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天2025年7月9日:苏联海军烈士纪念碑
抚远西山公园内,有一座苏联海军英雄烈士纪念碑,这是我们此行看到的第三块苏联烈士纪念碑。第一块在东宁要塞旧址陈列馆广场,第二块是绥芬河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在中东铁路记忆馆站前广场,为了纪念1945年8月9日苏联红军与日军在绥芬河作战中牺牲的战士。
苏联海军英雄烈士纪念碑始建于1945年9月,纪念在解放抚远战斗中牺性的27名苏联战士。
1945年8月8日,苏联出动150多万军队开到中国东北,几天以内迅速瓦解了70多万关东军的抵抗。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持续了十四年的抗日战争终于结束。
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待了十四年,苏联红军也没有来解放这里的人民,但是就在这最后的关头,却派来了百万大军。那么苏联为何出兵我们东北?
我们先捋一捋苏联在此之前的对华政策,苏联对华政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24年到1928年,始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终于“四一二政变”。
1924年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紧接着,在苏联顾问鲍罗廷的帮助下,黄埔军校成立,苏联对华的第一波援助开启。
该年10月,8000支配有刺刀的俄式步枪,每枪另配子弹500发,总价值达56.4万卢布的枪支运抵黄埔,成为黄埔一期生的主要训练装备。
我们比较熟悉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允许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位于莫斯科的共产国际,也对国民党敞开了大门。
不仅如此,苏联还派出了大量的教官来黄埔军校,其中有名可查的40余人,分布在政治、炮兵、步兵、工兵、军需、交通、通讯等各个教学岗位上。
其中的鲍罗廷,更是一手参与对国民党的改组、对黄埔军校的筹建,甚至是对北伐的指挥。
1926年,为了支持北伐,苏联又给了日造来复枪4000支,子弹400万发,军刀1000把;苏式来复枪14000支,子弹800万发,火炮24门,炮弹1000发,机枪90挺,子弹带4000个。
1927年,四一二政变爆发,蒋介石开始推行反苏政策,苏联转而支持我党的土地革命。中苏关系第一次恶化。
第二阶段,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九一八,东北全境沦陷。沙俄跟日本争夺了几十年的东北、朝鲜,至此全部被日本占领。此时,苏联则选择了“不干预,保持外交中立”的基调。在这些年里,由于红军的问题,国民政府和苏联的关系,一直是处于磕磕绊绊中。
第三阶段,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苏联大规模援华。
伪满洲国建立后,日本关东军多次挑起与苏联的边境纠纷。尤其是1939年5月11日,日军挑起诺门罕冲突后,苏联把援助我国的抗日,作为遏制日本侵略的必要选项,支持抗日,就是保障自己的东部安全。
从1937年10月至1939年10月,苏联共计向国民政府提供了985架飞机、1300多门火炮、14000多挺机枪,以及各式轻武器,弹药。其中,仅陆军武器就可装备20个整编师。除此之外,苏联还给国府提供了2.5亿美金的低息贷款。
仅武汉抗战期间,援华苏联军事专家达3665人,军事顾问200多人,在中国服务的苏联总人数约5000人(含志愿飞行人员)。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苏联志愿航空队全部回国,至此,苏援断绝。半年以后,美、英对日宣战,西方军援到位,国军开始换装美械装备。
苏联对日作战方针,是在1945年2月初的雅尔塔会议上定下的。雅尔塔会议只有苏美英三国参与,实际上拿主意的只有苏联和美国。根据雅尔塔协议,外蒙古的独立被默许,萨哈林岛和附近日本人手中的岛屿将被苏联接管,中国的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也将由苏联和中国共同运营。就是牺牲中国利益换取了苏联参加对日作战。1945年6月,苏联在伯力设立远东苏军总司令部,大批苏军开始向东北边境集结。
我们感谢一切在抗日战争中为我们提供支持的盟友,不论他们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尤其是那些将热血抛洒在中国土地上的战士们。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