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旅行达人/小众秘境星探/徒步旅行家
揭阳主城区名为榕城,这得名于它的古称,其历史可追溯到南宋。宋绍兴十年(1140),揭阳县治搬至玉窖村,也就是现古城西马路一带,因当地榕树繁盛而得名榕城。
离开丁日昌旧居,沿元鼎路向南,前方十字路口与之相交的就是西马路。路口有一座石狮桥,原名北滘桥,始建于明成化六年(1470),横跨在滘溪上。每年正月初十到十六举办的“行彩桥”习俗,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其中“摸狮祈福”是其核心内容。
十字路口右转,进入到西马路历史文化街区。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西马路不宽,两辆小车勉强可以通行。这里在明清两代称西门直街,民国时的1927年,进行了拓展,改名为西马路。街道两旁大多为骑楼商铺,中间还分布着宗族祠堂,有不少是揭阳当地的名人旧宅。
前行不远,就看到一处许氏宗祠,堂号源远堂,约建于明朝嘉靖和万历年间,是揭阳地区现存规划较大的古代祠堂。整个建筑坐北朝南,为三进两天井庙堂格局,装饰着题材多样的木雕彩绘,是潮汕地区传统建筑艺术和工艺美术完美结合的典范。祠堂的缔造者叫许守愚,明嘉靖十六年举人,其四代孙许国佐为崇祯七年进士。
旁边有一座进士第,是许国佐六代孙许启齐一房的宅第,创建于清代。进士第坐北朝南,三进五开间,1928年扩建马路时前座被拆除,目前的门楼进深仅一步架。因其家族经营宝丰号商铺,该第又称宝丰内。许启齐是清代例贡,也就是通过捐纳财物获得的身份,族人称“千粟公”,后代人才辈出,显赫一时。
昭武第是陈氏家族的宅第,其祖上曾官封四品衔昭武骑尉,所以取名昭武第。潮汕近代女子教育先驱者和画家陈宝莲就出生在昭武第,曾在此创办“闺秀女学”。陈宝莲自幼好学,多才多艺,立志不嫁,一生以教学为职,民国十年(1921)出任潮阳县立第一女子学校校长。
街上游人不多,偶尔会有当地人踩着单车或电动车慢悠悠地晃过。徜徉在骑楼和祠堂之间,时间仿佛停止在上个世纪。忽然看到街边商铺内有一家小餐馆,正在售卖肠粉。昨晚在酒店附近找吃的时,就看到当地将肠粉作为晚餐,没想到中午也吃。
平时早餐所吃的肠粉,不同的店会有些差异,比如云浮的较干,潮汕的较湿,但应该都为顺应当地口味做过改良。刚好也到了午饭时间,索性尝尝这正宗的潮汕肠粉到底有何不同。要了一份平日最爱吃的蛋肠,其实做法差不多,只是蛋和菜的量更大。加入的汤汁和配料是其灵魂,这在外地绝对吃不到。另外,还要了一盅炖汤,不仅方便快捷,而且营养丰富。
西马路的尽头是西环城路,由此左转,前方榕江南河边的西湖,是我的下一个目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