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周磊 通讯员 何静凡 仇鼎
8月21日,汨罗市川山坪镇高家坊村,吴广带着10岁女儿和8岁儿子在自己投资的海哥土鸡养殖场“干农活”。几天前,他们刚完成一场为期31天、距离800多公里的徒步“征程”。
回想起7月中旬从深圳出发的情景,吴广说:“真没想到两个孩子能坚持下来,既欣慰又自豪。”
年轻时,吴广前往深圳打拼,开过修理厂,搞过养殖业。如今,他在深圳经营一家驾校,工作繁忙,陪伴孩子时间有限。
两年前,他就萌生了带孩子们徒步走回汨罗老家的想法,由于孩子年纪尚小,加上自身工作原因,一直未能付诸实践。
“主要是想锻炼他们。”吴广说,儿子以前做事容易半途而废,独立性差,连出门买个东西都要姐姐陪着。他希望通过这次长途徒步,磨炼孩子的意志,培养孩子独立的品格。
7月11日,父子3人背上行囊出发。首日,他们徒步20多公里抵达东莞大岭山,因公司急事次日返回深圳。7月17日晚,他们再次出发,继续这趟特殊旅程。
吴广每天根据手机地图规划路线,计算好抵达城镇酒店的距离,中途选择加油站、商超等地休整,保持日均23公里的行进速度,最多的一天走了36公里。有时直到晚上11时,他们仍打着手电筒在路上前行。
最初几天很难熬,孩子几度想要放弃。吴广有自己的鼓励方式:“感觉他们累了,我就说‘你们比爸爸厉害,我都走不动了’。”这种“示弱”让孩子充满成就感,越往后越勇敢。
“要学会适当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面对世界。”吴广说。
除了体能锻炼外,他更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他让姐弟俩轮流担任“财务总监”,严格控制每日开销——广东境内不超过450元,湖南境内不超过400元,超支部分从压岁钱中扣除,结余则归个人所有。
起初儿子每天点4个菜、买大量零食,日均消费超600元,后来在姐姐影响下逐渐学会节俭,甚至主动讨价还价。点菜结账、酒店询价等沟通事宜,也全由孩子独立完成。
8月17日凌晨1时30分,父子3人抵达长沙南站。
面对“没苦硬吃”的质疑,吴广淡然一笑:“孩子的吃住都有保障,也会选择凉快时赶路。最开始确实难,坚持下来就不觉得痛苦了,孩子们其实也很享受这趟旅行。”
姐弟俩拿着自己的电话手表,一路记录行走800多公里遇见的种种风景。“第一次亲眼见到双彩虹!”姐姐吴优兴奋地告诉记者,跟着爸爸走访了许多以前书里看到的红色景点,能亲身体验那段岁月,感觉特别不一样。
“很感谢爸爸带我们走完这趟旅程,觉得很骄傲,以后也会更加自信。”吴优说,明年暑假,她想跟爸爸和弟弟一起骑行去北京。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