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人在天涯

2020年春天的某一日,闲逛大罗山,春雾实在是浓密,笼罩住了山山水水,虽然有登山好友的指点,但奇山怪石的踪影始终隐藏在浓雾里,堪比雾里看花还朦胧。下山返回的路上,经过一山脚,一座城墙黄色的寺庙映入眼帘,看样子是年代久远的古刹。朋友说:这是一座有名的寺庙。驱车赶路,心存疑念。
为把什么寺庙弄明白,日后,特意去一趟,原来是“宝严寺”,建于北宋的千年古刹。疫情防控的时段,大门小门紧闭,看个墙壁。无功而返,空手而归。
在家里查询资料,说是“长亭外,古道边”的李叔同大师曾经居住过这寺庙,又诱发了再次拜访的欲望。于是选择在某个周末的下午,再次拜访。依然是门户关闭,只能从后面,跳出高高的围墙,看一眼。
恰好有人从一处非常不起眼的小铁门出来,于是偷偷地溜了进去。蹑手蹑脚、小心翼翼地走马观花绕了一圈。做贼心虚,生怕被人责问、驱赶。
2021年11月的某个周末,想记录几张李大师住处的影像,再次去寺庙。快到寺庙的拐弯路口,因附近工程施工的需要,前方的路被围了起来,车不能过,人是可以从一个缝隙里钻进去。
钻过围栏缝隙没走几步,道路左侧的两块石碑引起了注意,于是自觉地移步碑前,一看,居然是“南朝窑址”。甚是惊喜。

在这条路上,来来回回多少次,竟然没有发现这处遗址的存在,此时却是在这种情形下偶然遇见。
温州瓯窑始于东汉,衰落于元代,1300多年的烧制历史,留给后人丰富的研究遗产。曾经也去寻找拜访过几处窑址,或空手而归,或疑惑重重。寻找温州西山窑址,在七拐八拐的山上迷路了,问路边的人,或摇头不知,或一脸疑惑,窑址为何物?满怀信心地去永嘉瓯窑小镇,以为可以看到很多的窑址,却是精心打扮过的曾经的地方,唯一有个古窑址,也是见不到的。苍南的碗窑,保留得比较好。

南朝窑址的碑文如下:
南朝窑址,为南朝时期瓷窑遗址,面积约六百五十平方米,堆积层厚的零点五米,产品有罐、杯、碗、钵、器盖等。胎质灰白,厚而致密;釉色淡青,明净光亮。纹饰有莲瓣纹、荷叶纹,线条纤细,婉转流畅。装烧方法为支钉间隔明火叠烧。该窑址为研究瓯窑制瓷技术发展情况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温州市瓯海区地名志》中“南朝窑址”词条的文字表述,与上述碑文基本相同。稍微留意一下,碑文中“堆积层厚度的零点五米”与词条中“堆积层厚度约零点五米”,有“的”与“约”一字之差,应该碑文有误。
《温州古代陶瓷研究》对此处遗址有个“初步调查”。窑址位于瓯海区三垟樟岙村山窑底角山脚,窑床南北走向,1984年发现,为瓯窑系中已发现的唯一南朝窑址。山窑底角窑所烧制的产品造型、纹饰,以及普遍以莲花为装饰题材,具有明显的南朝青瓷风格,与浙江瑞安桐溪芦浦南朝墓、宁波云湖南朝窑出土的器物风格一致,因此,断定该窑的烧制年代为南朝。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