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介
南乐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隶属濮阳市,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处,素有鸡鸣三省之称。常住人口约53万人。
南乐县地势平坦,海拔在45-52米之间。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6℃,年降水量580毫米。
境内有卫河、马颊河等河流穿过,水资源丰富。
二、主要景区
仓颉陵庙景区,位于南乐县梁村乡吴村,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这里是造字圣人仓颉的陵墓所在地,据史书记载,仓颉是黄帝的史官,创造了汉字。陵庙始建于东汉永兴二年(154年),历代多次重修,现存建筑为明清风格。
文庙,位于南乐县城关镇,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是豫北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文庙建筑群。文庙占地面积30亩,以大成殿为中心,配有棂星门、戟门、东西庑殿等建筑。
南乐西湖生态园,位于南乐县城西部,占地面积2000亩,其中水域面积800亩。园区以生态湿地为主题,建有观景台、休闲长廊、水上乐园等设施。
唐槐公园,因园内有一株唐代古槐而得名。古槐树高18米,胸径2.3米,虽历经1300多年风雨,仍枝繁叶茂。公园占地面积100亩,建有槐荫广场、唐风长廊、诗词碑林等设施,是展示槐文化和唐代文化的重要场所。
三、特产美食
南乐灌肠,地方传统名吃,已有百年历史。选用优质猪肠衣,灌入特制馅料,经煮制、熏烤等工序制成。2018年被列入濮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南乐壮馍,起源于南乐县的地方特色面食,始创于清代。选用优质小麦粉、猪肉、粉条等原料,经和面、包馅、烘烤等工序制成。外皮酥脆,内馅鲜美,直径可达40厘米,厚度3-5厘米,是当地逢年过节必备食品。
南乐芝麻糖,传统地方特产,已有200多年历史。选用优质芝麻、小米饴糖为原料,经熬糖、拉白、成型等工序制成。2015年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卫河鲤鱼,产自南乐县卫河段,因水质清澈,鲤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可红烧、清蒸或做成糖醋鲤鱼,是当地宴席必备菜肴。
四、历史人文
南乐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西汉初年置乐昌县,西晋改称南乐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这里是汉字的发源地,也是唐代高僧一行的故乡,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南乐县是汉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仓颉在此观奎星圜曲之式,察鸟兽蹄爪之迹,创造了象形文字,开启了中华文明的新纪元。
南乐县高度重视汉字文化传承,建有汉字文化博览园,每年举办汉字文化节,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仓颉文化之乡。
这里还是著名的戏曲之乡。南乐目连戏被誉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已有600多年历史,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南乐县高度重视目连戏的保护传承,建有目连戏传承基地,定期举办目连戏展演活动。
五、知名人物
仓颉,黄帝史官,汉字的创造者。据史书记载,仓颉龙颜四目,生有睿德,通过观察鸟兽足迹和自然万物,创造了象形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开启了中华文明的新纪元。
一行(683-727),俗名张遂,南乐县人在唐代著名天文学家、佛学家。主持编制《大衍历》,研制黄道游仪、水运浑天仪等天文仪器,首次测量子午线长度,在天文历法领域取得卓越成就。
魏允贞(1542-1606),字懋忠,号云岫,南乐县人。明代著名政治家,万历五年进士,官至山西巡抚。为官清廉,刚正不阿,在山西巡抚任上整顿吏治,发展生产,深受百姓爱戴。
端木梦锡,著名国画家。擅长花鸟画,尤精于梅竹,作品笔墨酣畅,意境清新,多次在国内外展览中获奖,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六、结语
你和南乐的故事,还在继续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