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退休的老伙计们,我先跟大伙儿交个底——今年62了,开着我的老伙计(一辆SUV)跑了快20万公里,3次进藏没掉过链子,2次环华也没出过大岔子。不是我技术多牛,而是我总记着:退休自驾图的是开心,不是“闯关”,安全这根弦松不得。今天就把我这些年总结的“保命要点”掰开揉碎了说,都是实打实的经验,你们照着做,路上能少走好多弯路。
1. 人:身体、心理、证件——咱自己才是“核心装备”

图片由ai生成
退休后出门,别光顾着看风景,先把“自己”这台“老机器”检修好,证件备齐了,心态放稳了,比啥都强。
1.1 身体:别拿“老毛病”不当回事
咱这年纪,血压、心脏、腰椎多少都有点小问题,尤其是去西藏、新疆这些高海拔地方,身体可经不起折腾。
- 出发前30天必须体检:别嫌麻烦,就查5项——血压(高了得提前调药)、心电图(排除心脏隐患)、眼底(能看出血管问题,高反先从眼睛有反应)、腰椎(长时间开车腰受不了,早发现早护腰)、痛风四项(路上吃的杂,别诱发痛风)。我第二次进藏前没查尿酸,结果在林芝疼得下不了床,耽误了3天行程。
- 建个“随身小药盒”:就买那种一格装一天药的盒子,装够7天的量。重点说下,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必须放最上面的格子,伸手就能拿到——去年在青藏线,我副驾的老周突然心慌,多亏他药盒里的速效救心丸,缓过来了才敢继续走。
- 每天记好“3个5”:这是我自己总结的,亲测有用。开车1小时就喝50毫升温水(别喝冰的,刺激肠胃),2小时停下车做5个深蹲(活动下腿,防止血栓),3小时闭眼深呼吸5次(缓解眼疲劳和驾驶紧张)。上次环华走国道,我坚持这么做,全程没犯过腰疼。

图片由ai生成
1.2 心理:别“赶行程”,累了就撤
咱退休了有的是时间,别跟年轻人似的“一天赶500公里”,心态崩了,安全就没了。
- 提前设好“撤退点”:每天出发前,我都会跟同行的老伴儿说:“今天要是觉得累,哪怕只开了100公里,咱也找地方住。”去年在云南走盘山公路,我开了1个多小时就觉得头晕,立马在附近的小镇住下,第二天精神好了再走,总比硬撑着出事儿强。
- 跟同行人签个“互不埋怨协议”:这话听着像开玩笑,其实特管用。我和老伴儿每次出门前都“约法三章”:谁状态差谁说了算,比如她累了就不能催,我饿了就先找地方吃饭,别为了“赶时间”“省点钱”吵架——出门在外,情绪内耗比啥都累。
1.3 证件:多复印几份,分开放!
别把所有证都塞一个钱包里,万一丢了,哭都没地方哭。
- 必带的5个证+3份复印件:身份证(住店、过检查站都要)、老年证(好多景区半价,能省不少钱)、医保卡(万一在外地生病,能报销)、驾驶证、行驶证。这5个证各复印3份,一份放钱包,一份放车里的手套箱,一份放行李箱夹层——我上次在新疆丢了钱包,多亏手套箱里有复印件,才没耽误住店。
- 去边境必须办边防证:比如西藏的阿里、新疆的喀什,提前在户籍地的政务大厅办,别等到了当地再办,耽误时间。我第一次进藏没办边防证,到了珠峰大本营不让进,白跑了200多公里。记住,边防证要一式两份,原件放钱包,复印件放车里,过检查站的时候都要查。
2. 车:机械、装备、电子——咱的“老伙计”得伺候好

图片由ai生成
车是咱的腿,尤其是跑长途,机械没问题、装备带够了,才能放心跑。我那台车开了8年,每次出门前都跟“伺候老伙计”似的,从没掉过链子。
2.1 机械:“五油三水”换完再出发
咱退休朋友可能对汽车术语不太熟,我给你们说清楚,“五油三水四滤两皮带”,出门前必须检查一遍,该换的别省。
- “五油三水四滤两皮带”一次换完:五油是机油、刹车油、变速箱油、转向助力油、燃油滤清器油;三水是冷却液、玻璃水、电瓶水;四滤是空气滤芯、空调滤芯、机油滤芯、燃油滤芯;两皮带是正时皮带和发电机皮带。换完一定要要维修工单,留1年——去年我在青海,发电机皮带断了,凭着工单找到当地的4S店,很快就修好了。
- 轮胎是“保命胎”,别将就:看两个指标——花纹深度≥3毫米(用硬币塞进去,能看到硬币边缘就不行)、胎龄≤5年(轮胎侧面有数字,比如“4923”就是2023年第49周生产的)。备胎也得按这个标准来,而且每月要补一次气(我手机里设了提醒,每月1号给备胎补气)。
- 刹车必须试!试!试!:刹车片厚度≥4毫米(能看到刹车片上的凹槽就还能用),刹车碟没凹槽。最重要的是,下坡前100公里,找个没人的地方踩一脚急刹,感受下刹车力度——去年在川藏线,我提前试了刹车,发现有点软,赶紧在附近的修理厂调了,不然下72道拐的时候真敢慌。
2.2 装备:“应急件”别少带,关键时候能救命

别觉得“我开的是新车,不用带这些”,跑长途谁也说不准会出啥事儿,装备带够了,心里才有底。
- 随车工具带齐“7件套”:2T的卧式千斤顶(别买立式的,咱年纪大了搬不动)、十字扳手(换轮胎用)、充气泵(胎压低了能应急)、补胎条(扎了小钉子不用等救援)、5米长的拖车绳(要加粗的,别买细的,断了更麻烦)、搭电线(电瓶亏电了能借电)、10只保险片(车里保险烧了能换)。这些工具我都放在后备箱的专用箱子里,用的时候一拿就着。
- 应急件带“5瓶1套”:1升机油(万一机油少了能补)、1升冷却液(夏天水温高,能应急加)、1瓶刹车油(刹车软了可能是缺油)、1套皮带(正时和发电机皮带,断了能换)、1瓶玻璃水(别用自来水,容易堵喷头)。
- 逃生件“放手边”:安全锤+割刀一体的工具,就放驾驶侧的门斗里,伸手就能拿到(别放后备箱,真出事了拿不着);1公斤的干粉灭火器,固定在副驾脚下,别乱晃——去年在甘肃,我看到一辆车着火,就是因为灭火器放后备箱,等拿出来的时候车都烧起来了。
2.3 电子:“双保险”才靠谱
现在开车离不开电子设备,但别光靠手机,得多备一套“保险”。
- OBD蓝牙诊断仪+手机APP:花几十块钱买个OBD诊断仪,插在车里的OBD接口上,再下载个“Torque”APP,随时能看水温、电瓶电压。记住,水温超过105℃必须立即停车,别硬开——去年我在新疆,水温到了108℃,赶紧停车,发现是冷却液漏了,补了之后才敢走,不然发动机就废了。
- 双行车记录仪:前摄像头要4K的(拍清楚车牌),后摄像头1080P的就行,配个256G的内存卡,专门存证据——上次在四川,有个车变道刮了我,多亏前记录仪拍清楚了,他才没赖账。
- 12V转220V逆变器:买150W的就行,别买太大的,车里的电不够用。我用它给笔记本电脑、血糖仪充电,特别方便——我有糖尿病,每天都要测血糖,逆变器帮了大忙。
3. 路:行前路线、途中路况、突发改线——别跟“路”较劲

图片由ai生成
咱退休自驾,不是“征服路线”,是“顺着路走”,行前规划好,途中多留意,突发情况别慌,才能少走冤枉路。
3.1 行前路线:“慢”就是“快”,别赶
每天别开超过300公里,咱年纪大了,开久了累,而且300公里刚好能看看沿途的风景,不慌不忙。
- 用高德“路书”做环线:我每次出门前,都用高德地图的“路书”功能,把每天的路线、住的地方、加油站都标好,每天≤300公里。重点是,每段路要标3个备选加油站——去年在内蒙古,我按路书找第一个加油站,结果关门了,多亏标了备选的,才没在半路没油。
- 打印“纸质地图+行程单”:别光靠手机导航,万一手机没电了,哭都没用。我每次都把路线打印出来,放遮阳板里,行程单(每天住哪、电话多少)也打印一份,给家里人发一份——上次在云南,手机没信号,全靠纸质地图找到的住的地方。
3.2 途中路况:“小心驶得万年船”
不同的路有不同的“脾气”,进山区、进沙漠,都得有不一样的应对方法。
- 进山区先“听”再走:遇到“落石路段”,别着急过,先把窗户打开,听10秒钟——如果有碎石滚动的声音,就等一会儿;没声音再慢慢过。我第一次进藏,在通麦大桥附近,就是因为没听,差点被一块小石子砸到玻璃。
- 进沙漠先“放胎压”:胎压放到1.6bar(平时是2.5bar),不然轮胎容易陷进沙子里。还要带4块50cm×50cm的脱困板,万一陷进去了,垫在轮胎底下就能开出来——去年在腾格里沙漠,我就陷进去过,多亏带了脱困板,不然得等救援,花不少钱。
3.3 突发改线:别“侥幸”,该掉头就掉头
遇到洪水、导航飘移,别硬闯,安全第一。
- 洪水断路立即掉头:看到路上有积水,别想着“我车高,能过去”,只要积水到车轮一半高度,立马掉头。就算不小心涉水了,回城后24小时内必须换全车油水(机油、变速箱油这些)——我有个车友,涉水后没换油,结果发动机坏了,修了2万多。
- 导航飘移看“双标”:手机没信号的时候,导航容易飘移,这时候别慌,看路牌+指南针(我车里常备一个指南针,放仪表盘上)。还有个小技巧:走“车辙多”的一侧,车辙多说明走的人多,肯定是对的路。
4. 住:驻车、营地、酒店——睡得安稳,才能开得稳

图片由ai生成
咱退休自驾,住得舒服、安全最重要,别为了省几十块钱,住偏僻的地方。
4.1 驻车:记住“三要素”
如果在车里过夜,或者临时停车,一定要找“灯光明、人多、有摄像头”的地方,这三点缺一个,就别停。
- 夜间驻车口诀:我总结的“灯光明、人多、摄像头”,比如加油站、超市门口、医院附近,这些地方都符合。去年在河南,我本来想停在路边,结果没路灯、没人,赶紧开到附近的加油站,踏实多了。
- 车窗留缝+确认落锁:车窗留1厘米的缝,防止车内结露(早上起来玻璃上全是水,看不清路)。车门落锁后,一定要拉两下确认锁上了——我有个老伙计,去年在陕西,没确认落锁,结果车里的东西被偷了。
4.2 营地:“水电桩”先问清楚
现在很多营地有水电桩,方便给车充电、加水,但也有讲究。
- 先问功率再插电:插水电桩前,先问营地工作人员“功率多少”,再插自己带的16A转换头(别用10A的,容易烧)。睡前一定要关总闸,不然电瓶容易亏电——去年在青海的一个营地,我忘了关总闸,第二天车打不着火,还是营地的人帮我搭的电。
- 高原营地“选朝向”:在高原营地住,车要头朝上坡、脚朝下坡停,这样睡觉的时候,血液不容易往头上涌,能减轻高反——我第三次进藏,在纳木错营地这么停,晚上没犯高反,睡得特别香。
4.3 酒店:“安全+卫生”第一
住酒店别只看价格,安全和卫生更重要。
- 进门先画“逃生路线”:进房间后,先看逃生路线图,记住“门→走廊→安全出口”在哪,别等着火了再找。还有,火警的时候绝对不能坐电梯,一定要走楼梯——我去年在四川住酒店,半夜遇到消防演练,跟着逃生路线走,很快就到了安全区。
- 烧水壶+毛巾“先处理”:酒店的烧水壶,先煮一壶水倒掉(可能有人用它煮过袜子、内裤,太脏了),第二壶再喝。毛巾用开水烫3分钟,消消毒再用——咱年纪大了,抵抗力差,别马虎。
5. 吃:饮水、食材、用药——“病从口入”要防住

图片由ai生成
咱退休自驾,吃的方面别将就,也别乱吃,不然闹肚子、生病,影响行程。
5.1 饮水:别喝“生水”
路上的水不干净,一定要喝自己带的水。
- 自带10L水桶+折叠漏斗:我车里常备一个10L的食品级水桶,每晚住酒店的时候,用折叠漏斗灌满(酒店的水是烧开的,干净),第二天全程喝这个水,不喝路边的生水。
- 每天2片泡腾维C:泡在水里喝,既能补充维生素,又能缓解疲劳、预防便秘——我每次出门都带,全程没犯过便秘,比吃泻药管用多了。
5.2 食材:“3+2”备货,别浪费
路上买食材不方便,提前备好在车里,生熟要分开。
- “3+2”备货原则:3天的常温干粮(面包、八宝粥、牛肉干,不用放冰箱,方便),2天的需冷藏食材(火腿、酸奶,放车载冰箱里)。这样就算路上没超市,也能吃好,不饿肚子。
- 野餐“生熟分刀”:如果在户外野餐,生肉和熟肉一定要用不同的刀和案板,案板用84消毒湿巾擦30秒再用——去年在内蒙古野餐,我没分刀,结果老伴儿闹肚子,拉了2天。
5.3 用药:“原包装+中文标签”
带药别瞎装,要带够量,包装别扔。
- 常用药带够3天量:抗生素、腹泻药、过敏药,各带够3天的量(万一在偏远地方买不到)。如果有糖尿病,胰岛素要放在冰袋+车载冰箱里,温度控制在2-8℃,不然会失效。
- 药放原包装,贴中文标签:所有药都放在原包装里,别装在小袋子里(容易分不清),再贴个中文标签(比如“阿莫西林,每天3次,每次1片”)。过检查站的时候别拆包,不然会被查半天。
6. 钱:支付、保险、应急金——“有钱有保险,心里不慌”

图片由ai生成
咱退休自驾,钱的方面要备足“后手”,别到时候没钱付、没保险赔,麻烦。
6.1 支付:“3套方案”别断
手机、银行卡、现金,都得有,别只靠一种支付方式。
- 3套支付方案:手机(微信、支付宝都实名,绑不同的银行卡)、银行卡(带一张一类账户的,取钱方便)、现金(500元零钱,别带整的,方便找零)。去年在新疆的一个小镇,手机没信号,全靠现金付的饭钱。
- 主动亮“优惠证”:老年证、退役军人证,去景区的时候主动亮,好多景区能半价。我上次去张家界,用老年证省了100多块,够吃一顿好的了。
6.2 保险:“必买+选配”都得有
别觉得“我开车小心,不用买保险”,万一出事了,保险能帮大忙。
- 必买的4种险:交强险(必须买,不买不能上路)、200万三者险(万一撞了人或车,够赔)、车损险(自己的车坏了,能修)、座位险每座50万(车上的人出事了,有保障)。
- 选配“自驾旅行险”:买含紧急拖车、送返的,比如在偏远地方车坏了,能免费拖车,还能把你送回家——去年我在青海,车坏了,就是靠旅行险拖的车,没花一分钱。
- 保险卡放“手机壳背面”:把保险卡的照片存在手机里,再打印一张放手机壳背面,出险了第一时间拍照发给保险公司,别等现场乱了再找。
6.3 应急金:“分3处放”
准备3000元现金,分3个地方放,别全放在一起,万一丢了还有备用。
- 3000元分3处:钱包里放1000,车里的暗格(比如座椅底下的小盒子)放1000,行李箱夹层放1000。我去年在四川丢了钱包,多亏车里和行李箱里还有现金,没耽误行程。
- 设“亲属代付”:微信里给配偶设个“亲属卡”,万一手机丢了,让配偶代付,也能付钱——我给老伴儿设了,上次她手机没电,就是我代付的饭钱。
7. 通讯:信号、定位、求救——“别跟外界断了联系”

图片由ai生成
咱退休自驾,尤其是去偏远地方,通讯很重要,别到时候求救都找不到人。
7.1 信号:“双卡+放大器”
手机信号不好,就多备一张卡,再整个信号放大器。
- 电信+移动双卡双待:我手机是双卡的,一张电信、一张移动,山区里电信的信号比移动好,平原地区移动好,这样总有一个有信号。
- 车载4G信号放大器:买个12V供电的,插在车里,弱信号区能提升1-2格。去年在西藏的阿里,我靠这个放大器,还能跟家里人视频,报平安。
7.2 定位:“双导航+离线地图”
别只靠手机导航,车载导航也得用,离线地图提前下载。
- 手机+车载导航双系统:开车的时候,手机导航和车载导航一起开,互相印证。每天把里程、海拔、轨迹导出GPX文件,存到电脑里——万一迷路了,能看轨迹找回去。
- 提前下载离线地图:出发前,下载500公里范围的离线地图,就算没信号,也能导航——去年在云南的深山里,没信号,全靠离线地图找到的路。
7.3 求救:“SOS+卫星盒子”
万一遇到危险,得有办法求救,别等没人发现。
- 设置iPhone SOS:如果用的是iPhone,在“紧急联系人”里添加上家人的电话,连按5次电源键,就能自动发位置给紧急联系人——我给老伴儿也设了,她眼神不好,万一走丢了,能发位置。
- 带“卫星定位器”:买个华米或北斗盒子,不用手机信号,在无信号区能一键报平安。去年在新疆的沙漠里,我每天用北斗盒子给家里发“平安”,家里人也放心。
8. 天气:季节、突变、次生灾害——“看天行事”别硬闯

图片由ai生成
咱退休自驾,要跟着天气走,别跟天气较劲,暴雨、沙尘暴、山洪,都得躲着走。
8.1 季节:“春防雨、冬防雪”
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注意事项,提前做好准备。
- 春季南方雨:换雨刮胶条:南方春天雨多,雨刮胶条1个月换一次,不然刮不干净,影响视线。再备2条毛巾,下雨的时候擦车窗上的水。
- 冬季北方雪:装防滑链:买2条防滑链,出发前在家练习10分钟怎么装,别到了雪地里手忙脚乱。零下20℃的时候,要用0W-30的机油,普通机油会冻住,车打不着火。
8.2 突变:“暴雨掉头、沙尘暴降速”
天气突变的时候,别慌,按规矩来。
- 暴雨:看积水线:看到积水线到车轮一半高度,立即掉头,别试。我去年在河南,看到一辆车涉水,结果被冲走了,太吓人了。
- 沙尘暴:关窗+开雾灯:遇到沙尘暴,立即关上车窗,开内循环(别开外循环,沙子会进车里),开雾灯(让别人看到你),降速到40公里/小时,跟车距离≥100米——去年在甘肃遇到沙尘暴,我就是这么做的,没跟丢前面的车。
8.3 次生灾害:“命比车重要”
遇到山洪、地震,别想着保车,先保命。
- 山洪:听声音就跑:在山谷里,如果听到轰隆声(像是打雷,但没闪电),肯定是山洪来了,立即弃车往高处跑——车没了可以再买,命没了就啥都没了。我第一次进藏,在雅鲁藏布江附近,就是听到声音跑了,后来看到洪水把路冲断了。
- 地震:车里最安全:如果在车里遇到地震,别下车,拉手刹挂P挡,远离山体滑坡的方向(比如别停在山底下)。等地震停了,再慢慢开出去——去年在四川遇到小地震,我就待在车里,没出事。
9. 法律:交规、边境、野生动物——“守规矩才安全”

图片由ai生成
咱退休自驾,别觉得“偏远地方没人管”,交规、边境规定、野生动物保护,都得遵守。
9.1 交规:“限速+右转必停”
别超速,别闯红灯,尤其是区间测速,很容易中招。
- 区间测速:记时间、降速:区间测速起点拍照的时候,记好时间,算好最高速度(比如区间100公里,限速100,就别少于1小时),到终点前5公里,把速度降下来,别超速。
- 右转必停:现在很多城市,右转的时候有红灯拍照,就算绿灯,也要停车3秒再转——我去年在深圳,右转没停车,被拍了,扣了3分,罚了200块。
9.2 边境:“提前办手续、备案”
去西藏、新疆的边境地区,手续一定要办齐,不然进不去。
- 西藏:边防证+进藏确认函:提前3天在户籍地的政务大厅办边防证,到了拉萨之后,再办一次“进藏确认函”(在拉萨的边防大厦办),不然阿里、珠峰这些地方进不去。
- 新疆:备案无人机、对讲机:如果带了无人机、对讲机,提前在“新疆政务服务”APP上备案,不然过检查站的时候会被扣——我去年带了无人机,没备案,被查了半天,耽误了行程。
9.3 野生动物:“别撞、别惹”
在藏区、东北林区,遇到野生动物,一定要慢,别撞,别惹。
- 藏区牦牛:慢+按喇叭:在藏区,撞了牦牛不仅要赔钱(一头牦牛好几万),还可能坐牢。看到牦牛,一定要把速度降到30公里/小时以下,先按喇叭提醒(牦牛怕声音),等它走开再走。
- 东北林区:日落前离开:东北林区有老虎、黑熊,日落前必须驶离,别在林区过夜,车窗也要关紧——去年在长白山,我5点就开出林区了,没遇到野生动物。
10. 回家:返程检查、资料归档、身体复盘——“收尾也重要”

图片由ai生成
玩够了回家,别觉得“没事了”,车要检查,身体要复盘,资料要归档。
10.1 返程检查:“看4处、读故障码”
车跑了长途,肯定有损耗,回家后一定要检查。
- 看4个关键地方:轮胎有没有鼓包(跑烂路容易鼓包,没发现跑高速危险)、刹车片厚度(变薄了就换)、底盘有没有漏油(趴下来看,有油迹就修)、玻璃有没有裂痕(小裂痕别忽视,会变大)。
- 读故障码、清码:用OBD诊断仪读一下故障码,清掉之后,再跑20公里,看看有没有新的故障码,没有就没事了——我去年环华回家,读出来一个小故障码,清了之后就好了。
10.2 资料归档:“照片重命名、发票装袋”
照片、发票别乱堆,归档之后,下次看的时候方便,还能抵税。
- 照片重命名:把照片按“日期+地点”重命名,比如“2025-08-23 稻城亚丁牛奶海”,下次找的时候一目了然。
- 发票装袋:加油、住宿、门票的发票,按日期装在袋子里,年底的时候可以抵税(如果是单位退休,有的能报销)。
10.3 身体复盘:“体检+写感受”
长途开车对身体有影响,回家后一定要体检,写感受,下次出行调整。
- 做专项体检:回家第3天,去医院做颈动脉彩超(看有没有血栓)、腰椎MRI(看腰椎有没有问题),留好档案,下次出行前对比。
- 写300字感受:写一下这次出行的身体感受,比如“在高原有点高反,下次要提前吃红景天”“开车久了腰疼,下次要带护腰”,下次出行的时候照着调整,会舒服很多。
图片由ai生成
最后:一张“安全表”,贴在遮阳板
我把上面的核心要点,总结成了一张表,你们打印出来,贴在车里的遮阳板上,每次上车前看10秒,记在心里:
- 人:体检+药盒+退路
- 车:五油三水+备胎+灭火器
- 路:日行300km+纸质地图
- 住:灯光明+摄像头
- 吃:3+2备货+维 C
- 钱:3000现金+保险
- 通讯:双卡+卫星盒子
- 天气:看云识雨+防滑链
- 法律:限速+边防证
- 回家:检查+留档+体检
老伙计们,退休了,能开着车去看世界,是件多幸福的事。但记住,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世界很大,我们慢慢看,别着急,平安去、平安回,才是最好的旅程。
最后,祝大伙儿一路顺风,路上多拍点美景,回来跟我分享啊!
码字不易,如果觉得文章对您有用,麻烦帮忙点赞、评论、分享、收藏、转发,谢谢啦!
(全文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