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义:历史脉络与发展轨迹下的文化经济思索
在历史的长河中,巩义宛如一颗镶嵌在河洛大地的明珠,它本就是以洛阳为核心的河洛文化区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回溯往昔,巩义长期作为洛阳下辖的一个县,在洛阳的文化滋养与行政统辖下,逐渐积淀起深厚的历史底蕴。直至近代,行政区划的调整使它被划至郑州管辖。
从文化根源来看,巩义所谓的历史文化,实则是河洛文化这棵参天大树上的一根繁茂枝桠。尽管近现代它在行政上依附于郑州,但这并不能割裂它与洛阳千丝万缕的文化联系。然而,当下一些表述却令人感到奇怪,似乎在暗示巩义的经济文化能够独立存在,与周边区域毫无关联。这种观点忽视了历史的传承与地缘的紧密联系。
在郑州的管辖之下,巩义那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古迹,仿佛被遗落在时光的角落里,尘封于深山沟壑之中,鲜为人知。倘若这些古迹置于洛阳的怀抱,以洛阳强大的文化宣传能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们必定会绽放出耀眼的光芒,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
洛阳,这座古老而又充满魅力的城市,宛如一颗璀璨的星辰,散发着独特的光芒。巩义与洛阳地缘相近,在文化上更是同根同源。不妨大胆设想,若将巩义、登封、偃师、孟津整合在一起,其文化实力足以与洛阳的伊川、汝阳、汝州、宜阳、嵩县、栾川、洛宁等地相抗衡。再加上洛阳市区,便形成了三股强大的文化势力。第一股势力拥有杜甫、玄奘等文化名人,商城、二里头等历史遗迹,还有巍峨的嵩山以及东周王陵、宋王陵;第二股势力有李贺、杜康、二程、邵雍墓、范仲淹墓等文化符号,汝州的汝瓷更是闻名遐迩;第三股势力则以市区的龙门石窟、隋唐洛阳城、周王城、汉魏洛阳城等历史瑰宝为代表。这三股势力各有千秋,相互辉映。尽管巩义的文化实力不容小觑,但在这场文化的较量中,想要跻身前三或许并非易事。
然而,文化的繁荣并不完全等同于经济的发达。我们应当认识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对于巩义而言,文化并非不被宣传,而是在现阶段,宣传文化并非当务之急。当地老百姓的生计、政府的财政税收,并非主要依赖文旅产业,而是得益于其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巩义拥有众多大型民营企业,工业动力强劲,政府也将工作重点放在推动工业发展上。
洛阳亦是如此。在过去,洛阳本质上是一座工业城市。早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洛阳就成为了国家工业建设的重要基地,众多大型国企、央企以及军工所在此扎根。洛阳的一个区甚至因为当年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援建的工程师以及苏联专家,而形成了独特的语言氛围。在那些年里,外地人往往只知洛阳是工业重镇,却对其丰富的文旅资源知之甚少。文旅收入在当时的洛阳经济体系中所占比重较小,因此,若在过去前往洛阳旅游,可能会感到失望。如今,随着文旅产业的兴起,洛阳的工业发展已不如往昔,政府便将工作重心转向文旅产业,期望通过文旅产业的发展带动经济增长。
由此可见,巩义并非因为处于洛阳和郑州的辐射范围下而显得黯淡无光,而是由于其与洛阳在同一时间处于不同的工业发展阶段,导致政府的工作重点有所差异。所谓“活在洛阳的阴影下”这种说法并不恰当。巩义在历史上本就隶属于洛阳,其文化与乡音皆与洛阳一脉相承,地理位置上也与洛阳更为接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巩义没有被划至郑州,而是依然归属于洛阳,那么在洛阳近年来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浪潮中,巩义必定能够搭乘这股东风,实现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然而,历史的车轮已然驶过,行政区划的改变在短期内难以逆转。我们唯有希望巩义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将河洛文化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下去,让古老的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