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窝囊游”成为年轻人的新宠——坐电梯爬山、缓降式蹦极、躺平式漂流,这些看似“偷懒”的旅行方式,让不少年轻人乐在其中。
传统漂流项目中,漂流水道有十多米甚至几十米的高度落差。而如今,穿上救生衣在河道上轻缓漂流而下的“窝囊”漂流正在走红。
“换好装备、穿好救生衣,就能直接步入河道中央开启漂流了。水流轻缓,全程脚能轻松踩到底,特别适合带小朋友玩!”上海市民张先生去安吉体验人体漂流后说。
“窝囊游”并非贬义,而是年轻人对那种“能躺着绝不坐、能坐车绝不走路、怎么省力怎么来”懒系出游哲学的自嘲。这一旅行方式在社交平台走红,引发了广泛共鸣。
iki:这不就是旅游的意义吗?放松心情就不应该永远在赶路。
落尘:带娃出去玩,这种慢节奏不刺激的就挺好。
芸:反正蛮适合我的。
绿水染清风:哈哈,在窝囊和花钱之间,年轻人选择了花窝囊钱。
杭州淳安天屿山观景台,一条300多米长的登山电扶梯取代了徒步台阶——游客只需乘梯10分钟便能“无痛”直达山顶,而过去要步行3000米、耗时50分钟,看过山顶的风景后,游客还可以滑着水滑梯返回山脚。相关视频在短视频平台收获超高热度。
“我觉得现在‘窝囊游’的走红,反映了这一辈人和老一辈旅游理念的不同,更看重旅途中的舒适感,既想体验项目,又拒绝‘吃苦’。”张先生说。
除了爬山和漂流,最近许多景区接连推出了蹦极的“窝囊版”。不同于惊险刺激的传统蹦极,跳跃高度动辄40米甚至上百米,“窝囊蹦极”高度缩短至20米到30米左右,只有常规蹦极的一半。
如果说“特种兵式旅游”主打的是“挑战身体极限”,“窝囊游”讲求的则是以最小的体力消耗换取最大的心理舒适,这也折射出当代年轻人生活态度的一种转变——旅行,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取悦自己。
“窝囊游”也在推动旅游业态和服务的创新升级。比如,有的景区增设了观光电梯、开始提供“优雅蹦极”拍摄服务,还有的推出了“缆车下午茶”。
“窝囊游”或许会随着潮流更迭而降温,但它传递的理念不会过时——旅行本是自由的,无论是勇攀高峰还是躺平看景,能让自己悠然自在、享受当下的方式就是好方式。
岳阳晚报全媒体记者钟倩整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