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姜振军)晚上八点,盐城市博物馆依然灯火通明。市民张先生带着孩子刚看完文物特展,“白天忙没空,晚上既长知识又纳凉”。他并非个例,越来越多的盐城市民开始选择在夜晚走进文化场馆,一场静默而温暖的文化供给变革正在发生。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这不仅是开放时间的延长,更是一场从“被动开门”到“主动营造”的运营理念转型。
今年,盐城市六部门联合推出《推动市直文博场馆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推动15家市级文化场馆集体开启“超长待机”模式。暑假以来,已推出120余项展览与夜游活动,包括16个精品展、34场主题夜游。
但真正留住观众的,不是灯光,而是内容。
新四军纪念馆打造“铁军夜校”,用“星空下的思政课”构建沉浸式教学场景,成为很多家庭的“红色第二课堂”;中国海盐博物馆推出XR“登月”沉浸体验,科技感十足;市博物馆接连推出马王堆汉展、张大千齐白石特展,并配套“博物馆奇妙夜”亲子活动,延时开放至晚上九点。
据盐城市博物馆馆长朱海燕介绍,今夏该馆接待观众28.7万人次,同比增长15%,文创与衍生消费达28.3万元。“8月下旬启动的汉服文化月将持续至国庆。”
跨界融合成为另一大亮点。美术馆推出“苏超联赛直播+艺术市集”“毕加索展+创意美育”,甚至引入“猫咪主题展”,吸引亲子与年轻群体,暑期研学报名人数同比增长65%;淮剧博物馆推出“淮博有戏”夜间演艺,图书馆城市书房开放至23点,配套图书分享、有声阅读等活动。
“文化场馆的灯光,是照亮城市文明程度的一面镜子。”盐城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盐城将继续以群众期待为导向,扩大优质文化供给、拓展服务形式,推动实现文化场馆全民共享的高质量发展。
(盐城市文广旅局供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