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0 到东乌珠穆旗找好羊
休息了五天,今天一早的航班飞锡林浩特。上个月与新京熹团队、抖音团队约了一个拍摄:到东乌珠穆旗找好羊。
2015年参加“二十一天贯穿中国”自驾活动,来过一次东乌珠穆沁旗,在一个牧民的牧场拍了两天。那是我第一次深入草原,体会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意境,也领教了蒙餐的豪迈。时隔十年,有了旧地重游机会,很是开心。
2015年穿越草原时一个瞬间。
10年前我是这个样子。
7:10的航班,5:30去了机场。快要登机时,通知航班延误到9:30。看书熬时间,迷迷糊糊中段誉叫醒我,登机,起飞,10:30落地锡林浩特机场,坐了3个小时的车到了东乌珠穆沁草原。
到锡林浩特了。
在“乌珠穆沁蒙餐”吃午饭,很多肉,也有不少蔬菜,我吃了不少蔬菜,喝了两碗奶茶,一个肉饼,找补了两口羊肉,也就吃不动了。
东乌珠穆沁草原的羊肉是地理标志产品,清朝时专供皇宫享用。十年前在牧民家还吃了不少,现在真是吃不动了。饭后讨论拍摄环节,和段誉说起涮羊肉,年轻时吃涮羊肉两斤起步,吃完肉还要来一碗羊肉汆面。现在吃涮羊肉,两盘就吃的饱饱的,汆面也就是吃两口,满足一下对记忆中汆面味道的渴望,说是味道渴望,心底涌上的全是青春的回忆-能吃能喝能玩的充满活力的身体。讨论拍摄细节,学到了很多知识。以前大略了解一些草原羊的知识,也知道每个地区都说自己当地的羊肉最好吃。内蒙古这边,吃的基本上是180天左右的当年羊,兰州附近喜欢吃羔羊,新疆那边山羊较多,江浙地区吃的是湖羊,北京吃的羊肉很多是河北这边的育肥羊,当年大口吃的羊肉估计也是育肥羊,草原羊味道好,产量低,价格也要贵一些,敞开吃很难满足供应。再者说,如果不是对比吃,一般人也很难分辨出草原羊和育肥羊的区别。尤其是煎炒烹炸之后,更是难以辨别。清水涮肉的吃法辨别相对容易一些,不加佐料香气口感一口了然。
想到有些涮羊肉测评的博主,说某某店的小料特别好,特别香,对客人来说这无疑是件好事,如果仔细认真往深了琢磨,是否暗含着用小料的优秀混肴羊肉品质的心思呢?但愿我的心怀叵测是错的,我们吃的每一口都是好的小料配上优质的草原羊。
讨论到鲜肉问题,段誉和当地的朋友都说东乌珠穆沁草原羊的鲜肉是季节限制,无法做到鲜肉全年供应。到了十月,天气冷了,到了冬季,大雪覆盖了草原,羊群无法放牧,开始圈养,吃的也是干草,这时候杀了羊也存在运输问题,所以到了冬季基本都是冻肉,如果要鲜肉,就要换到别的地区,价格也要比夏秋季的贵上许多。我说,鲜与时间、季节密切相关,所以有“时鲜”的说法,离开时间(季节)要求鲜是不现实的。同时我们也要更新“鲜”的概念,鲜活和鲜美是不同的,鲜活受季节、空间限制,鲜美是可以通过科学进步做到的。
起的太早,午饭后迷糊了一会儿,晚上去草原泰羊羊业公司吃完饭。上了很多肉,有风干的羊肉,黄膘牛肉,清水煮的羊蝎子,手把羊排,烤全羊,配了公司自家菜园种的蔬菜,还有羊肉包子。我吃了一块风干羊肉,一块清水煮的羊尾尖,看着肥肥的,吃着很香。我更喜欢菜园里的柿子椒,随便一炒,碧绿清脆甜香,太久没有吃到过这种口感滋味的柿子椒了,真的是从田里到餐桌,那种新鲜感又怎么能是菜场买回家能有的滋味呀。羊肉包子是死面的,皮子有点硬,羊肉馅是颗粒状,有汤汁,滋味鲜美。要是发面包子感觉会更好吃,暄暄的带着面香和着羊肉大葱的滋味,一定更美。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