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是东北地区唯一入选的新一线城市,其综合实力和发展潜力不断增强,沈阳这座城有着独特的地缘性、雄厚的产业基础、完备的基础设施、丰富的文旅资源,对东北振兴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沈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曾用“盛京”“奉天”作为地名,是清朝的发祥地,是辽宁省省会,沈阳是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地区,城市面积是东北地区第一,包括九区三县以及代管的县级市,有老城区、浑南新区、沈北新区等多个区域共同发展,城市空间不断拓展,给产业布局和人口增长提供充足的承载空间。
沈阳处于辽河平原的中心区域,东边与长白山余脉相接,西面距离渤海湾不到两百公里,地势平坦,利于城市扩张与基础设施建造,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明显,冬天寒冷干燥,降雪量适中,夏天温凉少潮,适合居住与生产活动,这样的自然条件给城市长久稳定发展赋予了支撑,也给农业与生态创建给予基础条件,沈阳的地理环境特征,对于城市扩张,生产活动,农业,生态创建等都存在明显的支撑与基础性,给城市长久稳定发展赋予了自然条件的支撑。
沈阳的区位优势,沈阳是东北与华北的咽喉,沈阳在古代是中原王朝经略东北的跳板,如今更是东北亚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和东北老工业基地三个国家战略的交汇点,国家在沈阳布局了自贸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和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增强沈阳的区域辐射力,沈阳军区撤编后留下的军事科研和后勤体系,仍保持东北国防动员中心地位。
经济发展态势上是传统工业和新兴产业并举,沈阳依托“共和国装备部”历史,从重机械向高端装备转型,形成航空航天、机器人、数控机床、集成电路装备、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五大集群‚新兴园区如中德装备园、机器人谷等取代传统工业区,成为产业升级载体‚服务业同步升级,金融、软件信息、跨境电商等现代服务业加入城市经济结构。
交通网络构筑起陆地和空域的多维体系,桃仙机场是东北地区客运量最大的航空枢纽,有着稠密的国内国际航线,铁路体系涵盖沈阳站,沈阳北站和沈阳南站这三大主站,京哈,哈大,沈丹等高铁干线在此交汇,可做到去北京四小时,到大连一个半小时,市内已有四条地铁线路,七条在建或者规划中的线路正在逐步形成起高效的通勤网络,高速公路网络联系着黑吉辽蒙和京津冀地区,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则创建起亚欧大陆的贸易通道。
大学教育在沈阳发展里充当智力引擎,全市汇聚东北大学、辽宁大学、中国医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等四十多所高校,高校在校生数量处于全国前列,东北大学的控制科学与工程、辽宁大学的应用经济学、中国医科大学的临床医学等学科做到国内领先水准,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给高端制造业输送稳定人才。
旅游资源的融合包含历史文脉和现代体验的交融,沈阳故宫是现存中国第二大宫殿建筑群,同清昭陵,清福陵一起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体现满清文化源头,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和张氏帅府记载近代历史的变迁,中街,太原街,西塔街区展示东北民俗和美食精华,老北市文化区再现传统市井景象,在自然景观上,浑河百里滨水长廊,棋盘山风景区,鸟岛,世博园给予生态休闲场地,冬天的冰雪嘉年华和夏天的啤酒节等节庆活动不断加强城市活力。
沈阳的崛起给东北振兴战略的新路径塑造了可复制的综合优势,规模效应的整合,战略定位的加强,产业转型的举措,交通枢纽的创建,科教资源的聚集,文旅吸引力的加强,让沈阳在区域里塑造了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以后的阶段,沈阳会进一步发挥区域中心的聚合效应,通过人才资本和技术的重新汇聚,来助力东北振兴,这座城市不仅是理解东北历史脉动的窗口,也是探寻东北振兴活力的前沿,无论是感受“一朝发祥地”的历史厚重,还是体会新一线城市的创新脉动,沈阳都值得被重新认识和评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