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逊克县常胜村,晨雾漫过331国道旁的红色驿站,光影里,“铁锅炖”农家院的烟囱正升起袅袅炊烟。这个坐落于龙江大地的村落,正以文化为笔、山水为卷,描摹着一幅文旅相融、文兴村兴的生动图景。
乡土风情遇见文化韵味
331国道旁,投入65万元打造的“醉美龙江331国道红色驿站”静静矗立。彩砖铺就的路径串联起党史长廊,图文并茂的革命故事吸引着往来行人驻足;20盏太阳能路灯在晨昏交替间亮起,既照亮了村民的归家路,也为驿站增添了几分暖意。
驿站周边,“采摘体验园”的葡萄藤下挂满饱满的果实,等着游客亲手摘下这份田园乐趣;“铁锅炖”农家餐饮试点的灶台热气腾腾,乡土味的饭菜里,藏着村民对生活的热忱。“不少游客来摘葡萄、看红色展,临走还带点咱村的笨榨豆油,这文旅的路子走对了。”村里的经营者笑着说。
依托驿站区位优势,常胜村慢慢铺展文旅融合的画卷。“农事研学”让访客体验耕种的辛劳与收获的喜悦,红色文化展示牌让过往路人感受岁月的厚重。这些探索,不仅让村庄多了几分人气,更让文化成为连接乡村与外界的纽带。
2000平方米的民生乐园
傍晚的常胜村,总面积达2000平方米的文化阵地上渐渐热闹起来,这里涵盖文化广场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功能空间,篮球场上,青年们的身影在灯光下跃动;健身器材旁,老人们聊着收成与家常;乒乓球台、象棋桌前,乡邻们的切磋声、欢笑声此起彼伏。
这片阵地,是村民的“文化大舞台”。“喜迎三八妇女节”活动里,妇女们展示着多样才艺;“迎七一倡廉促廉”参观活动中,大家在红色记忆里汲取力量;特色快板宣讲、体育赛事等20余场活动轮番上演。从才艺展示到思想交流,从竞技比拼到休闲娱乐,阵地上的每一场活动,都串联起村民的喜怒哀乐,也凝聚着村庄的精气神。
500册藏书里的致富智慧
午后的农家书屋,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整齐的书架上。500余册藏书涵盖农业技术、文学经典等多个类别,农业技术手册里,村民标注的蜂蜜养殖技巧、葡萄栽培要点密密麻麻,字里行间都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书里讲的葡萄整枝法子真管用,今年挂果比去年多了不少。”一位村民捧着《北方果树栽培》,脸上满是收获的喜悦。农闲时,村民们总爱来这里坐坐,有的查阅肉牛养殖技术,有的交流蜂蜜酿制造诣,书页翻动的声音与窗外的虫鸣交织,成了村里最动人的“学习曲”。从蜂蜜品质提升,到葡萄产量增长,书屋的墨香正悄悄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动力。
如今的常胜村,不仅荣获了“国家级文明村”“省级十佳和谐村屯”“黑龙江省村庄绿化示范村”等荣誉,更在发展中攒下了实实在在的成果。2021年以来,村民人均收入从17600元稳步增长至2024年的20000元以上,720头肉牛的规模化养殖通过“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村民增收,电商直播让乡土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文化如泉,润物无声。在逊克县常胜村,文化早已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文旅融合里的烟火气,是文化阵地上的欢笑声,是农家书屋里的墨香韵,正滋养着这片土地,走向更丰盈的未来。(孙婷婷 何文慧 记者 韩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