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春8月22日电 题:浸润民族味 升腾烟火气——小城延吉澎湃文旅活力
新华社记者张晓雨、张博宇
“最近忙得脚不沾地,从早上8点到晚上12点连轴转,一天营业额能过万元!”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石记梅菜扣肉饼店老板石岩军的话,道出今夏当地文旅的火热。
立足丰富的朝鲜族民俗文化资源,延吉市融合民俗风情、美食体验、休闲娱乐、城市夜景等多种元素,打造多元化的文旅消费场景,新地标、新玩法不断涌现,成为暑期的热门旅游目的地。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延吉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约665.3万人次,同比增长14.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95.9亿元,同比增长6.4%,文旅活力持续释放。
深夜11点,延边大学“网红弹幕墙”前依旧人头攒动。游客举着印有“延吉”字样的咖啡杯拍照,打糕、冷面、米肠、辣白菜等特色美食香气四溢,吸引路人驻足。
8月8日,人们在延边大学“网红弹幕墙”前游览。新华社记者 张晓雨 摄
在延边博物馆“民俗文化 共放异彩”展厅,一场透明全息数字媒体秀吸引不少游客围观,人们身临其境感受草编、刺绣等朝鲜族传统技艺。馆内的“延边有礼了”文创店,则让这份匠心可触可感。
据延博文创文化公司负责人徐昆介绍,公司依托朝鲜族传统编织技艺,以环保玉米皮为原料,开发出耳环、项链、胸针等精美手作。这些产品深受游客青睐,成为可打包带走的“延吉记忆”,助力古老技艺焕发新生。
8月9日,游客在延边博物馆“延边有礼了”文创店内购买文创产品。新华社记者 张晓雨 摄
民族文化之美,也带动延吉旅拍“火”起来。漫步在中国朝鲜族民俗园所在街区,道路两侧百余家旅拍店一眼望不到头。
近年来,当地打造了一批特色IP,让朝鲜族服饰这一文化符号成为延吉旅拍的亮眼招牌。同时,中国朝鲜族民俗园及其周边还进行了升级改造,还原传统朝鲜族建筑的飞檐青瓦、木构廊柱与古朴院落,满足游客“出片”需求。多项举措协同发力,推动延吉旅拍产业快速发展。
8月9日,人们在中国朝鲜族民俗园外游玩。新华社记者 张晓雨 摄
除了旅拍,中国朝鲜族民俗园还汇集民族文化演艺、民俗庆典活动、美食体验等众多业态。游客在旅拍之余,可以参与木雕、陶艺等朝鲜族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在射箭、摔跤、投壶等民俗游戏中一试身手……今年暑期,中国朝鲜族民俗园日均游客接待量超2万人次。
从街头美食到文化场馆,从网红地标到民俗体验……这座东北小城正以文旅为纽带,让八方来客在品味民族风情中感受边疆发展的蓬勃活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