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妫川大地,群山叠翠,碧水蜿蜒,夜长城让万里雄关变身“璀璨巨龙”,世园度假区里音乐的热浪与骑行的激情交织,海陀山上冬奥场馆的人气四季都旺。
依托长城、世园、冬奥三张金名片,这片山水相依的宝地点“绿”成金,全域皆景、四季可游。
长城会“生金” 民宿揽星河
石峡村,延庆著名的“长城村”。8月19日下午,细雨滋润着这座小山村,云海笼罩着山上的石峡关长城,如梦似幻。
踏着石头路漫步,春居、石峡小院、石光小院等精品民宿星罗棋布,游客可以坐在院子里看长城,可以躺在石屋里看星星,还可以到石光咖啡馆、石光图书馆喝咖啡、看书、撸猫、发呆。
倒推十年,那时的石峡,却是个实打实的穷山村。“因为地处深山,以前石峡很穷,大伙儿只能靠卖玉米和山货赚俩钱。”石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汉东说。
上世纪80年代起,村民梅景田带领乡亲自发组建长城保护队,手拿镰刀开路、肩扛干粮巡护,一年穿坏七八双胶鞋。40多年来,保护接力棒传到了刘红岩等年轻人手中,队伍已壮大到80多人。村民们守护长城砖,制止乱刻乱画,将发现的文物一件件背下山珍藏。
长城守护者终得馈赠。2015年,村里引进“石光长城”高端民宿,打造19个主题院落,开发酒坊、油坊等传统工坊,带动30多位村民就业。“现在村里依着长城搞旅游,一年要接待4万多名游客。”李汉东脸上透着自豪。
当年的贫困村,成为如今乡村振兴的典范。八达岭镇域内,临近的岔道村、石佛寺村也推出了“长城人家”精品民宿品牌,长城音乐会、八达岭长城民俗文化节、“长城脚下过大年”等长城文化品牌活动,一年四季精彩不断。
长城文化为一座座小山村带去了鲜活的生命力。
百花搭“赛台” 文旅加速跑
夏秋之交,世园内外,绣球、月季、玉簪等花儿盛开,清香拂面,草木葳蕤,每走一步都是景。
8月19日上午,2025北京青少年公路自行车锦标赛正在园内举办。“2024年,园内光体育类比赛就举办了1200多场,平均每天都有好几场。”世园公司党委副书记贺兴华如数家珍,“像这场自行车锦标赛,举办三天、共有上千人参加,但来世园不光是比个赛、赏个花就完了,比赛期间和前后的食、宿、行、游、购、娱,整个世园度假区都给‘安排’上了。”
2019北京世园会闭幕后,503公顷的园区如何践行“两山”理念、怎么后续利用,是园区运营者面对的核心问题。贺兴华介绍,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经济学提出的办法是寻找委托品,将那些不能计量或计价的商品或服务,借助某种委托品进行交易。农民将特色山水委托到了特色农产品上;同理,世园国际旅游度假区把生态价值委托到游客“进得来、留得住、住得下、吃得香、玩得好”,委托到以公园为核心、一个集“食、宿、行、游、购、娱”的综合度假区上。
因此,在《世园会会后利用行动计划》中,世园承担起了“打造一个初步拉开发展框架的休闲度假商务区”的使命。
近年来,北京世园公园紧扣“生态+”发展思路,比如生态+音乐、生态+体育、生态+研学,引入不同主题、不同特色活动,不断丰富业态品类,探索世园体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路径。自2020年以来,园区的接待人数保持每年10%的稳定增长,截至目前已累计接待游客500万人次。
“雪游龙”出圈 四季不打烊
极限挑战的刺激、云海翻涌的浪漫、空中俯瞰的壮美、山顶咖啡的惬意……暑期到延庆奥林匹克园区,市民、游客正享受着极致的旅行体验。
从山脚乘坐索道徐徐而上抵达海拔2100多米的高峰,游客可以远眺官厅水库,俯瞰山林场馆群,还可以在全北京最高的“天空之镜”拍出绝美大片。山脚下,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雪游龙”夏日也“疯狂”,成了科技与艺术融合的新地标。这条1.9公里长的赛道,在暑期为游客带来别样体验,游客乘坐“雷霆雪车”从女子出发区滑行至颁奖广场,途经14个弯道,畅享速度与激情之旅。
雪季,园区内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飞燕”、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雪游龙”里,国内外比赛不断,国内外顶尖高手们在此一较高下。非冰雪季,这里人气不减。
不仅如此,园区还结合当下潮流趋势,开发出高山滑车、翡翠湖皮划艇、波浪桨板、畔山垂钓等独具特色的户外体验项目,实现四季运营无缝衔接。运动累了,还可以到海陀花谷、松林溪谷、畔山汤泉等“躺平”,惬意度假。
自2022年4月29日对外开放以来,园区充分释放奥运场馆可持续利用新动能,积极构筑“春骑行、夏露营、秋徒步、冬冰雪”的四季生态旅游体系,累计承接团队活动1800余个,开展研学培训达6万人次,累计接待游客超过90万人次。
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李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