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婺源篁岭景区最近因为一项新规定火了。在晒工坊这个网红打卡点,工作人员拿着计时器,给每位游客限时一分钟拍照。这个看似简单的措施,却意外地收获了大量好评。
随着旅游市场的升温,网红打卡点排队拍照已成为常态,一些游客在热门打卡点反复拍照,耗费了大量时间,导致其他游客等待时间过长,影响了整体旅游体验,也容易引发矛盾和冲突。还有的景区“商拍”泛滥,公共景区被某些商家当成了“私家摄影棚”,有的持续霸占好位置,有的甚至呵斥自拍的游客。舆论认为,限时拍照能有效提升打卡点的流通效率,防止少数人长时间占用最佳拍摄点,让更多游客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拍照打卡。部分景区的打卡点空间狭窄,旺季时人流量大,容易发生危险。如山东烟台龙爪山公园的“黑山之眼”打卡点,因空间有限,实行限时拍照可以维护游览秩序,保障游客安全,获得舆论认可。
然而,也有部分网民认为限时拍照违背了自由体验的初衷,尤其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他们可能需要更多时间来调整参数、寻找最佳角度和创作灵感,限时拍照会让他们无法充分享受拍照的乐趣。还有网民担心限时时间过短,无法拍出满意的照片。
景区“限时拍照”背后,是游客对“高质量打卡体验”的需求与景区“单一稀缺点位”的供给矛盾。说到底,“限时拍照”是景区在流量压力下的“应急选择”,要真正解决“网红打卡点供需失衡”的矛盾,则需要让“打卡需求”与“景区承载”形成更可持续的平衡。
除了限时拍照以外,景区还可以通过丰富产品供给,打造多元化打卡点,引导游客从多视角欣赏风景,这不仅能提升游客体验的丰富度,延长停留时间,还能通过游客的社交分享扩大景区传播力,形成“处处是景、步移景异”的独特吸引力。如北京市东城区启动“微风露台计划”,统筹推进历史风貌保护与消费场景创新,精选故宫以东的多处露台景观,为游客设计了一份“露台图鉴打卡指南”。这些精选露台以不同的“出片”思路,吸引游客从不同视角欣赏北京。这一举措既满足了游客“拍照分享”的需求,也引导游客深度感受景区的自然与文化魅力。
“限时拍照”是景区维护游览秩序,实施精细化管理的一种大胆尝试,期待景区以“限时拍照”为起点,进一步深化精细化管理,探索更多元、更人性化的方案,提升游客游览体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