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会推出“萤火虫亲子游园会” 营造“飞光千点去还来”的诗意画卷
“原来萤火虫长这个样子!真漂亮!”8月22日傍晚,7岁的李文曦小心翼翼地将一只萤火虫捧在手心,眼睛里闪烁着比萤火更明亮的光芒。2025年“青岛之夏”艺术灯会推出的“萤火虫亲子游园会”,为孩子们带来了一个充满惊叹与感动的夜晚。据介绍,此次活动将持续至24日,市民和游客可以来灯会品味“飞光千点去还来”的夏夜诗意画卷。
市民和游客排队领取萤火虫。
萤光流转点亮城市诗意
暮色渐浓,中山公园大门处《海的女儿》灯组率先亮起。晚上7点30分,在灯会入口处,工作人员开始分发萤火虫。透明玻璃瓶里的一点微光,成为孩子们心中最美好的夏夜礼物。
领到萤火虫的小朋友兴奋不已。
“快看!星星掉下来了!”5岁的王梓轩打开玻璃瓶,让萤火虫飞向天空,望着在空中翩跹的光点,他兴奋地欢呼起来。孩子们追逐着这些自然的小精灵,欢声笑语在夏夜中荡漾开来。家长们纷纷举起手机,记录下这难得一见的场景,镜头里捕捉到的不仅是萤火虫的光芒,还有孩子们脸上的喜悦。
来自济南的游客陈先生给儿子领了一只萤火虫,瓶中的萤火虫尾部忽明忽暗。“特意趁周末带孩子来青岛玩,正赶上了举办灯会,还赶上了这个萤火虫活动,孩子说这是‘最神奇的夏天’。” 陈先生的声音里满是笑意。
小朋友与NPC互动。于丹阳 摄
带给孩子最美好的记忆
在《海的女儿》灯组一侧的萤火虫发放区,工作人员细心地将一只只萤火虫装入特制的透明观察瓶里。“每只瓶子都设有透气孔,可以保证萤火虫的生存需求。”工作人员说,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们近距离观察这些大自然的小精灵。
来自市南区的刘女士带着一对双胞胎女儿排队领取萤火虫,“孩子们只在绘本里见过萤火虫,今天能亲眼看到,还能带回家观察,这种体验太珍贵了。”她表示,这次逛灯会的经历将成为孩子们暑假里最美好的记忆。
随着夜色渐深,萤火与灯海交相辉映,成为夏夜里最动人的风景。在《青岛风情线》 灯组前,几位家长带着孩子席地而坐,孩子们将玻璃瓶放在身边,在灯影下仔细观察萤火虫的活动;在《崂韵流光》灯组旁,摄影爱好者们举着相机,试图捕捉萤火虫飞舞的瞬间。
“萤火虫之夜”引来亲子家庭
本次“萤火虫亲子游园会”作为“青岛之夏”艺术灯会的特别活动,巧妙地将灯会的光影艺术与自然萤火相融合。在工作人员的精心设计下,人工灯光与自然萤光形成了和谐画面。
对于很多成年人来说,这个夜晚同样意义非凡。“我小时候在农村长大,夏夜经常能看到萤火虫。”带着儿子前来参观灯会的市民张涛感慨地说,“已经10多年没见到萤火虫了,今晚好像回到了童年。”活动现场,很多祖孙三代的组合格外引人注目,爷爷奶奶向孩子讲述着自己记忆中的萤火虫故事,文化的传承在这个夏夜悄然完成。晚上8点,活动接近尾声,但《海的女儿》灯组前仍有许多游客流连忘返。孩子们小心翼翼地将装着萤火虫的瓶子捧在手里,如同捧着一份珍宝。活动主办方工作人员表示,“我们希望这个萤火虫夏夜能够成为一颗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生长出对大自然的爱与责任。”
夜里,万千萤火虫在中山公园翩翩起舞,编织着一个关于光、关于自然、关于童年梦想的夏夜童话。而这闪烁的光点,正照亮着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未来之路。
小丑巡游。张清峰 摄
新闻内存
活动参与方法
萤火虫广布于除南极洲外的各大洲,在中国分布广泛,北至东北、西北等地,尤以南方为多。它们常栖息在温暖、潮湿、多水的环境,如杂草丛、沟河边及芦苇地带,日间藏于水中石块或泥沙下,夜晚觅食。成虫多以露水、植物分泌物、花粉、花蜜等液体为食,或依赖幼虫期贮藏的脂肪。
灯会推出“萤火虫亲子游园会”,市民和游客只要连续两天转发青岛早报微信公众号相关文章(识别二维码即可阅读文章)至朋友圈,即可在灯会现场免费领取包含活体萤火虫的玻璃瓶一只。
来源|青岛早报记者 魏铌邦 摄影(除署名外) 记者 纪宣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