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长218公里的惠州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最美旅游公路,以匠心独具的“8”字形环线,将南昆山与罗浮山两大岭南名山胜境巧妙串联,蜿蜒穿行于博罗、龙门两县9个镇(管委会)、54个行政村,沿途连接200多个风景名胜。这不仅是一条便捷的交通动脉,更是一条承载千年文脉的诗意长廊。
千年文豪苏东坡笔下的“十六乐事”,成为点亮这条风景道的灵魂。循着东坡的诗意足迹,沿途精心打造了16座主题驿站,分别呼应“清溪浅水行舟”“微雨竹窗夜话”“晨兴半炷茗香”等千古佳句。即日起,《惠州日报》推出“乐行最美旅游公路驿站”专栏,邀您一同探访这些驿站,深度解读其蕴藏的东坡诗词文化内涵,沉浸式体验穿越千年的文人雅趣与山水之乐。让我们即刻启程,沿着最美旅游公路,邂逅东坡的诗与远方。
晨曦微露,溪水潺潺,竹林深处,一缕茶香袅袅升起。在惠州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最美旅游公路上,位于龙门县龙华镇西溪村的西溪驿站成为东坡“十六乐事”之“晨兴半炷茗香”的诗意落脚点。驿站枕溪而建,翠竹环抱,古树苍苍,不仅为匆匆过客提供一方休憩之所,更以独特的空间语言,邀请每一位到访者放慢脚步,在晨光与茶韵中,品味东坡笔下的那份清雅从容,感受传统村落焕发的新活力。
位于龙门县龙华镇西溪村的西位于龙门县龙华镇西溪村的西溪驿站环境优美。惠州日报记者李松权 实习生张倩 摄
溪畔竹影映茶香,古村新韵聚乡情
“晨兴半炷茗香”,描绘的是清晨起身,焚一炷香,煮一壶茶,以静心迎朝阳的雅趣。西溪驿站的设计,将这份诗意诠释得淋漓尽致。
驿站依偎在西溪村旁,被清澈的溪流“半抱于怀”,充沛的水汽滋养着周边大片青翠竹林。雨后初霁,薄雾缭绕,晨露未晞,整个驿站宛如一幅水墨丹青画。“选址于此,正是为了呼应东坡《汲江煎茶》诗中‘雪乳已翻煎处脚’的意境,让茶香与晨光、水汽、竹韵交融,宛如松风拂面,涤荡尘心。”西溪驿站设计团队代表谢泽健说道。
据介绍,西溪驿站的设计深谙“小而美、接地气”之道。它毗邻西溪竹笋专业合作社,便捷的停车空间充分考虑游客需求。驿站本身如同一座精心雕琢的“小型公园”:生态阳光草坪开阔舒展,成为亲子嬉戏、游人小聚、村民晨练的天然客厅;设有阅读室,融合茶饮、书吧与文创展陈功能,服务亲子家庭、研学团队与本地居民,营造出邻里友好、文化浸润的温暖氛围;临溪而设的休闲卡座,或掩映于婆娑竹影之下,或静置于浓荫古树之旁,吸引人们在此停留、邂逅、攀谈。
驿站内,记者看到,一棵参天古树被巧妙保留下来,营造出村头、水边、大树下的经典乡村聚落场景,为“半炷茗香”的雅趣营造出宁静悠远的氛围。
无论是在驿站桥头远眺青山溪水、古树石墙的刚柔相济,在阳光草坪上感受竹林雾霭、水波荡漾、人与自然和谐交融,还是在竹林茶座中独享静谧、近观远眺,抑或是在树下茶吧聆听古树“沙沙”与乡音絮语,每一个角落都精心设计,为游客提供了感受设计之美、体验悠闲宁静的多重视角。这里,既是游客的驿站,更是村民生活场景的延伸和展示窗口。
路通人和促振兴,生态为基引客来
最美旅游公路的通车与驿站的落成,为宁静的西溪村注入了蓬勃活力。“如果不是这条最美旅游公路这么快修通,我们都不敢想象未来发展会有多快。”在驿站旁经营小卖部的村民刘叔感慨道。他热情地招呼过路游客进屋休憩、喝茶。刘叔高兴地告诉记者,路通后不仅让村民出行更安全便捷,更带来了络绎不绝的游客。他敏锐地捕捉到商机,正计划把自家私房菜做起来,“有得玩、有得吃,玩累了就来吃我们本地的特色菜。”
刘叔口中的特色菜,离不开西溪村的“金字招牌”——西溪笋。西溪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焕森介绍,依托最美旅游公路带来的客流,村里正计划建设一个小型市场,专门销售西溪笋、蜂蜜等特色农产品。眼下正值西溪笋采收旺季,经过传统工艺晒制的笋片“色泽金黄、薄如蝉翼”,干笋“肉质爽脆,清甜甘滑”,风味独特,深受游客青睐。驿站的引流效应,直接带动了“西溪笋”知名度的提升和销售渠道的拓宽,成为助农增收的新引擎。
在谋划发展的同时,西溪村始终坚守生态底线。陈焕森强调:“我们恪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村里严格保护滋养驿站的溪流,严禁电鱼等破坏生态的行为,守护好这片诗意栖居的根基。未来,还计划建设亲水平台,让游客更近距离、更安全地亲水、戏水,享受亲近自然的乐趣。驿站周边的良好生态,正是吸引游客驻足、体验“晨兴半炷茗香”意境的核心魅力所在。
在西溪驿站,一炷香的时间,足以让心灵沉淀;一杯茶的工夫,便能领略山水清音。西溪驿站正以其独特的魅力,邀请八方来客,在“晨兴半炷茗香”的雅趣中,开启一段身心舒展、与自然对话的旅程。
来源:惠州日报 记者陈春惠 实习生韩诏仪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