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还以为只是“吃坏了肚子”,夜里却开始连续发高烧、腹泻,浑身无力。拖到医院已经是深夜——好几家公立医院门可罗雀,只有一家所谓的私立医院还开着门。检查结果像一记耳光:医生说白细胞“远超正常”,是重度感染(我记得化验单上那个数字吓得我不轻)。本以为在国内医院会马上打上抗生素,谁知当地医生态度冷漠——不给我输抗生素,只给我打了缓解疼痛药,医院不卖药,需要去药店买,导游去了一个小时,才回来,说跑了好几家药店才买到。
阿拉木图医院
我有胃溃疡、胃食管反流病史,这种高烧、重度感染下反复呕吐和不给药治疗会带来额外风险。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和医生反复沟通:“现在这么严重,为什么不给治疗?”得到的回答始终是要先住院、再检查、再决定。语言不通、医疗体系不熟、夜深人静,这种无助感比发烧更难受。
幸好出发前我带了一点备用药——口服头孢(三代),回到酒店,自服之后体温慢慢降到38度,烧了一晚上,第二天早晨基本稳定在37度左右,喝了大量水、休息后情况才缓过来。回想起来那晚的惊险让我铭记:不是所有国家医疗资源都像你想象的那样及时、全面;国外的医疗体系运作方式、用药习惯和应急流程可能和国内真的大不相同。
这次经历有几条血的教训,想分享给经常出国或计划旅行的朋友们:
- 出发前做足功课:了解目的地的急诊医院、24小时开诊的诊所和中国领事馆的医疗协助电话。
- 必备清单里加上常用处方药和医生开的备用药(带上处方复印件),并熟悉当地法律对药品携带的规定。
- 购买可靠的旅行医疗保险并确认是否包含医疗转运和住院费用。
- 出现严重症状时,坚持要求明确诊断和治疗计划,必要时寻求翻译帮助或联系使领馆协助。
- 切勿轻视个人既往病史(像我有胃溃疡),在紧急情况下这些信息可能决定治疗策略。
这次旅途本可成为美好回忆的一部分,却差点让我付出惨痛代价。幸运能自救并及时稳定病情,但愿我的故事能提醒更多人:旅行要浪漫,更要谨慎。远行在外,健康才是一切的根本。通过这次海外就医,才明白,为什么很多居住海外的华人回中国看病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