叹油然而生。
随着游览的逐步深入,洞内气温逐渐下降,空气中弥漫着愈发浓郁的潮湿泥土气息和石钟乳特有的清新味道,令人遐想无限。我们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静心感受炎炎夏日里远古地质遗迹所赐予的凉爽与清新。
第二天清晨,我们一行人6点半用过早餐后,便在导游的带领下,踏上了前往白草畔景区的旅程。野三坡白草畔,又称百草畔,位于河北保定市涞水县九龙镇东侧与北京的交界处,隶属于大景区野三坡自然风景区。景区内的主峰海拔高达1983米,乃野三坡景区的最高峰。早在出发来河北之前,都已届天命之年的我们,便已做足攻略,做好向主峰挑战的准备。为此,我们还特意购置了全掌防滑的超氢跑鞋。即便是平时偏爱皮鞋、最为淑女的雅同学,这次也换上了运动鞋和休闲裤,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登山开始不久,我们就缴械了,并非因山路崎岖攀爬困难,而是白草畔澄澈的绿水青山、高大幽深的茂密丛林牵绊了我们。高大秀颀的树木一棵接一棵,宛如守护这片土地的绿色巨人,它们的枝叶交错,织就了浓厚的绿荫,密不透光,仿佛为大山撑起了一把擎天巨伞。林内凉风习习,无疑是盛夏时节最佳的避暑胜地。偶尔有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挤进来,斑斑驳驳的光影为这片幽静的森林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浪漫。雨后的山林弥漫着泥土和树叶的清香,令人忍不住深吸一口气,再深吸一口气,尽情感受这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
行走于这清清凉凉的山间,城市的喧嚣被层层叠叠的绿意彻底滤去,只剩下风穿过枝叶的“刷刷”声,那声音时如浪花在笑,又像是有人在耳边窃窃私语,向你诉说着山林趣事:哪块岩石下藏着新冒的菌子,哪棵老树今年又焕发生机,哪里的花儿开得最艳……潺潺的溪水在石缝间任性流淌,一路叮咚作响,把山谷的清寂唱成了一曲温柔的歌。有时,我们会遇上调皮的小溪,在山路上打着滚儿撒泼——一会儿漫过石阶横出一道水洼,一会儿又顺着石缝溜到脚边。我们左躲右闪,施展“凌波微步”,可还是有人被它瞅准空子,“吧嗒”一下亲在鞋尖或脚背,凉意袭人。“哎呀”一声,那是有人被溪水亲吻后幸福的叫喊。
一路上我们走走停停,一会儿在这里戏水,一会儿到那里看大蘑菇;或者与这棵大树合影,或者为山间小花拍摄美照。此刻,每个人都沉浸在这份难得的宁静与美好之中,忘却了时间的流逝。我们仿佛回到了少年时代,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好奇与期待。
“快来看啊”,走在前面的姐姐在一块大石头前招呼走在后面的我们。想不到耳顺之年的姐姐还有一颗少女心,依旧保持着对世界的好奇。那是一块灰褐色、光滑、近似圆球状、半人高的大石头,表面被一大片碧绿的苔藓覆盖,那细嫩蓬勃的鲜绿颇有长满整块石头的气势。我很好奇,它是如何在如此光滑的石头上生长的。走近细看,它们小小的躯体挤挤挨挨,相互依偎,像是给石块披上了绿色绒毯。当你仔细审视,发现它居然有米粒大小的叶片,而且左右对称分列于叶柄两侧,叶片上还分布着细如蚊足的清晰脉络。如此微小的植物,竟然在潮湿的不见阳光的环境中,在坚硬光滑的石头上,生长得如此一丝不苟。此时,我觉得顽石上那舒展的小小叶片,就是苔藓鲜活生命的旗帜,挥动在山风中,烈烈作响。“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再微小的生命也有选择绽放的权利。
三千多级台阶,不知不觉中已有两千多级在我们的欢声笑语中悄然退去。可是时间过去了两个多小时,尽管心里毫无疲惫之感,身体却已明显力不从心。攀登台阶逐渐演变为艰难的攀爬,双腿愈发沉重,膝盖也隐隐作痛。为了不耽误导游约定的回到车上的时间,最后的一千多级台阶,我决定改乘缆车往返。如此一来,既可尽情饱览山顶美景,又能节省宝贵时间,还能跳出高耸密集的树林,一睹白草甸独特风貌。
电子时代,效率时代,扫码购票,麻溜上车。登山之旅启程,缆车在山谷间徐徐攀升,那些我曾仰望的高大树木,如今皆在脚下缓缓退去。昔日抬头观树,今朝俯瞰树顶,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那层层叠叠的树冠聚合在一起,形成一片叶的海洋。山风拂过,叶浪翻滚,宛如大海中涌动的波涛,令人震撼不已。山舞青蛇,风歌翠谷,大自然的韵律在此得到了最完美的演绎。缆车不断上升,视野愈发宽广,一片片翠绿的山峦如波涛般向远方伸展,直至天际,我的心似乎也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缆车的终点站是空中花园。走下缆车,前行数十步,当一望无垠的高山草甸映入眼帘时,我禁不住怀疑:高山之上竟有如此美景?这花草蔓发、缤纷摇曳的草甸,真的存在于高山之巅?你瞧,那萼片与花瓣均为黄色的金莲花,闪烁着金色的光芒;淡紫色的老冠草伸展着五个花瓣,宛如可爱的娃娃摇着小手求抱;还有花瓣如纤纤玉指的“林荫千里光”,它们美得不可方物。球状蓝紫色的蓝刺头,宛如一颗颗硕大的紫水晶,在巍巍的蓝天下,闪烁着宝石般的靛蓝色光芒,令人一见倾心。山风吹过,他们与繁盛的蒿草一同起舞。木栈道旁的白色天鹅花也不甘示弱,从栅栏间探出头,招招摇摇与枯叶蝴蝶共舞。这是一场多么盛大的舞蹈啊!高山作舞台,蓝天为背景,群山与白云是观众,我与山风皆是过客。看过百花芳草,嗅过高山绿野清香,即使看客,亦心内足以。
告别高山草甸,循着陡峭的木栈道向刺天峰进发。若非借助缆车进行短暂休憩,攀登刺天峰的确颇具挑战,那长长的木栈道仿佛永无尽头。终于,我登上了刺天峰,蓦然回首:山峦逼近苍穹,离天三尺三;俯瞰而下:群山倒海翻江卷巨澜,气势磅礴;远眺前方:云海浩瀚,云山潮翻似海。立于高山之巅,山海云海是如此真实的在我视野澎湃,也澎湃着我的心。我痴痴地凝望,任思绪飘扬。“无限风光在险峰”!人的一生会经历无数坎坷,那些曾经以为过不去的坎,终将成为人生路上的垫脚石,一次次抬高你的高度;每一次的挑战与突破,都是对自己的一次超越。当你达到一定高度,就能看到异于常人的精彩世界。燕赵儿女多壮志,是否因奇山秀水的滋养而拥有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壮志与豪情?站在刺天峰之巅,我仿佛看见昔日的风云人物赵武灵王,为免国家陷入战乱,披肝沥胆,胡服骑射;杰出的科学家祖冲之,左手托民生,右手撰“祖率”;狼牙山五壮士丹心昭日月,弹尽粮绝,毅然纵身跳下悬崖。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用生命书写了不朽的传奇,也激励着每一位中华儿女不断奋进。
下山时,我和姐姐同乘一辆缆车,我们互相依偎着看向远方。目之所及,天际与山峦相接,远山在蓝天的映照下,呈现出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天空蓝(若非亲眼所见,我简直不敢相信山峰会是蓝色的)。天空之蓝,纯净,宛如蓝水晶般清澈。而远山之蓝,朦胧,如仙境。天与山交汇之处,暂且称之为“山平线”吧,那里明亮耀眼,朵朵白云悠然游荡,云边不知被谁巧妙地镶嵌了一圈亮闪闪的光边。从山平线自下而上望去,色彩渐变,纯白、浅蓝、湛蓝,好一幅遮天掩山的渐变色画卷!山那边好像有光在闪,是不是有人点着天灯在看?如此奇景,令我和姐姐惊诧不已,都拿出手机定格这一场美好的偶遇。人的一生会经历无数次相逢,有些人、有些事如同过眼云烟,看过便忘;而有些人、有些事却在心中生根发芽。而有些风景,则如同眼前的这幅天山交汇图,让人一眼万年,铭记于心。
我与大姐的姐妹情缘,又何尝不是生命中一段美好的偶遇?小时候,我备受长我十几岁的大姐呵护;如今我已步入知天命之年,我们互相扶持,共同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相约美好、相约健康,彼此都在努力,努力成为彼此的光。此次出游之后,大姐又将前往云南,不知何时再能卧榻畅谈。想到此,我更加用力地握住姐姐的手,心中默默祈祷:愿我们的姊妹情缘能更长一些,再长一些,若有可能,那就生生世世。缆车缓缓下降,我们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仿佛仍沉浸在那片蓝色的梦幻之中。回望刺天峰,它依旧巍然挺立,守护着这片神奇的土地,也见证着无数人的攀登与理想。
回到山下,脚踏实地的感觉让人倍感心安。攀登的过程虽有些艰辛,但当我们立于山顶,俯瞰群山,那因山河壮丽而产生的顿悟,仿佛融入了血脉,成为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登山归来,我依旧是我,却或许已不再是曾经的那个我。
野三坡之行,不仅让我们重温少年时光,重拾姊妹深情、同窗厚谊,更让我们在攀登过程中深刻体会到生命的坚韧与美好。那些风云人物的传奇故事,那些壮丽的自然风光,都化作心中永恒的画卷,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不懈追寻。
作者:卢桂枝,山东滨州滨北办事处凤凰城小学高级教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