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北京地铁8号线天桥站,自然科普的气氛悄然蔓延。作为北京市首家地铁站内博物馆文创店,国家自然博物馆天桥站文创店自8月15日正式运营以来,便以独特的“地铁+文化”融合模式成为城市文化新地标。这座藏身地下交通网络中的“微型自然展厅”,为城市公共空间的文化价值探索开辟了新路径。
国家自然博物馆文创店在天桥地铁站A口开业
鲸跃天桥 6平米空间里的自然狂欢
8月18日下午三点,天桥地铁站A口乘客服务中心旁的绿色“鲸鱼”造型建筑前已围满了好奇的乘客。6平米的空间内,孩子们的笑声与店员耐心的讲解声交织在一起,十分欢乐。刚上小学二年级的乐乐踮着脚尖,手指在海洋动物冰箱贴展架上滑动,最终选中了一只蓝鲸造型的冰箱贴。“我们上周在自然博物馆见过它的模型!当时孩子就很喜欢。”乐乐妈妈笑着说,“今天原本只是路过进站,孩子看到同款模型冰箱贴,觉得很有缘,便买了下来。”
这个由乘客服务中心改造而成的文创店,处处透着巧思。外观以国家自然博物馆的海洋主题为灵感,设计成跃出水面的鲸鱼造型,通体采用与8号线一致的绿色系,既呼应了地铁线路的视觉标识,又暗合自然生态的主题。走进店内,货架上的200余种文创产品像是散落的“自然密码”,带鱼类说明的盖章本里藏着生物图鉴,仙气飘飘的水母书签采用夜光材质,“海洋深深”系列文件夹里夹着探索海洋的线索卡片,而最受欢迎的当数动物造型冰箱贴,从憨态可掬的海豚到威风凛凛的鲨鱼,每一款都栩栩如生。“塑胶小动物是孩子们的最爱,每天都能卖出去几十只,大人则更青睐冰箱贴和纪念币。”店员一边给顾客打包海洋文创,一边介绍道。
店内最具仪式感的当数特色套章体验区。6种颜色的印章层层叠加,天安门、天坛、故宫、长城等北京标志性建筑便在盖章本上立体呈现。“我专门带了在博物馆买的盖章本过来补章。”白领王女士展示着她的成果,本子里已经盖满了博物馆的纪念章,“现在地铁里也能盖章,感觉城市的文化印记更连贯了。”
从试营业到正式运营,短短几天内,这家小店已经积累了不少回头客。店员介绍,店内正在开展的打卡集徽章、文创惠民周等活动反响热烈,这些精心设计的互动活动,让这里成为地铁里最热闹的“文化据点”。
让文化传播融入城市生活空间
这座小巧的文创店,作为北京地铁与国家自然博物馆共同打造的“移动博物馆空间”,它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博物馆的物理边界,让文化传播进一步融入城市生活空间。
“随着扫码乘车普及,传统乘客服务中心的功能逐渐弱化,如何盘活闲置空间成为新课题。”北京地铁相关工作人员道出了项目初衷。天桥站作为8号线的客流核心站点,紧邻天桥市民广场与天坛公园西门,其中文旅乘客占比近四成。这样的地理位置优势,让“地铁+文化”的融合有了天然土壤。“政府提倡‘地铁+商业’‘地铁+文化’的发展模式,我们便结合天桥站的文旅属性,联合国家自然博物馆做了这次尝试。”工作人员表示,这是北京轨道交通车站里首次引入博物馆IP,旨在让乘客“不用进博物馆就能买到官方文创,在出行中感受文化魅力”。
对于国家自然博物馆而言,文创店的开设是对场馆服务的有效延伸。就拿地铁站内博物馆文创店精选的200余种文创产品来说,这些并非简单的纪念品,而是经过科普专家筛选的“微型教具”——纪念币背面刻着动植物学名,笔记本内页印着科学小知识。“每个产品都是一个科普入口,乘客在挑选时就完成了一次自然教育。”
从鲸跃造型的文创店到流动的科普课堂,6平米的空间里构筑的不仅是热闹的消费场景,更是城市文化生态的探索重构。当博物馆走出围墙,当文化融入日常通勤,每一次驻足停留都有可能成为文明传播的契机。
记者段雁南文 姜灏摄
来源:北京号
作者:北京西城官方发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