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香居 | 一枕禾风眠,满窗稻花香
我们到达胡兴咀的时候,正值黄昏。夕阳熔金,将静谧的村庄染成暖橙色。
远处,白墙黛瓦的徽派民居错落铺展,炊烟袅袅升起,与晚霞交融成淡紫色的薄纱。
小河潺潺流淌,村民弯腰侍弄菜畦,几只羊悠闲地吃草,一切都被村口的青砖墙框成一幅流动的田园长卷。是一种久违的、乡村独有的美好模样。
前来迎接我们的,是稻香居的主理人胡利,她挥手致意,笑容里满是岁月静好的温柔气质。当她引着我们走进村庄蜿蜒的步道,关于稻香居的故事也渐次展开……

稻香小院:12栋荒屋的涅槃重生
“你肯定想象不出来,之前全都长满杂草,人都走不进来。”胡总指着其中的一栋民宿说。如今的小院,被半人高的竹篱笆圈住一方静谧,藤蔓攀上来,垂落粉紫色的小花。
"当时连路都没有,我们要用板车把建材运进来。"这位土生土长的胡兴咀女儿,用了5年时间,将12栋濒临倒塌的老屋改造成如今的模样。
外墙以青砖黛瓦的徽派风格呈现,搭配竹篱笆围成的小院,秋千、木质吊篮椅点缀其间,小院一隅种满鲜花,形成“半掩花香至”的闲适空间。
改造后的房舍既保留了鄂东传统民居的骨架——粗粝的石头墙、沧桑的老房梁、雕花的木窗棂,又巧妙融入了现代生活的舒适基因。
原木家具与竹编灯笼相映成趣,天花板也铺陈着细致的竹编纹理。柔和的灯光透过竹篾洒下斑驳光影,为整个空间添上一抹温润的自然气息。
房间收拾得整洁明亮,虽不奢华,却格外温馨舒适。
最妙的是推开窗户,一眼望去,是无边的乡野风光。尤其是秋天,5000亩的稻浪翻涌,将满目金色直接涌到眼前,让人心生惊叹。
每一栋民宿都在原有的基础上精心改造,风格各具特色:有的保留着原汁原味的夯土墙,散发着岁月的质朴气息;有的用回收的老木料打造出别致的茶室,透着温润的木香;还有的院落,适合雨天坐在窗前,听瓦片上滴答的雨声,煮上一壶清茶,别有一番意趣。
民宿大多都有专属的厨房,客人可以到菜园里现摘新鲜的蔬菜,随心烹制一桌地道的农家菜。
无论是清晨的鸡蛋羹,还是傍晚的一盘小炒肉,食材都来自院前屋后的土地,锅碗瓢盆间满是田园的清香与烟火气息。
这可能更符合“民宿”原本的定义——让人们真正体会到乡村“自给自足”的乐趣,也让每一餐都多了一份自然的滋味和家的温度。

一个人的实验:重建人与土地的血脉
胡利说,她一直没有离开过村子,这里有童年的纯真记忆,也承载了她美好的青春年华。自2007年起,她就在村里承包下不少抛荒地,种植水稻、小麦和油菜。
△ 利梓大米
“我们的翻秧米很受欢迎,今年早早就预订完了。”
除了民宿主人,她的另一个身份是利梓大米品牌的创始人,一直坚持绿色生态种植,让家乡的大米成功入选湖北优质大米榜单,每一季新米上市都引发抢购热潮。
更动人的变化,悄然发生在村里:30多位原本准备外出打工的乡亲现在有了新营生,有的系上围裙,在民宿厨房烹饪地道乡味;有的俯身田间,成为守护绿色稻浪的技术员;也有人支起手机,搞直播带货。
原本沉寂的村子,变得热闹起来。
美食,是稻香居的另一张王牌。新鲜的食材,地道的风物,加上大嫂们的巧手。灶火一起,锅铲翻飞,朴实的农家菜,常让客人拥有前所未有的好胃口。
清晨刚从菜园采摘的青椒、土豆与茄子,配上土灶铁锅爆炒,是让人垂涎的地三鲜;门前河里现捞的胖头鱼,加入现磨豆腐和紫苏,光汤汁就能下饭。
在院子里踱步的土鸡,当日现宰,炖出的汤色金黄,香气能飘满整个院子。
暮色四合时,我们围坐在稻香居的餐桌旁,尝一口鲜掉眉毛的河鲜,品一勺浓郁醇厚的鸡汤,再扒上几口喷香的米饭。
席间我问胡利:“这么多年就只待在村子里,会觉得有遗憾吗?”
“其实,我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志向,”她的目光温和而坚定,“只是想让这个生我养我的地方,重新冒出热乎的烟火气,让走出去的人,心里有个念想,有空能回来看一看。”
△稻香居主理人胡利
“我们这里,曾经流传一句话‘有女莫嫁胡兴咀,夏无油、冬无米’,村里的贫穷落后可见一斑。
但现在看看,这里成了附近村湾最热闹的地方。田埂上又有了耕作的身影,巷子里飘着饭菜香,也有孩子们的笑闹声,我们这个村子活过来了。”
在“邮路里的最美民宿”评选名单中,胡利与她的稻香居,是非常特别的存在。
她用一间民宿、一粒好米、一份坚守,让凋敝的村庄重焕生机,让离乡的人,看见回家的路。也让我们读懂了乡村振兴最动人的注解:只要还有人愿意耕耘,故乡就永远不会荒芜。

“邮路里的最美民宿” 稻香居
民 宿 | 稻香居
地 址 | 黄陂区王家河街玉枝店村胡兴咀农机小镇
撰 写 | 囧囧
摄 影 | 十点半的飞机场
出品 | 武汉市旅游民宿协会
民宿咨询电话: 13886119346
拨打热线 游遍黄陂☎️丨400-032-8887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