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独特气质
往往蕴藏在其深厚的
文化底蕴与蓬勃的文化活力之中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
着力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
要加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
提高市民文明素质
蜀山何以赋予城市独特的精神气质和鲜明底色?
魅力蜀山 首创之区
风格多元的城市书房、独具匠心的文化空间、琳琅满目的文创好物、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答案在于蜀山将文化深深融入城市血脉,构建“15分钟文化圈”,以“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的持续实践,让“城市精气神”具象化生长,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气质。
0 1 书香满街巷 阅读成日常
合肥市中心图书馆位于天鹅湖南岸,透过网红落地窗望去,天鹅湖四季皆成景,让阅读有了别样的浪漫。“郎对花,姐对花,一对对到田埂下……”近日,悠扬婉转的黄梅戏唱腔从合肥市中心图书馆三楼中庭传出,与一旁钢琴机器人精准流畅的伴奏相互呼应,不少读者驻足聆听。这场暑期推出的“黄梅戏周末晨韵”活动,成了馆内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退休教师陈女士每周都要带着孙子来少儿馆:“过去周末商场是首选,现在孩子主动要去图书馆,这种改变,千金难换。”
合肥市中心图书馆。
近年来,蜀山区创新构建全域阅读网络体系,建成32家各具特色的悦书房,将阅读空间巧妙嵌入公园商场、街头巷尾,构建“15分钟阅读圈”。
位于石台路公园的绿野书房,为读者打造融合艺术与文化的阅读空间。
数据显示,蜀山区13家城市阅读空间已累计发展读者3.1万余人,图书借阅量近228万册。这些阅读空间,通过有特色、有品质、有温度的服务,让阅读成为市民触手可及的生活方式,让书香成为城市最动人的气息。
在合肥市中心图书馆,青年黄梅戏演员与钢琴机器人同台演出。
0 2 “文化空间”成年轻人文化消费热门选择
安徽博物院蜀山馆、安徽出版集团、安徽广电中心,合肥体育中心、合肥大剧院、合肥广电中心……步入天鹅湖文化商务区,文化地标群鳞次栉比,浓郁的文化艺术氛围成为这片区域的鲜明底色。从高雅艺术到大众文化,从传统戏曲到现代演绎——文物展、演唱会、话剧、音乐会、体育比赛等各类文体活动百花齐放,年均举办文化活动超千场,不仅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成为吸引省内外游客的“文化强磁场”。
游客在安徽博物院蜀山馆参观圆明园兽首铜像。
天鹅湖文化商务区正逐步形成集观演、体验、消费于一体的文化生态圈。安徽博物院蜀山馆“国宝归来——圆明园兽首暨海外回流文物特展”火爆出圈,总参观量突破22.8万人次,单日最高8082人次,创该馆特展历史新高。合肥大剧院人气爆棚,“看一场演出”已成为众多合肥人周末首选,更吸引不少外地游客慕名而来。8月16日、17日,《暗恋桃花源》经典版话剧连演两天,时隔四年再度登陆合肥,凭借科技与艺术融合的舞台呈现,让观众沉醉于戏剧的独特魅力中。
《暗恋桃花源》经典版话剧剧照。
此外,相声场馆、脱口秀、魔术剧场等小剧场也蓬勃发展。它们各美其美,以个性化表演满足着年轻人的多元文化需求,成为文旅消费的“蓄水池”。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区共举办营业性演出1500余场次,票房收入约9亿元,观演人数约45万人次,展现了城市文化活力的迸发。蜀山区打造“文化+”融合发展新模式,正在成为文化新地标和艺术展示的重要窗口,为城市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文魅力。
0 3 服务延伸末梢 传递民生温度
“这根彩绳要这样绕,才能编出传统纹样……”暑假里的蜀山区文化馆内,庐州绳记传承人正手把手指导孩子们体验传统技艺。市民王女士带着孩子专注地编着手绳,在她看来,这样的非遗课堂既让孩子了解了传统文化,又为假期增添了独特趣味。
区文化馆举办的少儿非遗课程深受家长和青少年的喜爱。
区文化馆负责人介绍,针对不同群体需求,精心打造全民艺术“美育课堂”:平日主要服务老年群体,节假日则侧重少儿美育培养,通过错时服务实现“一馆多用”,大幅提升公共文化场馆的使用效率和服务覆盖面。
数据显示,该馆年均开设免费公益培训班近500个班次,受益学员达17000人次。从非遗传承到艺术普及,从银发族到少年儿童,精准化的文化供给让公共文化服务更加贴近百姓需求,真正实现了文化惠民、文化润民。
每年20场“送戏进万村”演出、240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覆盖群众超15万人次——在蜀山区,文化惠民工程如春雨般润泽城乡每个角落。与此同时,一套“训、展、赛”三合一的群众文艺团队培养体系日趋成熟,通过专业培训、交流展示、竞赛评比等机制,推动200余支群文团队蓬勃发展,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文化服务。
蜀山
正积极构建全域覆盖、全民共享的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让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千家万户
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供给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这些充满温度和质感的文化服务
不仅打造出百姓家门口的“诗和远方”
更探索出一条
文化为民、文化惠民、文化乐民的创新路径
为现代化城区建设注入深厚的
人文内涵和精神动力
来源 | 熊俊焜 孙雪旸 张娜 詹伟伟 葛庆钊
审核 | 朱琛琛 责编 | 吴亚晓岳 编辑 | 张静 李瑜琪 平台建设及技术支持 | 安徽新媒体集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