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福建厦门中山路,巨型“周同学”IP大娃坐落在这里,吸引游客和粉丝前来打卡。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陈思阳/摄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陈思阳 记者 王俊秀)近日,记者跟随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福建主题采访团来到厦门市,沉浸式体验了当地将“非遗、文博、旅游、演艺、会展、流量IP”等进行相互融合,打造出独具一格的文旅新业态。让市民游客如同“开盲盒式”沉浸式体验。
作为全球首个闽南文化主题的景区,“屿见闽南·时光幻境”以“非遗+文旅+演艺”的创新形式,挖掘闽南文化内涵,从“远古”到“宋韵”,用时空叙事的方式,场景跟着年代切换,像追剧一样停不下来。精选83项夏漳泉非遗,漳浦剪纸、泉州花灯、厦门珠绣不再躺在玻璃柜里,而是被应用到建筑、道具、NPC身上。游客可以换上宋制汉服,跟“宋代掌柜”讨价还价买一份“宋元海蛎饼”,再顺手学一段南音,自己唱两句才算通关。这里不是博物馆,而是一座“可以走进去的非遗剧本杀”。
“一条中山路,半部厦门史”。但今天的它更像一个持续更新的“街区盲盒”。当夜幕降临后,它的“消费密码”才真正解锁。百年骑楼的外墙成了裸眼3D屏,上一秒是南洋风情的灰塑,下一秒就蹦出一场虚拟演唱会。原来的老街铺成了“周同学”快闪店,吸引着大批粉丝蜂拥而至。对青年创业者全面友好开放,让他们能放开手脚在这里大展宏图,共建共创共享百年街区。中山路把“老厦门”做成了一套可反复拆开的“城市周边”,每次来都有新隐藏款。
非遗可以穿在身上、吃进嘴里、发在朋友圈里;演唱会可以延伸到唱片店和街头小巷中;老建筑也不只是拍照背景,而是让年轻人真正参与经营、创作、共建的城市客厅。厦门把“文化”翻译成了“可消费的情绪价值”,它仿佛是一盒永远拆不完的盲盒,让游客自己去深入探寻这座城市的“彩蛋”。
8月22日,福建厦门,“屿见闽南·时光幻境”景区。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陈思阳/摄
8月22日,福建厦门中山路,百年骑楼上演歌舞表演,驻足大批市民游客。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陈思阳/摄
8月22日,福建厦门,“屿见闽南·时光幻境”将宋朝“搬”进景区内,让观众沉浸式体验“宋韵闽南”。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陈思阳/摄
8月22日,福建厦门,“屿见闽南·时光幻境”景区内,NPC身穿古装与游客互动。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陈思阳/摄
8月22日,福建厦门,“屿见闽南·时光幻境”景区内的商铺都还原宋韵特色,里面的大部分商品都可用景区内发的“银票”兑换。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陈思阳/摄
8月22日,福建厦门,“屿见闽南·时光幻境”景区内游客身穿传统服饰沉浸其中。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陈思阳/摄
8月22日,福建厦门,“屿见闽南·时光幻境”景区内不定时会出现隐藏版NPC与游客互动,为游客沉浸式体验增添乐趣。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陈思阳/摄
8月22日,福建厦门,“屿见闽南·时光幻境”景区,一位小游客购买吹糖人商品。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陈思阳/摄
8月22日,福建厦门,“屿见闽南·时光幻境”景区内有许多传统服饰写真店,游客可换上传统服饰深度体验宋韵文化。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陈思阳/摄
8月22日,福建厦门,“屿见闽南·时光幻境”景区,妈妈带着孩子观看壁画,感受宋韵之美。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陈思阳/摄
8月22日,福建厦门,“屿见闽南·时光幻境”景区,沉浸式舞台剧《千年回响》。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陈思阳/摄
8月22日,福建厦门,“屿见闽南·时光幻境”景区,游客在打卡拍照。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陈思阳/摄
8月22日,福建厦门,“屿见闽南·时光幻境”景区,木偶戏表演。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陈思阳/摄
8月22日,福建厦门,“屿见闽南·时光幻境”景区,游客在体验非遗拓印。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陈思阳/摄
8月22日,福建厦门,中山路街区内的表演吸引了大批游客。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陈思阳/摄
8月22日,福建厦门中山路,机器人与游客互动。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陈思阳/摄
8月22日,福建厦门中山路,开心麻花剧场内观众沉浸式观看互动喜剧表演。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陈思阳/摄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