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黄昏来临,韶关市武江区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场所依然灯火通明,不少市民选择在下班、放学后前来参加文化活动,利用晚间时段“充电”提升、休闲阅读,已成为武江一景。
培训现场
为更好满足市民多元文化需求,2025年,武江区文化旅游体育局整合区内文化场馆资源,推出“延时服务+精准供给”的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着力延伸服务时间、拓展服务门类,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可及性与实效性。
在文化馆,公益培训持续火爆。“太幸运了!我抢到了古筝课的名额!”李女士仅用30秒就成功报名,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像她这样“抢课”的市民不在少数,文化馆推出的夜校课程几乎场场爆满。
现场培训
2025年第三期市民夜校开设插花、古筝、竹笛、街舞等5门课程共30节课,惠及822人次,其中古筝因报名踊跃增设至2个班。截至当前,市民艺术夜校已累计开展108场,服务超4360人次。暑期还推出8门公益培训课程,涵盖少儿与成人不同年龄段,包括竹笛、街舞、中国舞、硬笔书法、茶艺等,共计2475人次受益。
许多学员反馈,公益培训不仅让他们掌握了艺术技能,更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丰富了业余生活。一位成人古筝学员感慨:“平时工作忙,很少接触艺术。这次培训既缓解了压力,也提升了修养,真是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
图书馆也积极优化服务安排,延长开放时间:主馆周六日延时开放1小时,粤书吧夜间开放至23时,中环广场分馆延至22时。“以前下班后图书馆都关门了,现在晚上也能来看书学习,真是太方便了。”在附近上班的张先生对此赞不绝口。
同时,图书馆积极打造“悦读武江”“芙蓉山下”两大阅读推广品牌,通过讲座、培训、展览等多种形式,提供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据统计,“悦读武江”系列开展公益文化周18课时、受益360人,“我给爸妈讲故事”20场、参与430人,“武图姐姐讲故事”9场、累计200人,领读者活动1场、30人参与,图书进企业活动覆盖5家企业、赠书5600册、惠及600人;“芙蓉山下”系列推出“手作物语”7场、170人参与,“自然博物”7场、175人参与;另开展线上展览17场,观展达2000人次。
武江区文化旅游体育局还积极拓展图书馆社会服务功能,创新阅读方式,提升服务效能,持续实践“馆校共建”“送书进企业、进校园”等服务模式。体育馆全年夜间开放至22时,并不定期开展青年夜校,为市民提供更多夜间健身与学习空间。该局特别注重服务的精准化与个性化,针对亲子家庭、上班族、文艺爱好者、学生等不同群体,推出分层定制的文化内容。同时积极探索创新模式,加强同高校、中小学、企业等的合作,有效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精准性。
从“抢课热”到“夜读潮”,武江区文化旅游体育局的文化惠民举措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改变市民生活。这些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服务,不仅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提升了城市文明程度和文化品位。正如一位市民所说:“现在的生活不仅有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这就是我们想要的幸福生活。”
武江区文化旅游体育局表示,将继续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扩大优质文化资源覆盖,积极构建体系完善、供需匹配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新格局,为武江文化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和谐注入持续动力。
文、图 | 记者 欧阳志强 通讯员 屈敏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