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真有人问你:“内蒙古到底有多长?”你就甭纠结精确的公里数了,直接来一句:长到东边人已经在嗑着午饭,西边老铁可能还蒙圈赖床这不是段子,也不是夸张。

从内蒙古最东头到最西头,硬生生能跨3个时区,同一个地方晒太阳,东部呼伦贝尔天都黑了,西部阿拉善还在追落日,也难怪很多外地人第一次进内蒙古,开着车、坐着火车,一天下来都怀疑是不是卡bug了,还没走出去。
其实从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算起,到现在已近80个年头,这块地一直被标记着“地球孤独患者”的形象:面积摆在那里,118万平方公里,差不多全国面积的八分之一,虽然比起 、 还不是最大,但论“长度”,内蒙古绝对妥妥的省级薯条王,东头到西头直线距离2400公里,比从北京飙到广州还远。
(美国南北观光线?比它还宽一截。所以如果你哪天说想自驾横穿内蒙古,友情提醒,56小时的路程,得准备好两套换洗衣服和好几瓶咖啡。

甚至有网友吐槽,火车从包头去大连,一天一夜下来都困成串了还是在内蒙古转悠。
这种“怎么走都走不出去”的既视感,只有经历过才懂,内蒙古是真的“疆域随心”。
东西跨度过大的另一个爆笑点在于,内蒙古东、中、西不同地区跟周围省份关系更铁,跟自己自治区反而像“熟悉的陌生人”。
东部呼伦贝尔那么接东北,饮食习惯、方言都跟东北话基因融合,搁红肠旁一样亲。
当中部晋蒙文化圈,比如呼和浩特、乌兰察布,靠近山西河北,发音也很晋式,唠家常像在太原串门。

到了西部,比如阿拉善、巴彦淖尔那些地儿,离陕、甘、宁贼近,说话口音都带西北味儿,如果让他们互相用方言交流,估计全程需要字幕组在线翻译。
这样的地域文化割裂,就像QQ群里加了同城但却聊得跟跨国社交似的。
话再说回来,“为什么会这么长”?这事儿要往历史深处刨一刨才能明白,内蒙古之所以变成现在的这个形状,是不少“玄学”操作和一堆民族、历史博弈的结果。
先说地理吧,核心地带本来就是鄂尔多斯高原、河套平原附近,历史上叫漠南,是匈奴、鲜卑、蒙古这些北方游牧民族的大本营。
自古以来,游牧政权就是喜欢东西横着发育,打猎放羊指南针都得东到西。
前清时期,为了管理草原上的兄弟们,来了一波行政划分大招,把蒙古地区拆成一堆盟旗,漠南归顺快,直接变内属蒙古,不让他们搞世袭,官员都是朝廷任命的;漠北就慢了半拍,主要是外蒙古,也就是后来的蒙古国。

清朝这样一刀切操作,原本蒙古的一整块被生生分成错落几个部分,后面外蒙古又独立出来,内蒙古就是剩下那片,被强行拉成长条,像是地图编辑器捏出来的造型。
新中国刚成立那阵,为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把各蒙古族老乡聚居的地儿集中组合,又拉成了现如今这幅“横躺”版图。
历数下来,内蒙古能和八个省区搭界,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北,还有东北三省全都一锅端,堪称“地理社交达人”。
这种超长跨度,还催生出内蒙古地貌上的“人格 ”:东部呼伦贝尔草原狂野,湿地森林扎堆,寒温带气候,冬天冷得像冰箱没关门,夏天仿佛被限速;中部则以锡林郭勒草原为主,风沙肆虐,南边还有一块正经沙地;西部就是巴丹吉林、腾格里沙漠,年降水量不到50毫米,简直纯干旱荒漠 oss。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